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以料敌,稍有错失,就可能遭灭顶之灾。他方寸大乱,踌躇焦虑,久而难决,便同几位亲信幕僚反复研究之后,决定弃新枝而踞旧巢,较为上策,遂于10月26日以“到鄂西后情况渐明,正在做种种规划积极部署”及“对徐州方面不熟悉”为由,电复蒋介石,请收回成命,同时亦婉复刘峙。  蒋介石不允,宋希濂只好匆忙带上随行人员由荆门到沙市,候船东下,这时却意外地接到蒋介石一封电报:“已决定派杜聿明前住徐州方面负责,吾弟可仍供原职,希按原拟计划,实施为盼。”  蒋介石要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刘峙闻言,闷了好几天,并发牢骚说:“白健生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还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  宋希濂免去徐州,刘峙弦外之意,白崇禧见势不妙,以刘伯承、陈毅“两股未会合,华东由经扶(刘峙)对付有余,无统筹兼顾之必要”,而逃之夭夭。  10月30日,蒋介石令何应钦、顾祝同立即改变徐州“一点两线”态势,必要时放弃徐州,退守淮河,实行所谓“守江必守淮”防御计划,主持制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并说:  “我军为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击破共军攻势,达成戡乱建国之目的,着将徐州剿总所属各兵团及绥靖区各部队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东西地区(包括临淮关、怀远、凤台间地区),占领阵地,以攻势防御击退对方之攻击,相机转为攻势,予以歼灭。”  蒋介石黔驴技穷,朝令夕改。杜聿明见蒋介石这个出奇方案,提出:“各兵团任务行动必须明确规定,分别同时撤退,行动必须迅速,否则有被解放军发现,各个击破的危险。”  蒋介石命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主力于11月3日向涡阳、蒙城集结,其第九十九军和刘汝明第四绥靖区部向蚌埠、固镇集结。  蒋介石对刘汝明、冯治安有疑心,急电召刘、冯2人去南京加以笼络,指使其发表反共拥蒋通电。  蒋介石早已惶惶不安,他要顾祝同于11月3日去徐州,召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孙元良等研讨作战部署。那黄伯韬提出:“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各兵团对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备战,进行深沟高垒,采用各兵团互相衔接的‘乌龟战术’,这样才能持久,海州守不守并无关系。”于是决定缩短战线,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  顾祝同、刘峙便调整了部署:黄伯韬的第七兵团确保运河西岸,同一、二“绥区”密切联系;邱清泉的第二兵团以永城、砀山为中心,迅速集结;李弥的第十三兵团集结于灵壁、泗县地区机动;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以蒙城为中心,掩护津浦路之安全,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移驻临淮关。正在东开的第100军归入黄伯韬兵团,撤退中的第四十四军到达新安镇后,也划归黄伯韬兵团。  黄伯韬兵团原有3个军,数日之内就增加了2个军,兵员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成为徐州“剿总”序列中最大的兵团。  但兵增多了,行动迟缓。  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分头疾进,直扑黄伯韬兵团所在地新安镇。  11月8日,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于进军途中一举攻占鲁南重镇郯城,消灭了长期盘踞在鲁南一带残害人民的土匪武装伪山东保安旅王洪九部5000余人,除掉了敌人的耳目,扫清外围。  蒋介石命刘峙:要徐州以西的邱清泉、孙元良两个兵团放弃商邱、砀山,撤至黄口一带,向徐州集中;要徐州以东的黄伯韬、李弥两兵团放弃海州、新安镇等地,向徐州收缩;把刘汝明部调至蚌埠一带“绥靖”,要李延年在蚌埠组织新的兵团。蒋介石又抽调武汉集团的黄维第十二兵团从平汉路之确山、驻马店一带集结东进,增援徐州。这样一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一点二线”上的兵力达80万人。  