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阔凭鱼跃-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之更为妥当?比如让司马琳领七八千人马前来援救,我代他在神农坐守,这样将军可以更轻松地剿抚司马琳,而后只要一支轻骑驰到神农城边,寇某定有办法让神农开城投降。”“假如能如此甚好!不过既闻司马琳为一方名将,不知是否会轻易为先生所用?”

寇振涛自信地说:“这司马琳乃是本朝名臣司马文正相公之后,因先祖陷于党争,为后世诟病为元祐一党之魁首,徽宗皇帝下明诏,元祐党人远放南疆,子侄学生皆不予录用,故此疾俗愤世,弃文从武。可惜此人文武双全之辈,盖因宋廷官员皆不敢轻易起用象他这样家世有非议的人,满身才华,尽没于野。王庆遇得此人后,惊异于他的兵法韬略,百般笼络,委以重任。不过司马琳生性淡泊,不屑于王庆的行为举止,虽得王庆之知遇,却轻易不肯为之出死力。倒是见在下身世与之相似,同病相怜,故此彼此之间多有往来,故此适才寇某才敢说要直接说服其到将军麾下投效。”“原来司马琳也是个怀才不遇之人,我倒想与之结交,不知道是否有此机缘。”宋江的爱才之心再次泛起:“敢问先生与仁宗朝名相寇莱公可有渊源?”寇振涛被宋江一语点中要害,面上微微一红:“宋将军切莫见笑,忠愍公正是先祖。因先祖一生刚直清廉,为大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遭奸人构陷,连遭贬斥,直放到雷州做一个小小的司户,令我们这些晚辈心灰意冷。在下也是一时激愤投了王庆,只落得如今的两难境地。”宋江连忙出言安慰:“寇先生乃是名家后裔,忠良子弟,当为国家栋梁。可恨奸党在朝中把持,故而象先生这般的才俊只能隐于原野。宋某不才愿以一腔热血换得清君侧,匡正义,故而毁寨下山,接受招安。只要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平定王庆叛军,宋某定将竭力保举先生出世,重振寇家门楣。”

第六十三章 没奈何狮王回援

荆州巡检使钱敏带着满身的伤口终于来到宝康城中向唐三长传达顺天王王庆得搬兵旨意。这也是梁山军各营及时得到宋江的指示有意放水,才使得钱敏能够突出重围。唐三长看罢王庆的旨意半晌低头无语,猛抬头见老部下浑身血迹,精神萎靡,心中不禁哀怜。他让钱敏下去,让医官给他包扎伤口,自己一个人在房中独自踱步思索。

按照知道的情报,宋江分明就是布下圈套等着自己前去就范,只要自己带人马出了宝康,梁山军肯定会在半路阻截,而东面的官军也极有可能趁机攻打宝康城。一旦自己不能冲破宋江的阻截,就将成为无根浮萍,全军覆没不远矣。但如果不按照旨意去援救房州,非但将来王庆定会对自己痛下杀手,就是手下忠心于王庆的将领也会对自己生出异心,说不定立马哗变也未必可知。可惜自己从荆州带出来的人马都被王庆拆散调离,眼下身边几乎就没有自己的亲信可以倚靠。饶是唐三长浑身武艺,满腹韬略,也终为王庆的昏庸猜忌所累。他思来想去,还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得传令让城中各将领一起来商议。

正如唐三长所预料的那样,会议上将领们明显分成两派,王庆的亲信听说宋江已经兵困房州,准备攻打王庆的老巢,纷纷出言强烈地叫嚣马上全军西进增援房州。而一些老成持重的将领,尤其是原来跟着李山彤从襄阳败退下来的部将大多对王庆的命令不以为然,认为此时西进增援必然陷入官军的陷阱,而这支由梁山人马变身而来的官军战力非常,届时不仅不能援救房州,就连宝康也保不住了。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指出王庆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这样明显的错误都看不出来。

议事厅中吵吵闹闹,一片混乱,支持王庆命令的将领在人数和实力上要占一定的优势,他们逼迫唐三长立刻下令全军西进,并威胁那些不愿西进的将领,如果不听从王庆的命令,就是对顺天军的背叛,言辞之中已经露出杀机。唐三长不愿看到属下当场火并,无奈地起身制止大家得争执,当众宣布今日全军整顿准备,除留下一千人马防守宝康之外,全军明晨西进。

待众将乱哄哄的散去,钱敏忍着满身的伤痛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双膝拜倒在唐三长的面前:“大帅(荆州将领都尊称唐三长为大帅),你真的要去援救房州?”满脸倦意的唐三长连忙把自己的老部下扶起来:“我有什么办法啊!那些王庆的亲信眼看着就要动刀子了!”“西进就是一条死路,属下舍生忘死抢到这个任务来见大帅,非是真的替王庆卖命,而是要告诉大帅万万不可前去送死啊!”钱敏激动的说:“现在的顺天王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从谏如流,锐意进取的顺天王了。既然他昏庸无道,执信猜忌,我们为何还要继续替他卖命!”

