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卢永祥。卢永祥得到消息,决定同直军决一死战,又派人到奉天,要求张作霖在北方发动军事攻势,使直军首尾不易兼顾。张作霖很快答应了卢的要求。齐燮元和孙传芳得到吴佩孚的支持,便联合皖、赣、苏、闽4省直系军队,分4路攻守。第一路攻上海,由宫邦铎任之;第二路驻守宜兴,由陈调元任之;第三路攻广德,由王普任之。一二三路由齐燮元任总司令,第四路攻仙霞岭,由孙传芳任总司令。  
皖系军阀方面,则以浙、沪和从福建退入浙江的军队组成浙沪联军,分3路攻守,由卢永祥任总司令。第一路以何丰林、臧致平守上海;第二路以陈乐山、杨化昭攻长兴;第三路以张载杨、潘国纲守江山。1924年8月24日,齐卢之战打响,但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战壕里积满了水,官兵们仍蹲在水里打枪,浑身是泥水,双方打打停停,打过来打过去,形成拉锯之势,一直连续40多天,最后以卢永祥的失败而告终。卢永祥通电下野,偕同何丰林乘轮船赴日本。


第三十六章 北京政变
孙中山在卢、孙、张倒直三角同盟形成时,便派徐谦将三角同盟的情况告知冯玉祥,并敦促冯早日发动倒直行动。不久,孙中山又派徐谦见冯,将自己的《建国大纲》交给他,此后孔祥熙又奉孙中山之命,将其亲书的《建国大纲》交给冯,并进一步劝冯倒直。国民党人徐谦、钮永建、王法勤、丁惟汾、李石曾等奉孙中山之命,时常同冯联系,劝冯采取联合奉、皖,将直系军阀吴佩孚推翻。冯受到感动,决心倒直。  
奉系首领张作霖也派来马炳南到北京与冯玉祥取得联系。马既是张作霖的亲信副官,又同冯玉祥有旧交,他们在20镇时相识。马还代表张学良趁冯玉祥同李德全结婚的时机,前来贺喜。冯的元配妻子刘德贞患产科病去世。冯同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李德全结识,李为北京惠文女子中学的教师,毕业于北京汇文女子大学,学识出众,思想开明,精明能干,生活俭朴。冯与李恋爱之前,大总统曹锟拟将其女嫁给冯玉祥为妻,托人向冯说媒,冯不为大总统的权势和曹小姐的显贵所动,婉言加以谢绝。  
马炳南的不断往返,奉军又秘密接济了冯军一些补给。奉方又派郭瀛洲为代表和冯联系倒直问题,冯表示赞同联合。双方约定,以奉军不入关为主要条件,共同反直。居住在天津的段祺瑞与山东督军、皖系军阀郑士琦、山西督军阎锡山联络反直活动。冯玉祥派遣参议刘之龙赴天津与段祺瑞洽谈,约定将来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军。  冯玉祥积极争取北方将领孙岳、胡景翼秘密联盟。15混成旅旅长孙岳,早年加入同盟会,从滦州起义前就与冯玉祥结交,两人长期往来无间。孙对吴佩孚的骄横专权,早已心怀不满,与冯见面时,常常满腹牢骚,对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遭遇,感到悲观失望。冯和孙不但在遭受吴佩孚的排挤方面有共同点,而且又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交换了倒直的意见,在南苑一草亭密商了反直的协议,历史上称为“草亭协议”。冯与孙准备共同起兵反直,并决定由孙岳与胡景翼联系。  
胡景翼原是著名的同盟会会员,在冯玉祥督陕时与冯建立友谊。胡是陕军第1师师长,部队驻防于彰德、顺德一带,吴佩孚排挤胡,令胡部南下攻广东。胡素有革命思想,不愿对南方作战,迟迟不开拔,引起吴的不满。胡部不仅在饷项给养方面受到刁难,而且迟早有被吴消灭的危险,他不得不密谋准备武装行动。恰巧孙岳来与他面谈,胡大喜,遂派部属高级将领岳维峻去京见冯,表示绝对服从冯的命令。数日后,胡景翼借口到北京就医,亲自与冯密谈,表示与冯合作的决心。至此,冯、胡、孙三角同盟形成。  
冯玉祥再与黄郛建立联系。黄郛是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时曾参与上海光复,与陈其美、蒋介石订为盟兄弟。冯经张绍曾认识黄郛,黄是1923年入北洋政府内阁的,先后任外交总长、教育总长。冯、黄经过交谈,彼此有许多共同的见解。冯每星期都请黄到南苑兵营讲述军事政治学,讲救国救民之道,为冯部参谋将士解释国际及国家大势,每次演讲约两个小时,冯亲自与全军营长以上官佐一同听讲。黄利用职务为冯探听政界消息。  
