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回电革命党人中说:  文等所求者,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创立中华民国也。  清帝退位,民国统一,继此建设之事,自宜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项城以和平手段达到目的,功绩如是,何不可推诚;且总统不过国民公仆,当守宪法,从舆论。文前滋所誓于国民者,项城亦不能改。若在吾党,不必身揽政权,亦自有其天职。更不以名位而为本党进退之征。  先生在野,吃苦辞甘,宁不喻此,祈更广之。  孙中山在复电海外华侨时说:“今日目的已达。我辈之义务告尽,而权利则享自由人权而已,其他非所问。”  孙中山把用无数烈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民国政权以“成功而不私其权利”的磊落风格,拱手让给了袁世凯,许多革命党人,特别是民军的中下级军官,仍表示强烈不满,有的要求立即出兵北伐,有的甚至愤而自杀,那临时政府陆军部致电:  徐州电局转镇军柏军长、湘军柴司令、粤军姚司令、清江蒋都督、孙司令、扬州徐司令、上海陈都督转陈汉钦君、安徽孙都督转皖北,各军司令均鉴:顷广东香、惠两军来电,大不满意于新大总统,并云决意北伐等语。果如此,于大局实有关碍。务希洞观时局之危急,曲体孙大总统之美意,互为劝阻,祷切盼切。  南京城内,部队听到孙中山退位,让位袁世凯,大家哗然,一般军官开会都主张立即出兵北伐,粤军旅长任介眉发言尤为激烈。陆军部总长黄兴闻之,到会极为劝慰,半夜始散。  袁世凯继任大总统,通令各省军队改编。北伐招讨使谭人凤调任川汉铁路督办,所部立即解散,不尊者以土匪论。谭遵命照办。湘军将领邹永成独持异议,对谭人凤说:  “袁世凯决靠不住,不特你的军队不可解散,连南京应裁的军队都不可裁撤,否则后悔莫及。”  谭人凤不依,邹永成又坚持说:“你去和克强商量,把所有不要的军队都配好了子弹,交把我带到绿林中去训练,等到大局变动时也好出来备用。”  谭人凤骂邹永成道:“你发神经病么?”  邹永成气愤不过,又见一班老同盟会员只图苟安,马马虎虎地把民国重任交给靠不住的袁世凯,辜负从前的一片心血,因此郁闷在心,决计自杀。他投江自杀,被人救起未死。  孙中山认为,只要有了参议院制定的宪法,就能迫使袁世凯遵守宪法,从舆论。他从2月初开始花了1个月的时间,领导参议院制定了一部《临时政府约法》,并在3月11日公布。但孙中山却不知道: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袁世凯对于一纸《约法》,不以为然。但对迁都南京,却十分恼怒,他致电孙中山,拒绝迁都:  若专为个人职任计,舍北而来,则实有无穷窒碍。北方军民意见尚多,纷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北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苦因凯一去,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  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盖就民设之政府民举之总统而谋统一,其事较便。今日之计,惟有由南京政府将此北方各省及各军队妥筹接收,世凯立即退归田园,为共和国之国民,当未接收以前,仍当竭智尽愚,暂维秩序。  袁世凯又密电张謇,希望他来京,予以襄赞。张謇虽没亲自北上,却派刘厚生持密函为袁献策说:  “目前第一难题,即要公南来。解此题者只有二法;一从在京外交团着手;一从北数省人民着手。飞钳捭阖,在少川知其意而妙用之,若不著一毫痕迹,使不欲南来之意不出于公,当可有效。此题不过政府尚在南方,公如何能组织正当之政府也。”  张謇之计却是高袁一筹,袁便按张的妙计做去。  张謇又鼓动拥袁党派和势力做袁的后盾,2月21日,民社、中华民国联合会、国民协会,以及《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等8社团,联名致电江苏都督庄蕴宽(程德全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后,庄接任江苏都督),并要求他转告黎元洪、各省都督、谘议局说:“查北都关系外交内政最巨,若舍北取南,帝党有死灰复燃之虑,强敌有乘机侵略之虞。