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城文选-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小诗六首》中,争议较多的有四首。下边,就是我对它们的理性注释;虽然,最初触发这些小诗创作意念的,并不是理性。    
    在夕光里    
    在夕光里,    
    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百年!”    
    “要相距千里、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这是写一个分别的戏剧性场面。富有孩子气的“我”和“你”,都带有一种快活的玩笑心情,来努力扮演人们习惯的感人角色。他们不断用夸张的话语,来加深悲剧感,但不很成功。    
    这里主要表现一种对习惯又好奇又不敬的儿童心理;“顽皮地一笑”就使神圣而古老的浪漫派情感,黯然失色。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像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地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这里只有两个主要形象:两个自由的水泡——“我”和“你”。全诗既是一个睡眠苏醒的过程,又是一个逐渐长大、告别童年梦幻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梦幻和现实相矛盾的过程。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拣拾    
    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弧线》外表看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在说:一切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    
    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    
    虽然我的“注释”是很浅陋、简单、不成论述的,但由于前面所讲的那些原因,我仍希望能借贵刊一角,披露一下,不知是否可能?    
    谨在此一并向我的青年诗友们问好!    
    祝您愉快!    
    顾城    
    1981年5月18日


第六部分:诗·生命诗的创造

    一    
    在赭红色的石壁上,画着人和火,画着岩石般强大的现实——奔跑、射杀野牛和狮子的姿态、战争、抢掠、开掘、祈祷;也画着理想——画着死去的和永生的人的生活、轻松的白翅膀和飘带……    
    我好像看见那些古老的人类,带着简单的愿望,从穴居的山顶走向草原,走向一线浅绿色的明天。他们走着,用大大的棕色眼睛凝望着世界……    
    世界改变了。    
    二    
    细小的铃声在天上闪射,水鸟们没有鸣叫。灵魂飘动一下,又退回树丛,纯洁的天性还在三角洲上安睡。然而,宏伟的自然和历史已经在山群中醒来,已经默默围拢,生命开始流动……    
    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宣布,创造的时刻已经到来。    
    创造那个世界——人类理想的世界吧!    
    太阳就是它的国徽。    
    三    
    我知道,在创造时,我将献出我所有的爱和阳光——献出一切。那个永远生长的世界,必须用生命来建筑。    
    我还知道,我不会死亡。在那个世界建成的时候,我不会死亡;当我高兴地脱下工作服,说“真美呵!”的时候,我不会死亡。    
    那时,我只会变小。    
    生命的飞泉像一阵暴风雨,使我又回到了童年,又回到了最任性的时刻。我将重新和我的小朋友们结识,和他们一起奔跑。我将第一个在最美的小红花旁,找到幸福的金苹果……    
    1982年2月


第六部分:诗·生命学诗笔记(1)

    一    
    什么是诗?是什么特点使诗和其它艺术形式相区别?    
    我想至少有两个必须具备的因素:    
    一个是美的感觉;一个是精练的语言。    
    光有美的感觉,只能产生诗意,不能产生诗;光有精练的语言,没有美的感觉,只能产生诗的形式,亦不能产生诗。    
    只有美好的感觉和精练的语言相结合时,诗才可能出现。    
    感觉越美,语言越精,二者结合得越和谐(矛盾,不平衡也能构成一种和谐),诗则越成为诗。    
    诗人,就是为美感和精练的语言举行婚礼的人。    
    二    
    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益——经济利益。而艺术的出发点和归宿则是美——理想主义的美。    
    它们之所以会发生关系,是因为只有一个客观世界,是因为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里的人,既需要物质又需要精神。    
    三    
    有些“诗”像秋叶一样,脱离了艺术之树,追随政治风向去了;它们如果赶上了上升气流,霎时间竟也会飞得很高;但遗憾的是,在风停息之后,它们也就不由自主地跌落到了某个角落。    
    真正高居的,最终还是那些常青的叶片,那些忠于艺术之树的诗篇。    
    四    
    不独立,就不自由;不自由,就不美。    
    诗要美,首先必须是独立的,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创造。    
    五    
    有些人忙于在世界上搜寻、记录、验证诗的题材,却忘记了“内师心源”——忘记了自己的心。    
    诗人的心,应当有世界一样的丰富和广大,那里才是诗的源泉。    
    六    
    诗要说真话。但真话并非都是诗。而且真话并非都是真理。    
    诗中具有真理性的真话来说,恐怕也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时兴的真话;一种是不时兴的或者尚未时兴的真话,说后只能得到若干白眼。    
    我往往更愿意说后一种真话,我不愿在布鲁诺烧死几百年后,再大喊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七    
    诗的大敌是习惯——习惯于一种机械的接受方式,习惯于一种“合法”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一种公认的表现方式。    
    习惯是知觉的厚茧,使冷感和热感都趋于麻木;习惯是感情的面具,使欢乐和痛苦都无从表达;习惯是语言的轴承,使那几个单调而圆滑的词汇循环不已;习惯是精神的狱墙,隔绝了横贯世界的信风,隔绝了爱、理解、信任,隔绝了心海的潮汐。习惯就是停滞,就是沼泽,就是衰老。习惯的终点就是死亡。    
    我感到,习惯于习惯的包围,诗就会失去血色甚至生命。    
    当诗人用他崭新的诗篇,崭新的审美意识,粉碎习惯之后,他和读者都将获得一次再生——重新地感知自己和世界。    
    八    
    诗的题材扩大了,同时一些不属诗的概念的东西也乘机扩大了在诗中的市场。    
    几年前,在大力宣传了陈景润之后,一种“爱情诗”便应运而生:一个姑娘必定要爱一个科研工作者,其逻辑之严谨,不下于陈景润的数学公式。唯一可惜的是,这种“爱情”本身,又缺乏数学公式的稳定性;第二天,反击战打响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走红了,姑娘的爱情难免地又大加转移。    
    这是在写爱吗?这是在写诗吗?爱的土地是那么圣洁、丰富而永恒,永远养育着最美的诗和歌。我有时不免疑惑,难道他们一点不知道?爱是不可运用的,诗是不可运用的,可以运用的是概念,概念如果运用于爱情和诗歌,除了对其伤害直至摧毁,是决不可能产生一丝助益的。而现在我们的概念正在被鼓励着进一步地攻占诗歌进而爱情;概念的诗就够人消受的了,还要加上概念的爱情。


第六部分:诗·生命学诗笔记(2)

    九    
    我们的诗像生物标本一样在俄式的古典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酒精里,浸泡得太久了,窗外哪怕飞过一只现代主义的蝴蝶,也会吃惊,竟不以为那是生命。    
    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