1924年9月5日,孙中山移师北伐,为了配合卢永祥,准备攻取江西,孙中山密约冯玉祥、胡景翼、孙岳早日行动。因事前卢永祥、张作霖、孙中山倒直三角同盟约定共同出兵,齐卢之战爆发,张作霖的奉军分6军,即以姜登选为第一军司令,出兵山海关;李锦林为第二军司令,由锦县攻朝阳;张学良为第三军司令,出兵山海关;张作相为第四军司令,作援军;吴俊升为第五军司令,作援军;许兰洲为第六军司令,由开鲁攻赤峰。张作霖自任总司令。曹锟一日三惊,连连给吴佩孚发电报,又接连派出使者,恳求吴佩孚速速进京。
1924年9月17日,吴佩孚来到北京,曹锟在总统府设宴为吴佩孚洗尘。吴佩孚即席作诗:少年惜春华,胜日斗芳菲。来路作归程,风景仍依稀。周公徂山东,忧谗亦畏讥。军中名将老,江上昔人非。建树须及时,动静宜见机。何日摧狂虏,发扬见国威。不问个人瘦,惟期天下肥。曹锟请吴佩孚摄行陆海军大元帅职,吴佩孚便在中南海四照堂召集“讨逆军总司令部”军事会议。吴任讨逆军总司令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省后方警备总司令。彭寿莘为第一军总司令,沿京奉铁路出发,对付山海关、九门口一线;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喜峰口,趋平泉、朝阳;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北古口,趋赤峰;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组织直、鲁、豫、鄂、陕、川等10路援军。吴佩孚表面上派冯玉祥担任这一路总司令,并说:此路非劲旅不克胜任,实际上是想置冯于死地。这一路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山脉横亘,道路崎岖,行军极困难,赤峰东北复有沙漠处,人烟稀少。北方气候寒冷,冯军只有单衣,吴又规定行军沿途,概不设兵站,粮秣饷项,统由各军随地筹办。冯部所经各地十分荒僻,往往百里之内不见人烟,根本谈不上就地筹粮,况且冯一向不愿搜刮地方。吴企图借刀杀人,即借奉军之手消灭冯军。万一不被奉军消灭,也将以战败的罪名惩办冯。吴佩孚令胡景翼率部跟随冯玉祥,并嘱咐道,如果冯有什么异动,就近解决。可吴哪想到,胡和冯已有密约。胡把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冯,更增加了冯倒戈的决心。吴佩孚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冯玉祥在吴佩孚发布作战命令后,在北京城内布置倒直的军事内应,向曹锟建议:将王怀庆的13师开赴前线,孙岳的15混成旅调来拱卫首都。曹锟同意这一建议,即调孙率部到京,任命孙为北京警备副司令之职。冯向来主张兵贵神速,这次却迟迟按兵不动,经吴佩孚再三催促,才于9月21日开出先头部队。冯令部队每日行程二三十里,司令部也慢慢移动。冯的司令部到达古北口后,借筹措给养为名,停留下来。一面督饬沿途各县修路作回师准备,一面令鹿钟麟部每日从驻地向北京方向练习行军,或50里,或60里折回,其意图不仅是作为急行军回师的准备,而且使沿途人们对其行军动作习为常见,不至使尔后班师引起外间的注意。  直军第一二军同奉军作战,第二军总司令王怀庆是个庸懦腐朽之人。他采用旧式战法,即一个人扛着大旗前面开路,密集的大队形随大旗行动。奉军看到直军如此无能,非常高兴,立即拉开散兵线,一下子把王怀庆的13师的两个营包围起来,并迅速把他们消灭。王怀庆全军顿时溃不成军,败退下来。气得吴佩罕撤掉王怀庆的职务,急派亲信张福来赴前线接替。第一军总司令彭寿莘是直军中有名的勇将,但副总司令冯玉荣既无勇猛拼搏精神,又无随机应变之能力,他率部守九门口,奉军发动进攻之后,未交几合,即弃关后撤。奉军占领了九门口,西可攻下石门寨,南可威胁山海关正面阵地。  
吴佩孚得知九门口失守,大惊失色,命彭寿莘立即将冯玉荣阵前正法。彭即率部阻冯败退。冯玉荣进退不得,遂服毒自杀。直军的阵脚已乱,彭告急的电报频频飞向北京。  吴佩孚于10月10日乘火车到前线督战,把总司令部放在秦皇岛。吴佩孚所到之处,奉军炮弹跟踪而至,因有人向奉军暗通消息。吴佩孚只好在火车上办公。  皖系领袖段祺瑞令国务院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