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宦犯倭沃兮拇炭陀40余人,他们布置在整条街上,躲在巷子里。在惠州会馆门内,也有数人在窥望,等待廖仲恺、何香凝的到来。  
廖仲恺的汽车在惠州会馆门前停下,他们下车后,何香凝被妇女部的一女同志叫住,廖仲恺同陈秋霖即向会场走去,廖的4名卫士首先登台阶入内。廖仲恺刚举步上头门石阶,突然有凶手5人,2人预伏两旁,3人在廖之后用左轮手枪,向廖袭击。廖先受两枪即倒地,尚以手撑石级,作欲起势,凶徒复发2枪,遂不能起。陈秋霖痛苦地挨了两步,也倒了下去,卫兵也倒下了。正在与人谈话的何香凝听到枪声,忙转过脸去,看见廖先生已倒在地上,意识到有人行刺,急忙大喊:“救命!救命!”“抓人!抓人!”她边喊边俯身抚着廖先生,问伤在那里?又是一阵枪响,子弹从她头上嗖嗖飞过,随后凶手逃之夭夭,只有一名重伤倒在地上。  
何香凝和那位女同志将廖先生架起,只见满地殷红!他的衣服上也是一片片鲜血,还往下滴着。她们将廖抬上汽车,叫司机赶快向公立医院开去。廖身中4枪,皆是要害处。当汽车到达医院,才发现他大概在路上已绝了气。  廖仲恺逝世后,国民政府公布廖遇刺殉国情况。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提议下,成立了由汪精卫、许崇清、蒋介石3人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以应付时局。随后又成立了以朱培德为委员长,李福林、吴铁城、周恩来、陈树人、甘乃光,杨匏安、陈公博等9人为委员的廖案检查委员会。在缉凶过程中,先后捕押了凶手陈顺、梁博及其他有关案犯林直勉、郭敏卿、梅光培、赵士伟和粤军将校梁鸿楷、杨锦龙、邵桂章、梁士锋、谭启秀、张国桢等50余人。胡汉民闻风逃往汪精卫处,适汪外出未归,便与汪妻陈璧君同乘汽车去找许崇清,也被扣留,随即解往长洲要塞司令部予以看管。  
从凶手的口供和遗下的实物罪证中,很快查清了参加暗杀案的人及与案件有牵连的很多人。凶手除在押的陈顺和梁博外,还有冯灿、吴培、陈细、黄基、冯允财、陈瑞、黄福芝等9人已逃往香港等地。暗杀的主谋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以及胡汉民。胡毅生、魏邦平接受香港200万金贿赂,网罗粤军右派将校及亡命之徒进行暗杀活动。胡汉民要拔掉廖仲恺“这个眼中钉”,先找“铁血团有名的枪手”陈世来,不料陈世来不干。胡汉民改找朱卓文,朱又通过郭敏卿物色到冯允财行刺廖仲恺。事后,胡汉民为冯办好护照、让他逃往南洋去了,通谋刺杀廖先生者有伍朝枢、吴铁城、傅秉常、陈其瑷等人。  
但是,由于3人特别委员会中的许崇清,平时因统一财政事对廖不满,而对缉凶态度消极;蒋介石并不关心追查凶犯;汪精卫担心政局因缉凶而不稳,危害自己既得利益与权位。特别委员会迟迟才发出搜捕令,致使暗杀主谋与大部分凶手逃出广州,逍遥法外。甚至连已捕获归案的林直勉、梁鸿楷等人也越狱潜匿。检察委员会内又有吴铁城等人,给办案以诸多阻碍。对干涉及廖案的胡汉民等党政要员,汪精卫总以“说出去恐将摇动政府”为辞,不予究办。胡汉民也以养病为名得到释放。汪精卫叫他辞职离粤,拟派他为外交委员团主任委员,到京接洽外交事务,胡表示不就,汪派舰护送他去苏联游历,他去了莫斯科。  
国民政府在处理廖案的过程中,分别解散收编了参与密谋的各部粤军,许崇清的老部下参与了廖案密谋,许遭到指责,又受到蒋介石的排挤,不得不辞去总司令职务,离开广州去了上海。正在国民政府处理廖案之际,陈炯明残部在英帝国主义和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占踞东江,计划进攻广州。香港政府给陈炯明30万发子弹和100多万现金支援,段政府助陈军30万元,并派海筹、永绩战舰和福建的张毅部助战。陈炯明与广东南部的邓本殷部,北江的熊克武川军勾结,企图三面夹击广州。广东省人民迫切要求彻底肃清陈炯明等军阀势力,统一全省,广州军政学商工农各界1000多个团体10余万人举行集会,林伯渠代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主持大会,汪精卫代表国民政府、陈公傅代表省政府、冯芝荪代表总商会、谭植棠代表对外协会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大会发表了宣言,号召各阶级要在共同目标下团结一致,扫除一切障碍,达到广东的统一。  
