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49-父母---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精神银行系列丛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本书是为所有做过儿女,做过父母或即将有自己的儿女的父母们,特别是成长在一个不完美的家庭环境中的朋友们所写的。无论您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层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只要您有教育、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心中愿意在发掘自己不足的同时帮助孩子发掘心灵深处的潜力,找出自己在这方面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找到面对孩子既痛苦无奈又束手无策的根源,读了这本小书,我们之间会有更深的心灵沟通,在寻找自我的路上走得更近。    
    本书使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这有效的方法和建议,给您——孩子的父亲母亲、给您——曾是父亲母亲的儿女们,提供一次自我理解、自我认识的机会,摆脱恶性循环的捆绑。通过与书中这些来自真实生活的实例的对比,通过对自我的得失、不足、家庭生活的再认识和深度理解,你不仅可以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更能发挥潜能的成功的父母,一名更有价值感和责任心的家庭成员、社会成员;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全方位影响,教育孩子做一个心智完整的人,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意识到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为他(她)的精神银行存入和积累财富,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许多发达国家的“硬件”资源已经不再是人们可望而不可求的。便利的交通、通信,丰富的商品供应,大大改善的居住条件,就在人们的眼前和身边。与日新月异、扑面而来的“硬件”相比,中国人的“软件”——心灵和情感深处的那块“自留地”,却往往被忽视了,没有得到同步的关注和开发。    
    为什么忙碌和奔波了一天的人们,常常在闲暇和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心灵空虚、没有着落?为什么中关村的“大老板”们总是头疼找不到心智健康合格的职员?为什么掌握了各种本领和技能“人才”偏偏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为什么年龄越是增长而人的心理却变得越来越脆弱,总是被各种难以启齿的“精神疾病”折磨和困扰?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为什么人们总抱怨中国人的合作能力和团队能力差?今天的中国人在经济上越来越富裕了,每个月、每年都有些钱存入银行,以备将来使用,但是很少有对自己的精神银行里的“存款”有所关注,经常查问一下自己在精神银行里到底是有余额,还是空白?在孩子存上一笔钱的同时,孩子的精神银行里到底积蓄了多少财富?    
    中国被预言为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回顾20世纪末中国的飞速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预言。但要具备这个实力,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精神软件”的建设,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书写作的初衷就是提醒今天做父母的朋友们,无论您相信自己是成功的,还是感觉到一些缺欠和不完美、渴望找回自己童年成长过程中失去的、未开发的、被忽视的或被错导的“财富”,都需要通过自我认识、调整、改变和补充营养,提升自己,充实和完善对孩子的抚育。只有每个父母、每个家庭都努力,才能给中国的未来带来真正的好运和祝福。这是中国人在孩子的心理教育、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迈出的重要一步。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我们的孩子才会有一个坚实的起点。    
    作为孩子的精神银行的第一个管理者和培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小“树苗”一个“富裕”的未来,让他们心智健康地去实现跨国人的强国梦!    
    安祺    
    2001年7月于洛杉矶


第一章  父母的自我认识父母的自我认识

    做父母,是人类最有难度、花费最大的工作。每个年龄段,每个时期,每天的生活中,我们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他们和树苗一样,需要固定浇水、施肥、保养、看护,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及时的喂养。    
    抚养一个孩子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责任,是一个父母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挑战性、最困难、最紧张、最有压力也最喜悦的工作。    
    ——安祺    
    社会的环境变了,生活准提高了,人们有更多的机遇可以去追求。活法儿多了,于是,人也就变着法儿地活个明白,走南闯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一代子女则成了这场变革中最终的搭配者。他们被父母以外的人员来抚养和管理,有钱的送全托私立学校,没钱的,或不舍得钱的,被送给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代养。    
    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    
    ——安琪    
    故事1:小张30多岁了,为了变个活法,花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等了3年多,才拿到去非洲一个小国的劳工签证。离开家时,儿子不满1周岁,留给她母亲代管。在非洲受了8年的苦,几经周折,费尽心思来到了美国,以打工为生。因为没有合法的居留身份,打工也只能打杂。我遇见她的时候,她已经9年未见过自己的亲儿子。    
    又是一年春天,小张有能力回国看看,申请了短期探亲签证。在机场见到儿子的时候,很尴尬,儿子石石对她很冷淡,就像见到其他下了飞机的旅客一样。尽管爷爷奶奶,还有小张的丈夫鼓励孩子叫妈妈,石石的心硬得像块大石头。回一趟国不容易,小张跟朋友在一起每天聚会、开心,也没有什么时间放在跟孩子交流上;儿子不认她,小张也不想多费心。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小张跟儿子在一起吃饭。饭后,小张要求儿子聊聊他的生活、学校等情况,石石勉强同意。聊天中小张大谈国外的小孩如何、如何,学习条件怎样、怎样,石石却一句也没搭腔,小张无趣只好“收兵”。最后石石对小张说:“你不是我妈妈,我妈妈死了,我外婆是我妈妈……”。    
    故事2:大伟今年55岁,至今单身,住在美国。他出身于上海一个大家族,他的家庭的生活方式是西式的。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小妹。大伟母亲的家庭是从30代初开始发迹的。外祖父和几个舅舅,因开工厂,做大生意,成了旧上海的百万富翁。大伟是40年代出生的,但大伟回忆,直到7、8岁才知道谁是母亲,谁是父亲。从生下来第一天,他就被送到爷爷家里跟着奶妈过。母亲是画家,父亲是外科医生,事业很忙,无空照顾孩子。虽然大伟有大量的高级玩具,但心里始终是空的,没有安全感。他感到很矛盾,他恨父母把他扔在家中,自己住其他高级住宅,但又不得不喜欢因为父母而带来的财富和高贵。大伟11岁时,妹妹出生了,父母继续忙于事业,除了把妹妹交给保姆之外,还让大伟照看妹妹。大伟除了上学,又多了一份照顾妹妹的工作,也很开心。平常放学回家,大铁门一关,无事可做,就跟妹妹玩。从1958年开始,大伟的家庭开始因政治运动而走下坡路,家里人一个个受到牵连;文革期间,不仅全家被赶出家门,所有财产一并没收,而且家庭中一些重要的成员也因这次政治运动失去了生命。因为成长中,父母没有在孩子身边照看、抚育、爱护、珍惜,因此大伟从来没有感到过被人爱的滋味儿。也就是说从来没有人在他的精神银行中存过任何备的资金。到了文化大革命,他把所有精神银行的存款都拿出来也不够应付这次人生的变故,现在已经近60岁的大伟,庆幸自己还没有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是由于精神银行的破产,他每天都处在劳累、不知所措、矛盾和不安中。    
    上述例子中,孩子内心因被抛弃所造成的羞辱、恼怒、挫败和不安全感可想而知,长期等待着自己父母的爱护,期待着父母的关心,却以失望而告终。像小张这样的出国“淘金”者为数很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像一棵长在后院里的幼苗,无人看管,任其存活,不浇水、不保养、不施肥,完全靠着外在的力量生存,而根子却严重缺乏养分,精神银行因此严重赤字,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破产”。


第一章  父母的自我认识精神银行和6种主要存款(1)

    现代人的经济收入高了,银行的各种业务也繁荣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帐户,信用户、大户、小户,等等。现在许多企业和公司,给职工在银行设立一个户头,每月薪水下来,从公司/企业直接打入帐户,省了许多手续。需要用钱时,可以到银行取,也可以从取款机拿到现金。我们很清楚,如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