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8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此时。他还真是骑虎难下。

沧州也不好守啊,眼下已经是二月。按往年情况,再有半个月,辽海上通航就恢复了。沧州靠海,到时李璟的兵马就不止这八万人了。到时会有源源不断的兵马从海上直接在沧州登陆,八万兵可不是李璟的全部,按情报所知。李璟光战兵就有十八万,还有团结兵十万,乡兵十万。真要等到那个时候,沧州肯定守不住。

五景崇陷入两难之中,此时撤,担心李璟的四万骑兵追上来,抵挡不住。留下坚守,却担忧坚持不到援军到来。反而到时辽海一通航,李璟的增援兵马反而会先到。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走到王景崇跟前,禀报道:“大王,城外又来了一支人马,为首者自称是翼王长子、瀛州刺史李匡威。”

“李匡威?”王景崇不由的一愣,他当然知道李匡威。只是听刘仁恭所报。李匡威在归义之战中弃友军逃跑,是导致归义大败的重要原因。而他当时是往西逃去,却没有想到,居然出现在这里。

“他如何出现在此处?”一面吩咐道:“快请。”

很快。李匡威便已经前来,他穿着一身银甲,外罩锦袍,倒是看不出兵败的狼狈模样。进来见到王景崇等人,便连忙上前一步,欠身抱拳道:“侄匡威见过赵王叔!”

四镇称王,并称兄弟,李匡威虽然比王景崇小不了多少,可他父亲李全忠是翼王,与王景崇算是兄弟,因此他自称侄子。

“将军怎么出现在此?”刘仁恭充满疑惑的问道。

李匡威这才发现原来刘仁恭也在此,他愣了一下,倒没有当日率先逃跑的愧疚,直言道:“某此次来是来请援兵的。”

“请援兵?”王景崇问道。

便见李匡威点头道:“正是,归义兵败之后,某退回瀛州坚守。李贼虽然狡诈势大,但凭我义武军将士用命,眼下瀛州六县,除了高阳与平舒二县落入李贼之手,其余博野、河间、束城、乐寿四县依然在我军之手。只是我军虽勇,然此时瀛州四县兵不过万余,因此,某亲来沧州请赵王叔发兵救援。”

“什么?瀛州现在还没有失守?”这下轮到刘仁恭和王景崇都惊呼起来。

“李贼攻下归义之后,横扫莫州,连克瓦桥关等三关,然后两日内已经连夺清苑、唐心、莫县、文安、任丘、长丰与我瀛州高阳、长舒等共一州九县三关。”

若是加是鲁城与景城,这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李璟已经连续拿下了十一县三关,这个攻击的速度,已经可谓是惊人至枚。

“赵王叔,李璟眼下正分兵劫掠各县,搜集粮草。还请赵王叔立即发兵支援河间,若河间不失,则可保成德,若河间一失,不但沧州将被围,只怕成德四镇亦将遭灾。”

莫瀛二州是南北并列,而在莫瀛二州的西面,便是成德镇的定州,南面则是翼、深二州。

莫瀛二州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而定州境内却是太行山脉,平原极少。因此,如果守住瀛州,那么也就等于挡住了李璟南下的步伐。这也正是为何,在历来河北征战之中,河间在河北中枢处于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

李匡威的到来,让王景崇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瀛州还未失守,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很重要。

“赵王,这沧州非久留之地啊。”半日后,率三万兵马新赶到的魏博博州刺史乐行达见到王景崇,听说了眼下的最新消息后,立即道。

“哦?”王景崇也知道乐行达是魏博大将,家中世代为魏博军校,乐行达曾为魏博马步军都虞侯,后任博州刺史。此次为魏博三万兵马的都知兵马使。“乐将军何出此言?”

“瀛州河间乃是河北中枢重镇,河间若失,守沧州便只是无奈之举。可既然河间未失,那么此时便不当守沧州,而当守河间。”

刘仁恭听到瀛州未失的消息后,一直有些不敢置信。

这个时候回过神来,对王景崇道:“赵王,河间若失,则李璟南下攻入空虚的成德诸州,东可率兵包围沧州。不论哪一种,对我们都极为不利。眼下河间既然未失,那么我们当立即退回河间,不然,李璟若弃成德而包围沧州,再过些天,李璟援军从海上源源不断而来,则我们休矣。”

“只要守住河间,则成德四州亦无事。只须坚守得时日,到时燕翼魏三路兵马合围过来,我们仍然对李璟有很大优势。就算不能围歼李璟,起码也能让李璟退出河北。”

