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山桃花不正经+番外 作者:西川紫姑(晋江vip2012-12-04完结,架空、轻松)-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们更加不会答应吴泓的换粮提议了。
  故而陈荣才和师爷跑了一天,口水不知道说干了几何,城里那么多的富户,两人到最后是一家也没能说服。眼看天色已晚,两人只好灰灰的分别回来和吴泓复命。
  吴泓听罢两人的回话很震惊,此刻他深刻的意识到,借粮赈灾的事他真是一开始就想简单了。大灾过后万事不确定,而在这件事上他恰恰忘记了估算人的私心,因此才会把事情办成这个样子。一旦有了这个觉悟,吴泓立刻便改变策略,他让人将饭食送来前堂,和陈荣才、师爷匆匆吃罢,便开始埋头重新商量对策。
  第二天,吴泓立马把人马兵分两路,一路让陈荣才和天顺,带上自己改了县衙大印的手书,和家里所有能筹集的银票,立刻乘船启程去往周边未遭灾的地区筹粮。而师爷这一路,则带着两个吴家的小厮四处的张贴告示。吴泓在这份告示中公开写着,第一严禁淮扬县各个米粮铺以次充好出售泡过水的米粮,第二严禁各个米粮铺趁灾涨价打劫百姓。在告示的最后,吴泓还明明白白的写着,若是一旦有人举报哪家米粮铺违规操作,举报人有赏银不说,被举报的米粮铺一旦被查实,定当罚没他家的所有米粮充公赈灾。
  安排完师爷和陈荣才的差事,吴泓自己则轻装简骑的,一大早就只身去了白马寺见主持。在白马寺,吴泓先是狠狠的夸了主持素有善名,随后又隐隐的拿官身施压,告诉他白马寺能有这么旺的香火和这么大的规模,都离不开百姓的抬举和官府的暗中支持。最后在他半威逼半引诱下,主持左右权衡,不得已立刻下令打开了寺里的粮仓,组织僧人开始下山施粥赈灾。
  白马寺这边一开了口子,随后淮扬城边上的寺庙庵堂打探完消息,也不等吴泓上门,纷纷量力而行支起了施粥的大锅。于是乎,吴泓第一波安抚饥民的行动就这样做成了。
  虽然白马寺这边支开了煮粥的大锅,但饥民太多了,吴泓感觉他们明显的也撑不了多久。
  吴淑娴人在后堂坐,但也时刻关注着前堂的吴泓。她听了下人的禀报,知晓吴泓现在为了粮食十分头疼,她想来想去,觉得只要能坚持撑过这最初的艰难,最多一个月,只要朝廷的旨意一到,一切便会迎刃而解。
  于是吃午饭时,吴淑娴便给吴泓出主意道:“地里绝收了,老百姓都得等下一季的收成来活命,这施粥的事恐怕要坚持很久呢。而我想着淮扬县城一贯富庶,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市面一直都很稳定之故。所以此刻即便有商人们想发灾难财的不假,但更多的商人都还是希望市面能安定的。因此你先出了告示警告了米粮铺的老板们这法子很好,但接下来,我觉得你还可以半压半劝的让商会出面,组织商人们多捐点款,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去买粮。”
  吴泓颇放下碗筷有些无奈的道:“谁人都知商人重利,你只用看看那些有粮的富户是怎么推诿我借粮的,就可想要让他们掏腰包救不相干的人,会有多困难。”
  吴淑娴见状赶紧给吴泓盛了碗汤递到面前,分析道:“商人重利归重利,但自古‘名利’二字不是一直连在一起的吗?咱们何不在这上面做文章?”
  吴泓一听这话大感兴趣,他一口喝干了汤道:“你快说,这个文章怎么做?”
  吴淑娴笑笑道:“我觉得吧,这事咱们可以分两头并进。一来你可以先让人放松对富户人家周边的安全巡视,有意的让他们时刻能感受到有钱不出力是会有危险的;二来你还可以给他们捐款的数额定个档次,譬如捐款到多少的,你会上奏朝廷给予表彰,同时呢你不妨告诉他们,你还会把所有捐款人的姓名勒石刻碑,此事完了以后,你会让人把这些石碑都安置在白马寺山门口,供后人传诵他们的美名。另外在这档口,要是真有吝啬的人一毛不拔,咱们还可以用民众的舆论口水淹死他。”
  吴泓一听这话当即拍手叫好:“这法子妙!我想这些有钱人,只要他们还注重名声,就不得不上这个套!”
  吴淑娴微微一笑道:“你可别瞎说,这可不是什么套哦?这是咱们给他们一个积德行善的机会!”