陈毅和邓小平亲自率领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在东进途中,于11月9日、10日连续接到毛泽东要他们迅速切断徐蚌路、拿下宿县的电报,电文结尾有“至要至盼”4字。  11月10日,刘伯承也到达了中野指挥部亳县,同陈毅、邓小平会见。7天前,刘伯承在豫西同中野副政委邓子恢、参谋长李达致电中央军委,并致陈、邓说,蒋匪重兵守徐州,其补给线只一津浦路,怕我截断,故令孙元良兵团到宿县,陈邓主力似应力求首先截断徐、宿间铁路,请陈邓切实考虑,机动行事。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所见略同。  陈毅、邓小平下达徐蚌线作战命令:中野陈赓、谢富治的第四纵队在华野第三纵队、两广纵队的协同下,于宿县以北向徐州方向发起攻击;中野陈锡联第三纵队和秦基伟第九纵队一部要不惜一切,夺取徐蚌线上宿县城。  刘峙怕徐州有失,命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离开宿县去徐州护驾。邱清泉探得华野第三纵队、两广纵队纷纷南下,以为是去图黄维兵团,他们机关算尽,却失了一着,没料到解放军切断津浦路关门打狗。  11月15日,经10个小时激战,攻克宿县,歼敌万余,生擒敌津浦路护路总司令张积武,控制了津浦线190余里,斩断了徐蚌铁路联系。  黄伯韬深感自己的兵团所处战略位置极为不利,于是在11月7日慌忙率部沿陇海路西撤,妄图靠拢徐州,猬集一团,以免其被歼的命运。陇海铁路沿线,黄伯韬兵团十数万部队,慑于几十万华野大军南下的威势,西撤竟然变成了溃退,沿路丢下辎重、伤兵、器材,败鳞残甲一望无际。整个陇海铁路两侧烟尘滚滚,南北10余里,东西百余里,全是狼奔豕突的部队。乱枪声、脚步声、喘息声、机械撞击声,互相淹没,浑浊翻滚。  粟裕一边将黄伯韬兵团西撤情况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一边立即调整部署追击:电告山东兵团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排除一切困难,迅速插向徐州以东大许家、曹八集地区,截断黄伯韬兵团西逃退路,分割其与徐州的联系;位于陇海路以南皂河地区的华野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经土山镇向大许家前进,由南向北配合山东兵团断敌后路;华野第一、第六、第九纵队和鲁中南纵队及中野第十一纵队从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沿陇海路南侧向西追击;华野第四、第八纵队在陶勇、郭化若指挥下,沿陇海路北侧向西追击。严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抓住黄伯韬兵团。  一时间,陇海线两侧的解放军的华野官兵如两股狂潮,轰轰隆隆地南北呼应,昼夜兼程,以一天120——140里的速度急行军,向西勇猛追击,席卷而去。  担任左翼掩护的敌63军,被华野第九纵队捎带着吃掉1个团,又被第十一纵队迎头给了一棒,其主力缩进了窑湾。尽管窑湾镇城坚台高可作依托,但哪挡得住随后赶来的华野第一纵队的攻击。激战一天一夜,窑湾镇便成了一片废墟。在联络指挥中断,部队土崩瓦解之际,敌63军中将军长陈章拔出手枪,钻进运河边的堑壕,作困兽斗。他还没有发现共军的影子,腹部就中了一弹。他按着肚子爬出堑壕,投运河自尽。63军被歼。逃在后边的44军在溃败中被我军歼灭将近一半。  粟裕的野战军司令部一天转换几次宿营点,追击部队气势很猛,捷报频传。但粟裕心里并不轻松,他最关心的是山东兵团,只要山东兵团直下徐东,攻克万年闸,强渡运河,拿下徐东据点大许家、曹八集,从西边切断陇海线,中央军委围歼黄伯韬兵团的作战意图就能付诸实施。徐州东北门由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防卫,粟裕知道这个部队有临时起义的可能,但他不存半点侥幸心理。  陈毅已派华野第十三纵队联络部部长杨斯德,前往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司令部策动临战起义。第三绥靖副司令官何基沣中将和张克侠中将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其部驻守在徐州东北台儿庄、贾汪一线。  何基沣是个传奇式人物,11年前在卢沟桥事变中,他率西北军1个旅反击日军的侵略,打响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后来,由于国民党军内部倾轧,何基沣和他的袍泽们虽然拼死厮杀,终因孤军无援,致使大名失守。何基沣痛心疾首,含泪写下“马革裹尸去,不演风波亭”的诗句,拔枪自杀,弹穿右胸,血流如注,一时震惊朝野。伤愈后,何基沣开始寻找救国出路,时任77军副军长。他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称赞他说:“南京中山陵出了个剖腹明志的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