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之处,奉军炮弹跟踪而至,因有人向奉军暗通消息。吴佩孚只好在火车上办公。  皖系领袖段祺瑞令国务院参议袁良带上他致黄郛的亲笔信,建议:“当吴佩孚到京之时,起而捕之,减少杀害无数生命。”又要求冯玉祥在行动上,宜早勿迟,迟了害处大,请黄善为指导之。  冯玉祥的指挥部到达古北口时,张作霖的代表马炳南又来见冯,递交了张作霖的信:“只要推翻曹、吴,奉方的目的即达到,决不再向关内进兵。”冯同马炳南约定,如果两军相遇,均应向天空鸣枪。  
冯玉祥从古北进抵滦平后,派刘治洲等人到通州与胡景翼秘密联系,要胡暂缓开拔,并商讨班师日期。刘治州又与段祺瑞接洽合作办法,段说已同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郑士琦接洽妥当,届时定能采取一致行动。吴佩孚又加派副总司令王承斌督促冯部向赤峰前进。王承斌原是23师师长,善于打仗,但吴佩孚认为他是奉天人,总怀疑他与张作霖有联系,处处防备他,先是撤掉了23师师长职务,因王是亲曹锟派,后来虽任命为讨逆军副总司令,并没有实权。冯知道王对吴心怀怨恨,故将倒直的计划告诉了他。王表示同情,但既不参与冯的行动,又不向吴告密。张作霖因与冯有协议,即将进攻赤峰方面的兵力抽出大部移到山海关方面作战,从而加重了对吴佩孚亲自统率的直军第一军的压力,吴佩孚十分气愤,被迫抽出3个师的兵力到赤峰方面作战,但尚未到达地点,北京发生了政变,3个师被奉军收编。冯玉祥早已布置留守北京的蒋鸿遇向总统府及有关方面搜集吴佩孚的情报,以便及时报告。总统府内的机要人员,有许多人与冯取得联系,暗通消息。  
冯得知吴在前线失利的消息后,为进一步证实,给吴发去电报,探询山海关战况。吴的参谋长张方严复电:“此间形势危急,不有意外胜利,恐难挽回颓势。”冯又接到蒋鸿遇的电报:“前方战事紧急,吴已将长辛店、丰台一带所驻之第3师悉数调往前线增援。”第3师是吴的看家兵力。蒋鸿遇曾告诉冯,一定要等吴的精锐部队第3师从丰台调赴由海关前线,班师回京的时机才算成熟。冯为了慎重起见,密派刘之龙返京,和黄郛商量。冯曾给黄郛密电码一册,与黄约定互通消息,来往密电由黄夫人亲译。虽然通电频繁,外人却无法察觉。黄以亲笔复信托刘带给冯,并致电冯:“立志救国,在此一举。”冯玉祥遂于10月19日召集张之江、鹿钟麟、李鸣钟、刘郁芬、刘骥、熊斌等举行紧急秘密军事会议,胡景翼的代表邓宝珊也赶来参加会议。冯试探了将领们的意向,然后郑重宣布班师回京和政变计划,将领们表示一致拥护。会议规定队伍总称为国民军。因为北京政变迎孙中山北上,拥护孙中山主义,孙中山所领导的党叫国民党,冯玉祥也把自己的部队改名为国民军。  
冯玉祥命令胡景翼率领开赴喜峰口及通县的部队,星夜南下,攻占京奉路之军粮城、滦州一带,截断京汉路直军之联络,并防阻吴佩孚西归;命鹿钟麟率部兼程返京,会同孙良诚、张维玺两旅开往北苑,再与蒋鸿遇旅会同入城;命李鸣钟率兵一旅直趋长辛店,截断京汉、京奉两路交通;命已抵承德的张之江、宋哲元两旅,限日班师。通知孙岳秘密监视曹锟的卫队及吴佩孚的留守部队,以防意外。同时又下令封锁京热大道,扣留有关人员,以防走漏消息。冯玉祥动员之后,部队开始行动,徒步以每日行程200里左右的速度返回北京,3日内行程六七百里,先头部队的营幕和炊具均留置沿途不动,以便后续部队到达时缩短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因此,数万之众,一路行来,状如流水。鹿钟麟首先于22日到达北苑。鹿与蒋鸿遇会商后,即将各部队分配战斗任务,先派兵一团以接运给养为名,押大车数百辆鱼贯入城,所有武器皆藏在大车内,当晚8时由北苑出发,12时抵安定门。孙岳早已接到通知,即令徐永昌城防军守城门卫兵大开城门,迎入城内。  