望公电抗议,以全大局。”  章太炎早就与张謇串通一气,他以上海光复会总会的名义,分别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袁世凯,反对民国政府设在南京,要求袁世凯即在北京就职,“以顺舆情”。  江苏都督庄蕴宽实际上是张謇的代言人,江苏都督府自成立以来,一直掌握在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人手中。庄蕴宽有了8团体要他出面抗议孙中山等建都南京的决定,便立即通电全国说:  阅报载大总统咨交参议院全文,……光明磊落,薄海同钦,但附有办法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一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辞职。二项办法,蕴宽期期以为不可。各省代表所议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乃南北未统一以前,今事实既已变更,则前议岂有拘执。至政府地点之应设在南京,与新总统之是否须到南京,当就事实上论之,不可参以主客尔我之见,致起中外猜疑。今姑设为问题数则:一现势上观念,如袁公南来,北方各省能否保持秩序,满蒙等处能无联外人拥幼主以破坏全局之事否?一地点与历史上之观念,披览地图,南京能控制西北各边否?中国古时除洪武一代外,南京有建都之价值否?一外界上之观念,东西各国能不反对迁都否?以鄙见测之,舍北就南种种危险,将使和平解决之共和政体自生荆棘,致启争端,曲直固不必言,利害岂能不计?前见《大共和日报》13日登有《章太炎致南京参议会书》、《民立报》同日登有空海《建都私议》,业已阐发尽致,太炎谓都南京之毒有五,有八报馆持论鉴定衡平,毫无偏倚,蕴宽南人,岂不以南都力便利,顾以大局所系,自当奉总统府删电转达袁公真电,有极愿南行,祗因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语,自系实情,明者自能鉴之。谨贡所见,以待公决,庄蕴宽叩咸。  庄电发表后,安徽都督孙毓筠通电表示:“袁君电称北京秩序不易维持,东北人心未能一致等,尚系实在情形,藉令举足南来,大局必定为牵动,故定都宁、鄂之说,目前决不能行。”  顺直谘议局也通电响应,提出迁都南京之五虑,即:“关东一带现在正忧蠢动,又有外人从中窥伺,风声吃紧,可虑一。京都未靖,倘一摇动,难保不死灰复燃,再生意外之变,可虑二。各国公使对于此事皆喷有烦言,稍一不慎便生交涉,可虑三。庚子乱后与外国使馆订有使馆通路之约,若移南京则江阴、吴淞等炮台,必须撤毁,利害关系甚大,可虑四。蒙藩回藏,正待经画,倘一移则控御失宜,不但于殖民不便,且恐内讧外侮后患方长,可虑五。若就吾国历史上考察,则南不如北尤为彰明较著。”  天津的旅津南10省绅商代表崔文藻、徐铮等10余人,致电孙中山说:“临时政府宜北不宜南,章太炎先生论说极详,兹不复赘。恳乞允临时政府仍设北方,以维大局。如不得请,则拟邀约各省绅商来南京,哀请于大总统之前,必得请而后已。”  对于庄蕴宽反对定都南京的通电,临时政府外交次长魏宸组致电驳斥道:“公为都督,行政中人也,即政府一分子也,对于国家大计,有所陈述,当告之总统或各部长,能行者以中央之命令行之,否则由中央政府交于议会,决定而后行之。断无以一人之意见,经电各部、各省、公人、私人及各报馆,至有类于耸动社会,反对政府,扰乱秩序之理。令中外闻之,将谓我政府何也。且公所提各问题,固易解决,无俟过为研究者。维持秩序,赖有兵力,固与袁之在南在北无关也。控制西北,亦视兵力与政治若何,决不因京城为转移;英于印度,法于安南,美于菲律宾,未闻因京城之远而失也。联外,拥幼主,系公过虑。至全国反对一节尤为大谬。义师一起,商务全消,各国何尝不反对,吾人固未尝先求外人之同意,而后施革命也。”  黄兴以公开信的方式严厉地批评了庄蕴宽。  又有驻汉口的湘桂联军以8000人名义向孙中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