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臣,头戴翎顶,身穿袍套,进入乾清宫门内东南角上的廊子里落座候旨。他们默默无语地坐着,喝盖碗茶,但却表情不一:胡惟德、赵秉钧、王士珍眉飞色舞,一副欣喜若狂神态;梁士诒眯着一双神秘莫测的眼睛;唐景崇表情迟钝;绍英一脸愤懑;达寿无可奈何地垂着头;谭学衡、熙彦一副怅然若失的神色。一个太监通报:  “太后已至后殿,请各位大臣上殿。”  10位大臣一齐起立,整了整头上的翎顶和身上袍服,从廊子里出来,由胡惟德领头朝大殿鱼贯而入。  进入大殿,胡惟德在离宝座一丈远的地方站定,各位大臣依次在胡惟德两旁,横列一行,面向宝座站定。大殿内的四个佩着军刀的侍卫武官,站在大臣身后。那内务府大臣世续、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也应召前来上朝。一位太监呼道:  “请太后御驾。”  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引导下,领着6岁小皇帝溥仪慢慢地从后殿走出来,走向宝座。  胡惟德忙带领众国务大臣朝隆裕太后三鞠躬。胡惟德上前一步奏道:“总理大臣袁世凯身体欠安,命我带领各位国务大臣前来给皇后请安,给皇上请安。”  隆裕点点头,道:“好。袁世凯为国家,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南北议和,做到如此优待皇室等等条件,也是不易。我按照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出来,让袁世凯去办共和政府。  今天颁布诏书,实行退位。”  御前太监把皇帝退位诏书放在隆裕面前,她看了几行,泪水便糊住了双眼,勉强看完。她想到:这大清268年的江山,被她拱手让出,她实在不愿把它奉送出去,但又无可奈何。想到这里,便顾不得太后的体面,“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双手死死地抱住退位诏书,呼喊着:“祖宗呀!祖宗呀……”  整个大殿,充满了恐怖、阴森的气氛。那胡惟德见隆裕死死攥着退位诏书不肯交出来,深怕发生意外,他恨不得奔上去从隆裕手里把诏书夺过来,扬长而去。但他却从眼里挤出几滴泪水出来,哽咽着对哭得死去活来的隆裕唯恭唯谨地奏道:  “太后,现在大局只有如此。太后能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袁世凯和群臣、百姓岂有不知,绝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隆裕听了,反而哭得更痛心了,双手仍旧紧紧地把退位诏书捧在怀内。胡惟德料想不到,他善言相劝竟不起一点作用,正在着急的时候,站在他身旁的赵秉钧,忙向他递个眼色,用手指了指衣袖。胡惟德恍然大悟,想起入宫前,赵秉钧给他的一份孙中山发来的电报。他忙从袖里取出电报,上前一步,惊慌地奏道:“禀太后,这里有一份孙文发来的电报,我差一点忘了奏报。”  隆裕说有孙文电报,止住哭声,抽抽泣泣地说:“电报里说些什么?”  胡惟德展开电报念道:  万急。上海伍秩庸代表鉴: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钟以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总统孙文。震。  隆裕听了,如一声霹雳盖顶,山崩地裂。她浑身震颤,仆地而倒,两个随扈太监赶忙把她扶起,她悲痛欲绝地将诏书交给内务府大臣世续、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由他们钤印御玺后,交胡惟德。胡惟德捧在手上,大声地开读起来: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非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到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胡惟德读完清帝退位诏书后,他也不等隆裕太后发出退朝命令,便带着各位国务大臣,手拿退位诏书,急急奔出宫去,上了马车,直驰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向袁世凯复命去了。  退位诏书,是由临时政府秘书长胡汉民叫实业部长张謇起草,经唐绍仪转袁世凯的。袁世凯亲笔加了“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一句。这样以来,共和政府不是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清政府任命产生了。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怒,他致电袁世凯,表示抗议:“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是这篇诏书为退位之文,犹如遗言一样,无再起死回生而使之更改之理。  袁世凯早已做好了接受诏书的准备。在外交大楼附近,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尤其是外交大楼的门口,便是戒备森严。从大门口一直排到正厅,一色扈卫的队伍。正厅里,两旁站着各级武官,再往里走,便是一些重要的大员了。正厅中央,静摆着一条大条案,条案中间,放着一个紫檀镂花的帖架。  胡惟德等人捧着诏书走进大厅的时候,大厅里百余人哑口无声,甚为静穆。袁世凯从内室走了出来。胡惟德同去朝见的各内阁大臣,都以胡惟德为首列队站立。袁世凯一脸虔诚,轻整衣冠,朝胡惟德走去恭恭敬敬地向诏书鞠过躬,双手从胡惟德手里接过诏书,把它放在大条案上的大帖架上陈列起来,然后转身站到下手。  胡惟德朗声道:“太后把国家大权交给了宫保,请宫保早日组织共和政府,以不辜负太后的愿望。”  袁世凯恭恭敬敬地回了声:“是!”  接受诏书仪式完毕,袁世凯转身,对胡惟德等人说:“你们辛苦了,到后厅里休息吧!”  是日晚上,袁世凯在外交大楼剪去发辫,异常兴奋地哈哈大笑。其他人也纷纷效仿袁世凯,把发辫剪去。  次日,北京各家报纸,争先恐后地把《清帝退位诏书》全文发表。于是,北京城内街头巷尾,人们拱手相告:“改了朝代了!”“共和了!”“再也不会打仗了!”  北京城的龙旗收起来了。人们只知道“共和”二字,但不知如何“共和”法。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的第二天,即2月13日,便按孙中山提出的办法,迫不及待地将退位诏书送各国公使及南京临时政府,并发表声明: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各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袁世凯之声明,可谓情真意切,信誓旦旦。这些极其动听的言词,不仅迷惑了革命党人,就连南京临时政府的一些首脑人物,也被他这番花言巧语弄昏了头脑。孙中山接到袁世凯声明电文的当天,便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他在致参议院的咨文中说:  “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员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  孙中山为了防范袁世凯破坏共和恢复专制,在咨文中附有3个条件:  (1)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2)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院自行解职。  (3)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新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章程。  2月15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根据孙中山推荐,以17票选举定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又选黎元洪为副总统。  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美、英、法、德等国公使,立即登门祝贺,并纷纷答应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孙中山辞去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总统的消息传出,一般革命党人、海外华侨及各界人士,纷纷致电孙中山,反对推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平息众人的反对之声,孙中山在回电革命党人中说:  文等所求者,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创立中华民国也。  清帝退位,民国统一,继此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