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得西伏相同的思路。
    卜易扬设计出了一辆带有履带的轨炮车,该车重120 吨,用绞链连接起来的履
带像蚯蚓一起可以随意弯曲,车内装有40匹马力的蒸汽机,每小时可行走10千米,
炮车前后铁壁上开有16个炮孔,200 名士兵操纵12门大炮和4 门霰发炮。
    卜易扬获得了炮车的发明专利,现在看来,这种有轨炮车实际上就是初期的坦
克。然而,卜易扬也没能成为坦克的发明人,因为,他的发明也被静静地搁置起来
了,当时的法国军事家们认为:当前不打仗了,首要任务是研制生产新型农具,而
不是研制生产新型兵器。
    一代发明又这样被埋没了!
               奇兵从天而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枪之类的速射武器已普遍在战场上使用,疆场堑场纵
横,碉堡林立,阵地防御战术日臻完善,交战双方往往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谁要
主动进攻,谁就会遭到惨重的损失。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三个年头,英
国军队与德国军队在法国的索姆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战,当时,德国军队处于守势,
他们凭借极其强大的机枪火力、堑壕和铁丝网构成的坚固防御阵地,多次拦阻了英
国军队的进攻。7 月1 日,英法联军在巴黎北方的索姆河畔向德军大举进攻,用3000
门大炮在40千米宽的阵地上对德军阵地进行了7 天7 夜接连不断的炮击。然而,7 
天7 夜的炮火却没有全部摧毁德军的防守阵地,当英法联军的步兵在炮火刚刚停下
就进攻德国阵地时,德军的机枪还是准时地吼叫起来,进攻的步兵们如流刀割草一
般纷纷倒下。经过一个整天的进攻,用几千人的生命才换来了一二千米的进程,占
领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又经过了整整17天的血战,花费了250 万发炮弹,部队才
前进了4 千米,德军防线仍固若金汤。
    9 月15日凌晨,无边的浓雾将整个阵地盖得严严实实,几米以外的目标都看不
清。突然,英军阵地那边传来了隆隆轰响声,这吼声震撼了山岳,震撼了大地,震
撼了索姆河,更震撼着德国士兵的心。可当时雾海茫茫,什么也看不见,直到吼叫
声临近时,德军守兵才看见了18个叫不上名字、铁盒子般的钢铁怪物吼叫着向阵地
缓缓冲来。这18个怪物没有轮子,卷铺着两条铁带,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如人无人
之境,而且不怕沟壕路障。
    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怪物,胆战心惊的德军官兵慌了,有的掉头就跑,有的龟缩
在堑壕里不敢动弹,稍稍胆大的则拿起机枪对着怪物扫射,但“嗖嗖’的子弹一碰
上怪物的身子,就被反弹回来。这一反弹不要紧,将稍有胆子的德军士兵们也吓得
掉头就跑。然而,就在德军官兵乱着一团之时,这些怪物身上的机枪大炮却一齐开
了火,顿时,德军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惨叫声、哭喊声、武器的爆炸声此
起彼伏。上午10点刚过,英军就占领了正面和纵深均约5 千米的一片阵地,而伤亡
只有过去的5 %。有一辆坦克甚至单枪匹马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坦克则夺取了
一条堑壕,吓得躲在战壕里的300 名德军官兵俯首被擒。
    直到战后,德军官兵才知道,这18个铁盒子似的怪物就是英国刚刚研制出来的
坦克,这是它的首次参战,并取得了不凡战绩。不过,这18辆坦克毕竟刚刚走出试
验场,各方面还很不完善,在整个战斗中,由于装甲薄,有10辆被击毁,7 辆受轻
微损伤,只有五辆完好地战斗到战斗结束。
              记者发明的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防御一方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部队进攻时的防
护手段依然停留在古代护身盔甲的水平上。交战双方往往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谁