“噤声!”唐三长低声喝道,他迅速起身到门口查看一番,见除了跟随自己多年的亲兵之外并没有什么闲杂人等,方才稍稍放心地责备部下:“怎么可以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见钱敏瞪着眼睛还要开口,他把手一摆:“你的心思我早已知晓,此事重大,不可轻举妄动,必须要见机行事。你到我的卧房好生休养,我心中主意已定,晚上我再与你详谈。我现在要到城中各营区走走,视察一下士卒们的准备情况,你可不要乱跑。”接着他又不放心地叮嘱:“今天你已经看清楚各位将领都是什么意向,如果过会儿有人来探望你,你一定要出言谨慎,不可惹出事端。记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二天卯时,唐三长一身戎装在议事厅点将发兵,城中各将情愿不情愿地全都满身披挂地矗立着听候调遣。唐三长令旗一挥,宣布了全军西进,增援房州的命令,他命令王庆的三个亲信将领率领本部六千人为前锋,其余两个忠于王庆的人带四千人为左翼,而让昨日里明确表示不赞成回援房州的三个将领率五千人为右翼,自己与几个比较中立的将领带五千人为中军。最后他以战伤需要休养为由,让钱敏协助剩下另外两个不赞成西进的将领率剩下的将近两千人留守宝康。虽然军中有心思精细的将领隐隐感觉这样的安排恐怕暗含玄机,但唐大帅德高望重,没有人敢于当面直言质疑。趁着天色未明,两万大军从宝康西门依次开拔。

冬天的太阳出来的晚,大军行进了将近两个时辰,初升的太阳才吝啬地把一点点的阳光慢慢地照射到将士们的身上,给那些在寒风中已经冻得有些僵直的身体些许温暖。晨曦中,唐三长坐在战马上微闭双目,似乎是在补觉,实际上两耳紧张地聆听着周围的动静,内心紧张的思索着。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他这样排兵布阵是有意将不同的势力分离开来,不过他自信,以自己在顺天军中多年积累下来的威名,将领们还不会马上质疑这种做法,多数人会以为他这样是为了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而已。眼看快要接近比较适合埋伏人马的那片丘陵地了,手下一个将领策马靠过来;想暗暗探问一下如果遇到官军半路拦截怎么办,但见到唐三长这个样子,他犹豫了一下子,话到嘴边又不敢说出口,只好把缰绳一提离开了去。

听到前面传来隆隆的炮响,唐三长的眼睛一下子瞪圆开来,心里说:“该来的还是来了”。他抬起手来做了一个手势,身边的亲兵马上高声喊喝:“唐大帅有令,停止前进!”中军的五千人很快原地停下脚步。唐三长在马背上长身环视,很快就已经大体看清楚了周围的地形:这是一片略有起伏的坡地,南高北低,不远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这里离着前军发生接触的地方大约有四五里远,就是说还有四五里路才到那片丘陵地。唐三长命令中军列队,依托那个小山包按照犄角阵立住脚,自己带了身边的亲兵策马登上山包。

远远望去,周围的战场历历在目:前军的六千人已经展开了扁平状的战斗队形,除了留了两千人左右的预备队外,其他的部队已经开始向阻断去路的官军阵地发起冲击;左右两翼也已经在进入丘陵地之前停止前进,现在还没有什么战斗发生,几支小分队正被派到前方的山地里进行侦察。在中军与战场之间还有一条小小的河流横穿而过。冬夜天冷,河面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在阳光的照耀下微微泛着银光。唐三长把鞭子一指,派亲兵去传令,让中军的一支人马迅速前出到小河边占领阵地,并吩咐多带一些弓箭手去。然后他又安排在后面布置了两支各有三四百人的队伍依托这个山包警戒后路,自己带着其余的中军人马向刚才发现的前面另一个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