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作者:杨继绳-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的出现给城市职工以很大的冲击。过去他们看不起的职业,现在收入比他们要高得多。过去被视为“不三不四”的人,现在挺起胸膛来了。一些人心理上很不平衡。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顺口溜,正是反映了这种不平衡心理。如:上班穷,下班富,开除就成万元户;家里有个劳改犯,一年就赚好几万。
  一辆摩托两个筐,收入超过胡耀邦;骑着铃木背着秤,跟着小平干革命。
  如果说普通职工只是心理不平衡的话,对党政干部来说,就面临着很多难题。我的采访本上记录着1980年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领导干部们在政治上、政策上把握的困难。
  上海有一个居民叫×××,40多岁。南开大学生物系毕业。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现已平反。他父亲是一个大资本家。落实政策后他继承了一笔遗产。最近他向工商局申请登记。想买一部载重汽车搞运输专业户。市工商管理局感到难以答复。他们倾向不批准发证。
  上海崇明县裕安公社社员×××,用1300元向这个公社十四大队购买拖拉机一台,个人搞运输。县委认为,拖拉机是生产资料,私人不得占有,不能搞个人经营。已令他将拖拉机退回原队。
  广州市个体户×××,继承了外祖父传下来的一种熏鸡技术。这种熏鸡早年曾闻名省港。五十年代他外祖父逝世后这种熏鸡生意歇业。1979年,这位个体户恢复了这一传统食品,生意兴隆。
  由于人手不够,他一天只能制作50只熏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他向政府提出:能不能雇工?
  没有人明确答复。
  这些在今天看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时的确使基层干部为难。不是他们无知,也不是他们保守,因为过去20多年的政治学习中,在当时的政策中,这些问题都有十分明确的答案。他们不愿意用这些现成的答案,但又没有新的答案。
  现实使理论尴尬。怎样用过去一再宣扬的理论来回答现实问题呢?1980年,北京的一个权威的经济研究机构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10个理论难题:第一,从传统理论看,在社会主义社会私人不能占有生产资料。现在,私人开始占有生产资料了。对这一新情况是限制还是鼓励?第二,从传统理论看,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允许私人雇工。现在私人雇工现象大量出现了。这种现象怎样解释?第三,社会主义意味着消灭剥削。现在剥削现象也出现了,是允许还是取缔?如果允许,以多大限度为宜?第四,有的地方群众集资办厂,实行按股金分红。从传统理论看,这是按资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允不允许这种分配形式存在?第五,过去我们把私人老板当资本家。过去的资本家已经没有了。现在又开始出现私人老板。怎样看现阶段私人老板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态度?等等。
  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对这些和传统理论相违背的敏感问题的政策也是很微妙的。关于雇工问题,198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和1983年的《城镇非农业个体工商业若干规定》中都规定个体工商业可以请一二个帮手,最多不超过四、五个学徒,合在一起可雇7人。为什么可以雇7个人呢?说来很可笑。因为在马克思的着作里有这个界限。其实,马克思在这里只不过是举一个例子而已。经过一百多年,企业的技水平、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马克思这句话不可能回答今天的企业雇多少人才算合理的问题。可见,当时人们一面在超越马克思的理论,一面还千方百计地在马克思那里为这种超越寻找根据。为什么求救于马克思?因为有一批人用马克思主义来限制改革,来打击改革者。从马克思那里得到了一个字的根据,就可以减少一分政治风险。
  邓小平和胡耀邦抓住了一个典型打破了人们的重重顾虑。这个典型就是“傻子瓜子”。
  “傻子瓜子”的经营者叫年广久,安徽芜湖人。他很早就是一个个体商贩。开始贩卖水果,后改营炒货。他和两个儿子在家里炒制西瓜子,或提篮叫卖,或摆摊兜售。他悉心钻研瓜子的炒制技巧,创造出“傻子瓜子”这一名牌食品。
  加上他很会经营,生意越做越大。瓜子的日产量由原来的几十斤增加到200多斤。月营业额达万元。在当时个体户中成为“冒尖户”。年广久要继续扩大经营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向个体经济联合体发展;一是雇工。年广久也曾想过走合作经济的道路,但处理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比较复杂。走私营企业的道路相对简单一些。他从1981年9月开始雇工。当时他只雇了4个帮手。主要劳动力还是他父子三人。这时人们心里还可以免强接受。随着经营的发展,雇工人数逐渐增多,1983年初增加到103人。加上他儿子的分店,雇工共140多人。日产瓜子一万多斤,月营业额达60多万元。从一家个体户发展到这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私营企业,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年广久的企业发展这么快,除了私营经济有强大的活力以外,还得力于他选择的这个行业。瓜子不关系国计民生,是计划经济管不着的空间,也是公有经济的空隙。尽管如此,他的迅速发迹,引起了各方面议论和指摘。当时很多人看了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对他采取措施。邓小平得知后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胡耀邦在一次讲话中也旗帜鲜明地支持了年广久。
  一颗瓜子千斤重。邓小平、胡耀邦等对“傻子瓜子”的支持,使得一些不拘泥于原来思维方式的人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马克思说的资本的积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而年广久财富的积累并没有使人贫困。相反,他雇佣的工人的收入比国营企业工人的收入要高得多;年广久并没有全部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以1982年为例,这一年“傻子瓜子”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他个人所得、雇工工资、上交国家税费分别为44。6%、12。0%和43。3%。
  年广久开办私营企业对社会不仅没带来什么害处,却带来了很多好处。由于他的经济实力,打开了江、浙、沪的市场。在他的挑战和带动下,芜湖一下子涌现出近60家瓜子企业,瓜子销售量达3000万斤,被誉为“瓜子城”。全国各地也兴起了瓜子加工热,从南到北,涌现出“迎春瓜子”、“口不离”、“好吃来”、“阿凡提”等数不清的新品种,成为一个不小的产业。
  人们从多方面分析,看来私有经济并不是像过去说的那么危险。
  一颗小小的瓜子,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人们从邓小平和胡耀邦对“傻子瓜子”的态度得到了胆量。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私营企业中,出现了一大批百万富翁,这些富翁之中,有不少人过去是社会的弃儿。开始政府让他们“自谋出路”。所谓“自谋出路”,就是在旧体制内没有他们的出路。仅靠共产主义的宽容,他们才在国营经济顾及不到的小角落里,为他们让出了可怜的一席谋生之地。开始他们是多么希望迈进堂皇的国营企业的大门啊,但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很不情愿地摆起了小摊,叫卖街头。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意外的得到了一次淘金的大好机会。
  这个机会是商品经济的不毛之地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为是不毛之地,他们是先行者,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先发优势和广阔的空间;因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他们得到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旧体制之外生长起来的。他们不受旧体制的约束,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因而有胆量。他们事先并没有想到,在旧体制崩溃的废墟上,竟然能崛起他们新的大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末期,从事私营经济的政治风险已经很小了。发财机会的诱惑,自我实现价值的愿望,使得不少人抛弃国营企业或国家机关的“铁饭碗”,自愿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这一批人和早期进入这个领域里的人不同,他们是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准备,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其中有的人还有种种权力背景,是当代的“红顶商人”。那些有权力背景的人一“下海”,就轻而易举地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
  有心人会察觉到,在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提法中,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