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往黄梅树与夏之时联络,共同议定:夏军经浮图关进入重庆。夏军入城后,即宣布重庆起义。  朱之洪返回重庆,将同夏军接洽的情况向杨庶堪等报告。支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采取和平方式发动重庆独立。  夏之时部于11月22日进抵重庆。重庆知府钮传善闻讯,急忙命令关闭9门,宣布戒严。朱之洪、张颐从城墙低处缘梯出城,来到夏之时部。巴县中学监督朱蕴章同体育学堂学生来到城门,喝退守兵,打开城门,夏军整队入城。  此时,同盟会在重庆城内的朝天观城议事会会址,组织各方数千人集会。会上,张培爵宣布重庆独立。  知府钮传善被挟持到会。他平时善言词,今慑于群众威势,畏缩气阻,瞠目结古,低头表示投降,跪在地下,剪去辫子,缴出伪印,亲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誓词,当众宣读。随即由党人挟之游街。  当晚,宣布成立蜀军政府,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设蜀军政府于原巡警署。杨庶堪、朱之洪担任军政府高等顾问。军政府各部院的部、院长,绝大多数是同盟会会员。  川北军政府也在广安成立。同盟会会员、大竹孝义会首领李绍伊于9月中旬率数千人起义,攻破大竹县城。同盟会会员曾省斋招集民军,得到李绍伊部支持,占领垫江县城,又于11月21日攻下广安州城,召开全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曾省斋为大汉蜀北军政府都督,当地会党首领张雅南为副都督。蜀北军政府成立后,分兵三路出征,先后攻下十多座城镇。在川南,同盟会会员杨兆蓉、席乾生、邓西林等人策动南路防军士兵起义,逼迫泸州永宁道刘朝望反正。刘迫于形势,剪去辫子,宣布反正。于是成立川南军政府,以刘朝望为都督,举人温翰桢为副都督。重庆的蜀军政府见川南军政府没有革命党人参加,认为是假独立,便准备派兵进攻。刘朝望只得通知川南25州县派代表到泸州,改举同盟会会员但懋辛为副都督。不久,川南军政府撤销都督名号,由刚从成都出狱的黄方任总司令,王树槐任副司令。温翰桢改任枢密院院长,但他不常上班,杨兆容、邓西林为副院长,负实际责任。川南军政府也为同盟会人掌握,并听命于蜀军政府。  素以“赵屠户”著称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已处在完全孤立的境地。成都自9月中旬以来,兵团相持两月余,交通阻塞、金融混滞,军无官饷可发,大清银行存款均已借空,各兑号不能放帐,所有各局所军营人员,均给半饷。驻省陆军千余人,月饷不济,大有怨言,军心异常惶乱。统制朱庆澜得耗,与各标统出以善言开导,几欲下泪,云准限3日发饷,然军心不为之所动。  11月14日,赵尔丰在难以支撑的局势下,释放被囚禁70余天的蒲殿俊、罗纶等7人。  蒲、罗等人被释后,便公开发表《哀告全川叔伯兄弟》一文,要求各路起义军“息事归农,力挽和平”,充当“赵屠户”之说客:  “若犹冒进不止,必至使祸毒日延日广,大局日坏日甚,川人身家之灾,愈久亦愈惨,则岂当初之宗旨哉!此不肖等所以哀告我伯叔兄弟,而愿急急回头者也。约既废,路既保,保路同志会之事已完,则斯会可以终止;危身家,害性命,非保路国志会之宗旨,则兵戈亟宜罢休者,此义甚明,我伯叔兄弟不可不熟思而审处之。若夫保路同志会其名,而家破亡身者其实,此道甚误,我伯叔兄弟不可不明辩而慎择之。”  许多成都市民为要求释放蒲、罗等人,而暴尸街头,但他们被释放后,却把人民起义称为“祸毒”,要求人民“回头”,让赵屠户继续压迫人民,这不免令人齿冷。然各道民军挟义反正,非蒲、罗等所能动。  赵尔丰见大势已去,而蒲殿俊等已变成他的走狗,便将政权暂交给他们,让他们当作挡箭牌,以便把自己的实力保存下来,伺机再起。他同蒲殿俊等达成协议:四川独立自治,设军政府,举都督为机关,赵尔丰等部署军旅就绪后,出关任边务。  11月27日,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在成都成立,蒲殿俊任都督,新军统制朱庆澜任副都督。但军权仍由朱庆澜掌握。  赵尔丰暗中挑唆成都纪律废弛的巡防军营官兵,向军政府索饷闹事。12月8日,蒲殿俊、朱庆澜在东较场阅兵。新军在前,巡防军在后。蒲、朱出立阅兵台,训话甫数语,后队枪声忽作。蒲、朱等台上之人,即首先下台四窜。