  吴泓哈哈大笑道:“对对对,娘子说的对,这是给他们一个积德行善的机会。”说完这话,吴泓当即起身,去寻师爷定下具体的细节。
  吴泓和师爷的动作极快,两人商定完细节,马上就让人叫了商会的赵会长来,让他通知下去,明日县太爷有请城里的大小商户开会。
  能成功做好一个商人,没谁是脑子缺弦的。大家一听县太爷要请人议事,稍稍一想也知道这是要干嘛。有那脑子灵活转的快的,第二天来的时候便在袖子里带了些银票来。而那些吝啬小气的,不光是两手空空的来,还故意穿的破衣烂衫准备来哼穷叫苦。
  吴泓一看在座各位的架势,心里便有了些谱,因此他讲完了话,并没有再做多的鼓动,老神在在的静静等着看众人的反应。
  赵会长身为商会会长,首先出来表态道:“家门口遭灾,虽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损失,但比起平民百姓也许我等还是要好过一些的。因此赵某人认为,灾难当时,大家就该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和全城百姓一起共度难关才是。别的冠冕堂皇的大话赵某也不多说,赵某家中无存粮,但也量力而行,带个头先捐两千两银子吧。”说完这话,赵会长起身拿出银票摆在了师爷面前。
  师爷一句话也不说,刷刷刷,在早就备好的大红纸上写下了赵会长的名字和捐款金额。
  吴泓冲赵会长客气的抱了抱拳,替百姓说了几句感谢他的话。
  随后,就有人权衡后跟着赵会长捐了两千两,也有人掂量了一下捐了八百两,再剩下的人有捐五百两的,有捐一百两的,不一会儿就凑了一万多两银票出来。
  而那些有意来哭穷的,也当真是舍得下脸面,在众人面前不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了不说,居然还有人小声的说自己也快要沦落到需要救济的地步了。这话一有人开头,后面就有更不要脸的说,请县太爷先救济一下自己吧。
  吴泓见状并不以为忤,他冲着那些个人,微微一笑道:“捐款只为自愿,我并不想做出任何威逼之事,尔等需不需要救济自己心中有数,大家也是心中有数的,真无须这般作态。”说完这话,吴泓又抱拳感谢了一圈自愿捐了款的人,便吩咐散了。
  中午才吃晚饭,师爷写的捐款大红纸首先贴在了县衙的告示栏,旁边紧挨着贴的,是吴泓写的表彰感谢告示。
  与此同时,在早上哭穷的商户人家的做派,也不知是由谁先说出来的,风一样的就在百姓口中流传开来。不过一个下午间,这些人家一有人出门,免不了要被指指戳戳议论一番不说,就连他们的店铺门口,好像也专门有闲汉蹲在那儿,不厌其烦的给来往行人学说他们的所为。这使得一些原本想进他们家店铺买东西的人,一下子都望而止步了。
  这一下好了,捐了款的人见吴泓动了真格,有不少人便想这自己家里反正不缺银子,但能让家族扬名的机会并不多,为了能达到吴泓上报朝廷表彰的数额,遂又追加了好些捐款。
  而米粮店的老板被吴泓的告示限制打击,那些泡了水的米粮根本没法子卖到他们预期的价不说,眼看着因为天气热,又熬了几天之后,那些个米粮先是开始发烫,后来在短短的时间尽然有了发芽的趋势。这一刻众米粮店老板后悔死了,他们暗想,早知道官府的手段这么强硬,还不如早早的答应了吴泓拿泡水粮换好粮呢。
  又过了两天,众米粮店的老板们,有心这会儿想去和吴泓低头吧,可看看城外面白马寺和其他寺庙庵堂的施粥锅,便心知吴泓再不会接受自己拿了快发芽的米粮换好粮,只好眼看着泡水的米粮就此霉烂掉,打落牙齿和血吞。
  其实众米粮店的老板根本就不知道,吴泓和师爷自拿了商户们的捐款,心里这才踏实下来。两人一看白马寺的粥锅支持不住了,便想着陈荣才买的米快回来了,便偷偷的开了官仓先拿出米粮接着施粥,然后便把希望放在陈荣才身上。
  再说陈荣才那边,他紧赶慢赶的来到未受灾的地区买粮,比起其他受灾区的反应他算是动作快的了。可人家那些未受灾地区的粮食商人,却比他动作还快,他们早已听到了风声提前就涨了粮价。陈荣才看看自己手里薄薄的银票,粗略的一算,自己这些银两在这儿怕是买不了多少粮,不由一阵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