鹿钟麟首先指挥部队接收了全城的防务,又把全城电话线割断,封锁曹锟与外界的联络。城内各重要交通路口均用大车加以封锁,总统府卫队由孙岳派兵包围缴械,另由鹿派兵一营守卫总统府。曹锟被监视在中南海延庆楼内,不准与外间接触。鹿钟麟的指挥部设在太庙,一切急需做的事情都在一夜之中办好了。次日早晨,北京全城贴满国民军的安民布告,主要街道上布满了国民军岗哨,站岗的士兵臂上缠着“誓死救国,不扰民,真爱民”的白色袖章。次日,冯玉祥来到北苑,发出主和通电,提出反战主和,一切政治善后问题请全国贤达商补救之方,开更新之局。同时,冯部国民军颁布文告,指责吴佩孚不顾人民的痛苦,兴无名之师为孤注之掷。又宣布,首都重地,使馆林立,商务云集,国民军将负责维持地方秩序,保护外人之生命财产。冯玉祥邀集胡景翼、孙岳、王承斌、王芝祥、鹿钟麟、刘骥、张之江等在北苑开会商议正式改组军队的事宜。会上推冯为中华民国国民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孙二人为副司令,分别任第2第3军军长,还决定成立摄政内阁。曹锟贿选祸国,强令曹锟下令停战,免除吴佩孚本兼各职,曹本人自动退位。会后,冯玉祥等通电全国,并公布《建国大纲》。  
冯玉祥于10月23日下令逮捕原财政总长王克敏和总统府收支处长李彦青等贪官污吏。王闻讯逃入租界,李拒绝交出赃款,遂被枪决,对此人们拍手称快。随后,冯又将大贪污犯曹锟之弟曹锐押解到案,令曹锐交出赃款,曹锐畏罪吞服鸦片自杀。冯玉祥又接受张绍曾的建议,成立以黄郛为首的摄政内阁。总统和总理的职权,由黄郛一人兼任,黄还兼任交通、教育两部总长,王正廷兼任外交、败政两部总长,王永江为内务总长,李书城为陆军总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杜锡圭为海军总长,王乃斌为农商总长。黄郛、王正廷都是冯军回师举行政变的内幕人物,因此,这个内阁是以冯系为核心。11月2日,王承斌到公府劝曹锟辞职,曹即向国会提出辞职咨文,并令内阁摄行总统职权。曹锟看到前来逼他下台的人,就是一年前劫车夺印捧他上台的王承斌,不由得百感交集,十分难受。吴佩孚接到冯玉祥的10月23日通电,虽然大吃一惊,但又疑心是张作霖捏造出来的假电报。他查明属实后,又怀疑胡景翼未必加入冯军,即命胡为第三军总司令以代冯,叫张敬尧去胡部传达命令。胡把这个倒霉使者扣留起来。一切真相大白,吴佩孚才心慌意乱地把前方作战的任务交给张福来主持,自己率领精兵七八千人回救北京。吴急电南方直系将领率兵北援,不料京汉、津浦两线受阻,无法应援。  
冯玉祥、胡景翼的军队已开到廊坊,准备进攻天津。张绍曾为避免战祸,出面调停,劝吴佩孚接受“和平救国大纲”。吴的态度仍然十分倔强,不肯罢休。双方军队在杨村一带开战。此时阴雨连绵,杨村一带除铁路两旁及永定河堤等高地外,尽是一片汪洋,作战十分艰难。开战后,双方相持一天,不分胜负。冯派刘郁芬、蒋鸿遇两旅,迂回到吴军后方,从吴军背后进攻,又派李鸣钟由丰台抽调部队,协助正面进攻。张之江、石友三、谷良友部,协助李云龙旅,一致向吴军摆出攻势。此战生俘了吴部的旅长潘鸿钧以下数千人并乘胜进击。11月3日上午,冯军占领了津浦铁路沿线的天津附近的北仓,随后占领天津。国民军攻占天津后,吴佩孚仍作困兽之斗,把司令部移驻军粮城。胡景翼军如果向前推进,和奉军两头一挤,吴佩孚即无处可逃。但冯玉祥、胡景翼接受了张绍曾的劝告,给吴佩孚放一条生路。吴军残部在军粮城两头被包围。吴看到只有从海上逃跑一条路,大哭一场,在英国军舰掩护下,由大沽乘海军运输舰南逃。经上海转武汉,后又回到河南重整旗鼓。但吴从此元气大伤,未能再抖起昔日的“威风”。冯玉祥一贯痛恨封建帝制,北京政变后,决心以全力,行其素志,把溥仪逐出宫去。11月5日,摄政内阁作出修正优待清室条件,永远废除皇帝专号,将故宫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馆、博物馆之用。冯玉祥当天就令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璧执行,将宫内太监470余人、宫女百余人分别给资遣散,又用汽车5辆,送溥仪及清室“后妃”移居什刹海“醇王府”。11月29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