后队见正副都督逃窜,更枪声四起。前队新军即张惶四顾,那带队军官亦随台上之人逃之不见,全场秩序大乱。  于是,巡防军变兵开始大肆抢掠,先抢大清银行、浚川源银行,随后延及各银行票号,傍晚抢藩库、商业场、东大街各商铺,当夜抢劫各街铺和私宅,火光四起冲天。公私财产损失不下1000万元。  担任军政府陆军部长的尹昌衡便挺身而出维持成都治安。  尹昌衡是四川天彭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回国后曾在广西新军任职,后进川任陆军小学堂监督,在四川新军中威望较高。  尹昌衡先率领陆军小学堂学生占领成都北门一带,又赴凤凰山,号召留营新军数营经北门进城平乱,又召成都附近的同志军吴庆熙、孙泽沛、侯国治等部入城。变兵饱掠财物后,满载离成都而去,城内秩序渐见安定。  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在兵变中解体。新军将领彭光烈等、同盟会会员张澜等,以及士绅徐炯等人,在北较场开会,改推尹昌衡为四川军政府都督,罗纶为副都督,重建军政府。尹昌衡将各路同志军改编为川军第2镇,彭光烈为统制,张捷先为参谋长,张达三、孙泽沛、吴庆熙、侯国治等分任标统。  赵尔丰密召驻打箭炉的边军傅华封开来成都,先头部队已抵达雅安州府。  尹昌衡见势,当机立断,先利用哥老会分化赵尔丰卫队,然后围攻总督衙门,将赵尔丰捕获,枭首示众。  傅华封见赵尔丰已死,自愿去职将军队交出。可谓树倒猢狲散。  成都局面稳定后,成渝两军政府酝酿合并,双方达成协议,推出尹昌衡为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为副都督,罗纶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夏之时为重庆镇抚府总长。四川完成了统一。


第十九章 钟山风雨
  南京成为清朝政府在长江流域的一座孤城。两江总督张人骏有督署卫队2000人;江南提督张勋率江防军23营,计7000人驻南京。张勋字绍轩,江西奉新人,1884年投军,1891年任广西参将。1895年参加袁世凯小站练兵,充工兵营管带,后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升至总兵。1902年调北京,多次扈从慈禧太后及光绪帝。后调奉天任职,1908年升云南提督,后改任甘肃提督,1910接任江防营,驻浦口,1911年8月任江南提督,思想顽固,极端忠于清朝,是个凶残能战的悍将。张勋部下有两标领,一是王有宏,一是赵会鹏,各领10营,其余3营由张勋直辖,称为亲兵。  武昌首义后,江防军手持大刀,到处搜索革命党人,遇着剪去辫子的青年,立即逮捕,押往小营、一枝园、万关等处刑场。杀人无数,谓之“杀和尚头”,杀后悬首示众,惨不忍睹。南京下关仪凤门等,都有江防兵把守,城内无辫青年不敢出走,吓得戴上假发,坐在家中,不出大门一步。  南京城里驻新军第9镇,统制是徐绍桢。徐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举人出身。曾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等职,1905年任新军第9镇统制,倡行征兵制。第9镇属第17、18两协,有第33、34、35、36四标、马队1标、炮兵1标、工程兵1营、辎重1营、宪兵3营,是一支建制完整、装备精良、有较强战斗力的部队。镇司令部、17协司令部、33、34标以及马、炮、工、辎、宪兵各部队驻南京,18协司令部、35标驻镇江,36标驻江阴。  第9镇的革命党人活动,始于著名革命党人赵声担任33标标统时。赵声乃江苏丹徒人,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1902年毕业于江南陆军师学堂的理论先驱。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遂倾向反清革命。次年游日本,与黄兴结识,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宣传革命,为当局所忌,离南京,赴长沙,任实业学堂监督。1905年,谋于新军在保定秋操时策动革命,未成,到南京任督练公所参谋官,在江阴训练新军。不久辞职,随郭人璋到广西,任巡防营管带。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