王景崇紧皱眉头,李匡威、刘仁恭、乐行达三人说的都有道理。河间位置可比沧州重要多了,这个时候上,王景崇已经不再去想着四镇合围聚歼李璟了。他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兵马和地盘,若是河间能守住,就能挡住李璟南下的脚步。

同样的,河间属重镇,比沧州城高墙坚,而且身后紧靠成德各州,一时间后勤粮饷都不用担心,更关健的是,守河间,还不用担心从海上杀来的李璟兵马。

另外一个,乐行达刚刚带来的三万魏博军,也让他心中大定。加上这三万人,他手上就有了九万战兵,和两万青壮辅兵。眼下沧州和河间虽有景城的一万辽骑,他却是不距。

只是如此一来,沧州势不可守,只能放弃了。

但只是沉吟片刻,王景崇最后还是决定了,沧州丢了以后还可以再打回来。若是河间有失,李璟可就直接杀入成德军老家了。

“立即传令下去,立即移兵瀛州河间!”

第702章 斩首十万

京师,长安。

时间已是二月二十日,可李儇却感觉长安依然被冻结在寒冬之中,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冷风呜咽,声音凄凉。

当了六年的皇帝,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原来大唐帝国并不如他原先所想象般的坚不可摧,而是一栋将倾的大厦,四处破败,却找不到可以支撑的顶梁柱。

黄巢的檄文就像那刚过去的冷酷寒冬一般,带着刺骨的寒意传到了长安。

李璟在延英殿召重臣议事,豆卢瑑、崔沆、于琮、李蔚四个宰相来了,卢携却称病躺在府中。

豆卢瑑和崔沆二人一入殿,就不由的泪流满面,哽咽不止。谁能料到,这局势居然如此的恶劣。

李儇此时也有些六神无主,虽然他想振作,可眼下也毕意才只是十八岁的天子而已。目光扫过一众大臣,却见大家都是低着头,最后不由的将目光望向最近一段时间来极为低调的田令孜。

看到皇帝那期待的目光,田令孜打破沉默,从容上奏:“请迅速从左右神策军中挑选精锐,臣愿亲率他们前往潼关御敌。”

此时崔安潜、张自勉、杜慆已经率两万兵马退守潼关,潼关倒并非险地。

不过李儇听到此话却大感安慰,阿父虽然也有诸多不好的地方,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还是危难之际见忠贞啊。

只是,眼下这个时候,李儇也离不开田令孜。更何况,田令孜也没带过兵打过仗,这时候让他去潼关,李儇也还是有点不放心。

更关健的还在于。长安的神策军原本虽然不少精锐,但自从田令孜清洗神策军,大肆排斥那些不肯投靠他的将领军官,导致眼下神策军的战力低下,且冒籍窜名者极多。

“侍卫的将士们,许久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事,恐怕也难以阻挡黄巢。”

虽然潼关有崔安潜这样的知兵统帅。可潼关的兵马加起来不超过三万人。而黄巢呢?却号称兵马六十万,虽然这有些夸张,但据说黄巢的全部兵马加一起四十万人是有的。四十万人,其中精锐贼兵怎么也得有个十万以上吧。

眼下黄巢刚刚攻入了无兵防守的东都洛阳,大唐东都留守刘允章居然带领东都官员以及百姓,前往城郊迎接拜谒。就像他们以往迎接天子出巡。

黄巢没有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东都洛阳,也十分高兴。一反以抢劫奸淫,反而慰劳存问,不杀一人。“义军”军纪俨然,街坊乡里,秩序井然……

虽然洛阳失守与朝廷下令崔安潜等人退守潼关有关,但洛阳城中官员投降。也依然让朝廷一片失望。

在这样的时候,田令孜怎么会真的愿意去潼关抵抗六十万贼军。他不过是以进为退而已,因此当皇帝这句话一出口,田令孜立即转口称赞皇帝,“陛下英明,圣心远虑!贼军势大,潼关确实有可能挡不住草贼,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其它办法。当年壅塞皇帝遭安禄山叛乱时,曾巡幸蜀地。”

此言一出,原来还六神无主的几位重臣顿时都心领神会。

崔沆马上跟着进言,支持田公公的计划,“当初安禄山攻潼关,只有五万人而已,而如今黄巢却有六十万大军。”

豆卢瑑宰相也马上道:“当年哥舒瀚率十五万大军都没能守住潼关。如今黄巢有六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