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慎处理,适当照顾。(4)对于中小地主和对大地主、豪绅、恶霸要有区别,应给地主留下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土地。  (5)对于工商业者要加以保护,凡富农及地主设的商店、作坊、工厂、矿山、应予保全。不可将农村中解决土地问题、反对封建阶级的办法,用来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免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6)在运动中所获得的果实,必须公平合理分配给贫苦烈士遗族、抗日干部及其家族和无地少地的农民,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凡由于自己勤勉节俭,善于经营,因而发财致富者,均应保障其财产不受侵犯。  此后,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各解放区先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土地,掀起了支前参军热潮。  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于5月3日由重庆飞抵南京。两天后,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由重庆迂回南京,5月23日,国民党部队占领长春,蒋介石偕宋美龄到长春巡视。  原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自3月12日以从苏军手中接受的方式进占沈阳,随即配合新一军、新六军,以沈阳为中心,向沈阳以南、以东、以北展开进攻,相继进占辽阳、抚顺、铁岭。  林彪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虽在抚顺以西及三保本溪作战中给敌以打击,消灭国民党军6000人,但仍不能遏制国民党军的进攻。蒋介石又把云南的60军和93军调到东北,使进攻东北的兵力增加到7个军。国民党以5个师的兵力向中长路南段之海城、营口和安沈路上之本溪进犯;另以5个师的兵力向四平进攻。四平地处京哈、平齐、四梅3条铁路的交会点,是东北的战略要地,国民党的5个师兵分两路平行向四平推进,遭到民主联军的节节抗击,进展迟缓。林彪、罗荣桓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四平战打得惊天动地。民主联军集中了12个团的兵力,于兴隆泉一线歼敌新一军38师一部。尔后又集中14个团的兵力,将71军87师诱至大洼、八面城地区袋形阵地,乘敌立足未稳,突然发起进攻,将其大部消灭,并击溃援兵第91师、共歼敌5600人。  民主联军在南线保卫本溪,同国民党军战斗也十分激烈。  先后击溃新六军14师、54军25师和60军182师的进攻,击伤54军副军长郑明新、25师师长刘世懋等,共毙伤俘敌4000人。民主联军主力又在东满、北满、西满地方武装配合下,于4月18日至28日,接连解放了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歼国民党收编的武装主力2.7万,清除了北满腹地之敌。  国民党军在5月15日集结了10个师,分3个集团向四平发动全面进攻,5月18日突破联军防线,经过反复争夺,联军终因伤亡过大,被迫放弃阵地,于当日午夜撤出四平。持续1个月的四平保卫战,联军虽然迟滞了蒋军的进攻,杀伤蒋军1万余人,但联军也付出了8000人伤亡的代价。  国民党军进占四平后,于21日攻占了公主岭,23日拂晓攻占了长春。蒋介石春风得意,不可一世,即于21日偕宋美龄到沈阳巡视,对东北解放区作进攻部署,并在杜聿明等高级将领的陪同下,游览了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蒋介石踌躇满志地说:  “自从1914年奉孙总理之命前往东北调查革命情势,实则已是相距32年之后旧地重游。”  不料,从南满传来消息:共军采取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内线作战、不惜放弃一些城市,集中优势兵力,以各个歼灭”之战略,于5月25日攻克鞍山,全歼国民党第六十军184师1个团,乘胜南下海城,逼海城守军184师师长潘朔端率师直和1个团起义。联军进而又攻占大石桥、营口,歼184师另外1个团,威胁沈阳。蒋介石急忙于6月3日赴长春,在飞机场大厅召集长春市地方豪绅巨富慰问,又召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等指示机宜,命令必须尽快抢占战备要地,尔后蒋介石于6月4日飞回南京。  蒋介石刚到南京,便收到在海城火线上举行起义的184师师长潘朔端、副师长郑祖志等将士的通电:  蒋主席、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熊主席、杜司令长官、林总司令暨全国各界父老钧鉴:  朔端等籍隶云南,多年从军,每以卫护桑梓,救国救民为己任。