9月21日,国民政府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司令,汪精卫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罗加觉夫为军事顾问。东征军编成3个纵队,一纵队队长何应钦,二纵队队长李济深,三纵队队长程潜。10月6日,各纵队开赴前线。蒋介石和汪精卫在东征出发前,搞了一个《重征东江训诫》:
一、军人最后目的是在于死,古语所谓“好汉死在阵头上”,孔子所谓“杀身成仁”是也。 
 二、打胜仗的秘诀:1、严守军纪,2、服从命令,3、保护人民,4、万人一心。  
三、革命军口号:1、不要钱,2、不要命,3、爱国家,4、爱百姓。  
四、革命军十不怕:1、不怕死,2、不怕穷,3、不怕冻,4、不怕痛,5、不怕热,6、不怕饥,7、不怕疲,8、不怕远,9、不怕重,10、不怕险。  
五、保护百姓(不拉伕,不抢物,不捐饷,不占屋)就是实行三民主义。反之,扰害老百姓,就是违反主义反革命的强盗军队。  
六、毋忘革命军的《连坐法》。  
七、要紧记着革命军的《刑事条例》。  
八、革命军只有前进,不许后退。退却是军人一生无上之耻辱。  
九、革命军人,要忍耐到最后5分钟,非得到最后的胜利,决不放手。  
十、我们的名誉,是已死同志们的头和血换得的。我们切不可忘了杀害我们同志的仇敌,大家要为已死的同志来报仇。  
此次东征,得到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总部3500人组成运输队,随军东征;东江农民军,奋勇配合作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东征军歼灭了陈炯明残部1万多人,完全收复了东江地区。盘踞东江多年的陈炯明军阀势力,归于覆没。身陷困境的陈炯明,只身逃往香港。  
11月21日,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东江行政委员,管辖惠、潮、梅各属。粤南军阀邓本殷乘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之机,调集大批军队,由阳江出动,向四邑进犯。陈铭枢率部奋起抵抗,双方激战3昼夜,但敌我力量悬殊,国民政府急调国民革命第三军和第二军一部增援。并任命朱培德为南路军总指挥,共产党员朱克靖为政治部主任。  南征军分4路进击,陈铭枢部为第一路,王均部为第二路,戴岳部为第三路,俞作柏部为第四路,会攻南阳,以期一举将敌歼灭。11月7日,攻占阳江。23日,攻占廉江。邓本殷率残部退到琼州。这时蒋介石又命李济深率部肃清琼州之敌。  
1926年1月15日,李部开始渡海,至2月间,消灭了邓本殷残部,琼州大定。1926年3月,广西李宗仁等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所部桂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广实现了统一。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楙头村人。祖父是位名医,好宾客,喜游览,以结交各方豪杰为人生乐事,父亲雅重实学,澹视虚名,以设教自娱,平时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瘁心公益乡里,每有义举,无不参与。李家因人口逐渐增多,家用日感拮据。李父设馆不能劳作,收入又不足以敷家用,李母便一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李宗仁兄弟5人从小便下田助母劳作,诸凡插秧、割稻、打柴、喂猪、舂米、织席,甚至清除牛栏,无事不做,皮肤晒得黝黑,身体十分健壮。由于经常赤足下田,纵在碎石锋利的山路上行走,亦如履平地。李宗仁6岁时,父亲要他开蒙入塾读书,父亲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幼学诗》,以后又教四书五经。但李宗仁宁愿上山打柴也不愿在书房受苦,虽有严父督促,学业上终无突出表现。自谓“读书平平,没有太高的悟性”。父亲后来应募出洋,李宗仁被其父的一位至友带到省城桂林的高等小学读了1年书,但每学期终了,榜上都是最末一名,受到同学讥笑,遂辍学回家。李宗仁学文的不行,习武倒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邻村拳师李植甫武艺高强,为人豪爽,李宗仁跟他学得了好几手拳脚功夫和舞枪弄棍的本领。然而舞枪弄棍不能当饭吃,15岁那年,他进了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半年后回到家中,父母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