要主动进攻,谁就会遭到惨重的损伤。面对如此战争态势,各国军事家们都迫切希
望研制出一种既能攻,又能守,集矛与盾性能于一身,还能实施机动的新式武器。
    战争呼唤着新兵器的诞生,也呼唤着有识之士进行新兵器的研究。英国军事记
者E .D .斯文顿上校与众多有识之士一样,是新兵器研究的开拓者。当时,提出
各式各样设想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他们的设想不是不切实际,就是被军政当局的
一些官僚们否决。而斯文顿上校既是一个深人战地的记者,更是一个科技迷。他了
解当时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了解内燃机、履带式行动装置、武器、装甲技术和汽车
工业的发展水平,他也了解一种美国制造的赫特式拖曳车。这种赫特式拖曳车装有
套在车轮上的、由金属片铰接、可周而复始使用的“无限轨道”,它能在大水和壕
沟中爬行,也能向陡峭的山坡冲锋。
    斯文顿上校熟知当时的官僚主义,所以,他没有将报告直接呈到英国军事部,
而是找到了他的好友,国防委员会秘书汉凯,他先向汉凯大讲了一通他的设想,在
做通汉凯的“思想工作”后,请汉凯帮助说服军事部长。
    然而,军事部长还是否决了斯文顿上校的建议,他甚至说了一句令斯文顿十分
难堪的话:“最好让斯文顿先生把他的发明写成一篇幻想小说,因为那是它惟一的
去处。”
    斯文顿上校的建议没有被军事部长采纳,为此,他郁郁寡欢,怒气横生。不久,
一条令他振奋不已的消息传到耳朵,原来,他的建议被当时任海军大臣,之后任海
军首相、国防委员会委员的邱吉尔得知了,而且,他对这一建议很欣赏。
    邱吉尔对这一建议的热心程度绝不亚于斯文顿上校本人,他气愤地给当时的英
国首相艾克维特写下了一封信,其中说道:“……3 个月来,军事部从不对这项工
作加以注意,实在奇怪得很……这种车子可以毫无困难地翻越堑壕,而车子的重量
则可以压毁任何坚固的铁丝网……德国人或许已经在从事这种意外武器的准备了,
而我们随时随地等着这种新型武器的攻击吧……”
    他慎重地在信尾注上“邱吉尔”三个字之后,很快就送给首相。然而,邱吉尔
这封措辞激烈的信同样被漠视了,首相只是随便看了看,便扔进了纸篓。
    如果没有这样一股执着精神,或许邱吉尔以后就当不上英国首相。邱吉尔一天
也没有等待,他私下在海军部成立了一个叫‘创造陆地巡洋舰委员会”的机构,之
所以叫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原因就是保密。
    “创造陆地巡洋舰委员会”从1915年2 月破世界先例正式开始工作。由海军人
员研制陆军武器这一空前绝后的行动展示了邱吉尔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胆量与魁
力。然而,由于研制人员全是海军,设计师们竟真的依照巡洋舰的样子设计了一个
蓝图:长30米,宽24米,有4 层楼房高,有篮球场那么大,3 个据说设计时考虑在
陆地巡洋舰本身靠近楼房时跨跃而过的车轮,直径竟达12米,钢甲厚8 厘米,安装
大炮2 门,机枪12挺,400 马力发动机2 部,随身携带炮弹300 发,子弹6 万发,
总重量达1200吨。
    这真是一座“陆地巡洋舰”!设计图纸送到海军制造局局长那里,很快就被否
决了。正如海军制造局局长所说,这样一艘“陆地巡洋舰”活似一座4 层大厦,是
敌人理想的靶子,而且,陆地行车不同于海上行船,这样大的“陆地船”是无法制
造出来的。
    在此同时,斯文顿上校正在驻法英军总司令部任职,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遂
给伦敦英军总司令写了一封言诚意恳的信。正为战场惨重损失而焦虑不已的总司令
被其言辞所感动,当即命令斯文顿接替他好友汉凯的职位,回伦敦任国防委员会秘
书。
    回伦敦后,他马上与“创造陆地巡洋舰委员会”的设计人员一起开始了新兵器
的研制工作。当年7 月29日,“创造陆地巡洋舰委员会”决定,由福斯特公司的特
里顿利用当时刚从美国进口的一对加长了的“布劳克”履带制造,由海军航空兵的
W .G .威尔逊中尉协助他完成这一设计。至此,设计终于回到了斯文顿最初的想
法上来了。
    1915年8 月,一辆被制作工人们命名为“小游民”的“陆地巡洋舰”终于诞生
了。它全重18.3 吨,发动机功率105 马力,时速3 .2 千米/ 小时,车上装一门
能发射2 磅炮弹、口径为40毫米的火炮和数挺机枪,装甲厚6 厘米,乘员2 人,另
有射手2 人~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