是以抗战期间,也曾尝艰苦,以期尽国民之天职。抗战胜利后,奉命调越南收缴日寇武装。虽背井离乡,远赴异国,但为国家荣誉,个人得失在所不计。  唯任务完成后,政府应能体谅全体军民血战8年之艰辛,而予人民以休养生息之机,建国图强,此其时矣!全师同志,对此咸抱无限希望,无不愿以沙场余生,再为建国大业竭尽绵薄。唯事与愿违,本师自安南奉命航海北上,名曰接收主权,实则为进攻中共在东北之武装。身为中国人,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残杀自己同胞,朔端等每念及此,莫不悲愤填膺。近日政府大军云集中满一带,夺取四平,攻占长春,又命本师肃清南满地区之中共武力及一切民主分子。府念东北沦亡14载,人民已血肉枯竭,复何忍大动干戈,杀人遍野?而今仍战线延绵数千里,炮火所及,庐舍为墟,人民流离失所,而国军乃竟征敛仍如火急,人谁无良心,实不忍睹此。因此朔端等思之再三,乃于海城火线上实行反内战起义,决心与民主联军合作到底,不再执行兄弟自残之乱命。  蒋介石看罢,大怒,向东北拍训斥电,要熊式辉、杜聿明亡羊补牢,从详具报,熊、杜2人只得报告说,一切不知,只知道潘朔端等人不满现状,曾屡在会议上表示愤慨,如今既已倒戈,当严防这类事件重演,赔罪一番。蒋介石无可奈何,只好责令他们对部属严加管教,绝不允许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是时,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将近160万军队调到前线,蓄谋已久的发动反革命内战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6月上旬,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白崇禧、陈诚在大会上公开宣布“剿共”。6月17日,蒋介石向中共提出了人民解放军退出大片解放区的5项要求:  (1)陇海路以南的一切地区。  (2)胶济全线。  (3)承德及其以南地区。  (4)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5)1945年6月7日以后中共军队在山东、山西两省从日伪军手里收复的一切地区。  这一蛮横无理的要求,遭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拒绝。周恩来愤怒地说:“国民党当局在强占长春后,自以为局势对它有利,便提出种种苛刻要求,企图压迫共产党屈服,或者造成破裂,而把破裂的责任推给共产党。蒋介石逼人太甚了,这个方案我们无法接受。”  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长期停战,恢复交通,整军复员,重开政协等4项建议。蒋介石不予理睬。蒋介石又提出新的要求:“胶济铁路线的中共军队在8月1日前,撤退到铁路两侧30公里以外的地区,中共交出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白城子、热河、察哈尔、威海卫等地。”周恩来严词拒绝。  国民党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中原解放区。6月22日,蒋介石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率领国民党30万大军,向李先念的中原军区6万多人进攻。中原军区是抗战胜利后由3支部队汇合而成。一支是原在鄂豫边区的李先念、郑位三率领的新四军第5师;一支是从广东北返的王震、王首道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一支是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树声的嵩岳军区部队。这3支部队在豫西桐柏山区会师后,组织建成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委。蒋介石纠集大量兵力向桐柏山区进逼。中原军区主动撤离,由平汉路东移,来到以宣化为中心的东西不到100公里,南北不到25公里的狭小地区待命。蒋介石决意消灭这支在国民党军四面包围下的部队,利用停战期间,调集11个正规军26个师,紧紧包围这块地区,并构筑碉堡6000多座,将中原军区及所属的3个军分区,割成“品”字形,还断绝了这个地区的粮食、医药供应。蒋介石发狠说:“即便不能把他们一举消灭,也要把他们饿死,困死!”  周恩来叮嘱李先念说:“你们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幻想国民党发善心,他们不会发善心的,你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要设法用枪杆子突围出去!”  中原军区即于6月22日兵分3路突出重围,一部主力在王震率领下转入陕甘宁地区,一部胜利地进入了苏皖解放区,其余主力在陕南、鄂西创建了游击根据地。国民党30万大军扑空。  6月26日,蒋介石摘下假面具,命令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