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氐、羌,〔12〕北山戎、〔13〕发、〔14〕息慎,
〔15〕东长、鸟夷,〔16〕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
〔17〕致异物,凤皇来翔。〔18〕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注释】〔1〕“厥”,其。〔2〕“大理”,《大戴礼记?五帝德》及本书《夏 本纪》均作“皋陶作士”,是“大”实“士”之讹,“理”则应属下。《夏本纪》作“理 民”。〔3〕“伏”,服罪。〔4〕“工师”,主管工匠之官。〔5〕“辟”,开辟。〔6〕 “辟”,通“避”,回避,逃避。〔7〕“披”,劈开。“九山”,泛指天下各大山。 下文“九泽”、“九河”亦系泛指。“九”,言其多,并非确实之数。〔8〕“荒服”, 最荒远处。古人将天下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依次围绕王畿(都城)每 五百里为一服。荒服距王畿最远。〔9〕“北发”,即北户,传说南方最远处。〔10〕 “析枝”,《五帝德》作“鲜支”,在古河关西,即今甘肃兰州市以西。〔11〕“渠廋”, 又作“渠搜”,亦在河关西。〔12〕“氐、羌”,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的 古部族。〔13〕“山戎”,古代北方部族名。〔14〕“发”,北方古国名。〔15〕“息 慎”,又作“肃慎”,分布在今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古部族。〔16〕“长,鸟夷”, 我国东部近海地区古部族名。〔17〕“《九招》”,又作“《九韶》”,相传为舜所制 古乐名。〔18〕“凤皇”,又作“凤凰”,传说中的吉祥鸟。“凤皇来翔”,谓舜时政 治开明,天下太平富庶,吉祥鸟也来飞舞庆贺。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 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1〕葬于 江南九疑,〔2〕是为零陵。〔3〕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
 
唯谨,〔4〕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5〕舜子商均亦不肖,〔6〕舜乃豫荐禹 于天。〔7〕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 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8〕以奉先祀。服其服, 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注释】〔1〕“苍梧”,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2〕“九疑”,山名,又 作“九嶷”,在今湖南宁远县境。〔3〕“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境。〔4〕 “夔夔”,恐惧的样子。“夔夔唯谨”,谓舜为天子后见到父亲仍小心翼翼,唯恐侍候 不周有失孝道。〔5〕“封弟象为诸侯”,《孟子?万章》谓象封于有庳。〔6〕“商均”, 相传为女英所生,因封于商故称商均,商即今河南虞城县。〔7〕“豫”,通“预”, 事先。〔8〕“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括地志》云尧后封于定州唐县(今 河北定县北之唐县),舜后封于宋州虞城县(今河南虞城县)。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1〕以章明德。〔2〕故黄帝为有 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 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注释】〔1〕“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我国古代(秦以前)“女 子称姓,男子称氏”,“氏”表示地位的高低贵贱和所任职官或封地,“姓”则表示出 生的血缘族属以别婚姻(古人同姓不相婚配)。远古由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而来,故“姓” 皆从母系。本篇所述自“黄帝至舜、禹”的历史,相当于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的后期, 我国称为龙山时期,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前述各部族 所生息的地区的考古文化内涵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不会都源于同一个母系血缘 集团,因而也不可能都是同一“姓”的部族集团。迄今为止,这个时期的历史没有直接 文字可资稽考,只有口耳相传的传说。而这些传说又难免被人们添改和删节。司马迁撰 写这篇《五帝本纪》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战国时期遗留的文献,而战国时人出于当时 政治斗争的需要,往往恣意篡改历史为其所用。因此,从黄帝至舜、禹这些源自不同母 系的部族便都成了同“姓”者。古人重“姓”以别婚,本是我们探索他们不同血缘族属 的重要依据,但是经过人为地篡改以后,使我们在使用这些“姓”源材料时,不得不先 详加考证,以去伪存真。〔2〕“章”,通“彰”,显扬。


太史公曰:〔1〕学者多称五帝,尚矣。〔2〕然《尚书》独载尧以来;〔3〕 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4〕荐绅先生难言之。〔5〕孔子所传《宰予问 五帝德》及《帝系姓》,〔6〕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 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 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 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 于他说。〔7〕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 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注释】〔1〕“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职太史令,司马谈去世后司马 迁继任。汉时太史令又称太史公,故此处司马迁自称太史公。按太史令系秦、汉所设, 源自西周、春秋时的太史一官。太史本来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
 
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秦、汉以后太史令地位渐低。司马迁任 太史令即主要掌管天文历法和修史。〔2〕“尚”,上,久远。〔3〕“《尚书》”,又 称“《书》”、“《书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上古残存文献汇编。其中包括商、周若 干重要历史文献和后代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西汉初存二十八篇,后世称为《今文尚 书》。相传汉武帝时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用古文书写的《尚书》,后世称之为《古文尚 书》。另有东晋梅赜献的《尚书》,后人称为《伪古文尚书》。〔4〕“雅”,典雅。 “驯”,通“训”,法则。“其文不雅驯”,指诸家述说黄帝事迹的文字,不规范,难 以信据。〔5〕“荐绅”,即“摚稹保讲弩擞诖U馐枪攀惫倮舻淖笆视美创≈缸龉儆械匚坏娜恕!6〕“孔子”,春秋末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其先祖为宋国贵 族。自孔子开始,私人授徒讲学,传说有弟子三千人,是开创儒家学派的宗师。“《宰 予问五帝德》”,保存在《大戴礼记》中。“《帝系姓》”,写成于战国末,原收在《世 本》中,也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称《帝系》),是华夏族形成后大一统要求下的产 物,把所有各种神话人物和古代各族祖先神灵,都变为历史人物,编成一个统一的以黄 帝为始祖的具有血缘关系的古史世系。《五帝德》、《帝系》两篇,汉代儒者以其非正 经,多不传习,但是却和另一篇儒家所编的《尧典》都是司马迁写这篇《本纪》的依据。
〔7〕“轶”,散失。“他说”,其他各种著述。

译 文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神奇灵异,在襁褓 中就会言语,幼小时就很伶俐懂礼,稍大即纯朴敏慧,成年后睿智而练达。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而神 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便操练士卒,用来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 诸侯全都前来俯首称臣。蚩尤最为残暴,没有谁能征服他。炎帝想要欺凌诸 侯,诸侯便都归属轩辕。轩辕于是便实行德政,整治军队,研究气候,种植
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四方的土地,驯练出像熊罴貔貅朦虎一样凶猛的军队,
率领他们同炎帝在阪泉的野外交战。经过三次交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蚩尤 作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便征集各地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 的野外交战,活捉了蚩尤,并把他杀死。各地诸侯便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 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若有不顺从的,黄帝便去征讨他,直至平服 后才离去。开山通路,不曾有过安闲的时候。
他向东到达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边到达空桐,登上鸡头山,南边
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在釜山与诸侯核验符契,在涿 鹿山下宽广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