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岛樗Я舜笊剑缭焦恕∏鹆辍!3〕“四岳”,原是姜戎氏及姜姓族的宗神(见《左传》襄公十四年及《国语?周 语》),亦写作大岳(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庄公二十二年)。因篆文形近,“四” 讹为“大”。采入《尧典》后,注疏家遂就字面译为四方诸侯,或主管四方诸侯的方伯, 意为四人,但在多数历史文献中,四岳实为一人之名。〔4〕“负命毁族”,《尧典》 原文作“方命圮族”,司马迁译用其意。“负命”,违背命令。“毁族”,毁害同族类 的人。〔5〕“等之”,和鲧同等辈的人。“之”为指示代词,指鲧。〔6〕“摄行”, 代理执行。〔7〕“巡狩”,《孟子?梁惠王》下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 巡所守也。”《尧典》遂作“巡守”,意为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狩”, 音 sh^u。〔8〕“无状”,办事不像样子,事情办坏无成绩。〔9〕“殛”,音 j@,杀。 “羽山”,神话说殛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三足鳖,字下面三点,音 n2i),入于羽 渊。神话的地点很难实指,《太平寰宇记》说山东蓬莱有羽山,为殛鲧处。《泊宅编》 说登州海中有岛五所,即羽山。《禹贡》徐州有羽山,注疏家及地理书都说在江苏赣榆 西南,也说是殛鲧处。但其西南不在海上,宜作东南,当指以云台山为主峰伸入海中的 余脉。这些皆可附会于神话,而难实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 司空,〔1〕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 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2〕后稷、〔3〕皋陶。〔4〕舜曰:“女其往视 尔事矣。”


【注释】〔1〕“司空”,古官名。在西周金文中作“司工”,为级别次于卿事寮 的三事大夫之一(余二者为司徒、司马)。而殷代甲骨文中未见此官。至成于春秋战国 时的《周礼》中始列为第一级的六官之末,主要担任管理土木营建、器物制造之责。此 处以后代官名编舜禹时故事。〔2〕“契”,商代始祖,有天命玄鸟降生的神话。详下
《殷本纪》。〔3〕“后稷”,周代始祖,有其母履上帝的脚印因而怀孕生下的神话。 周族托为发展农业的宗神。详下《周本纪》。〔4〕“皋陶”,音 g1O y1o,亦作“咎 繇”,读音同。实系“阿尧”的谐音。传说中分化成为东方部族的一个宗神而成为历史 人名。其“皋”字亦与东方的太皞、少皞的“皞”有关,并由同一姓衍出。(少皞嬴姓, 皋陶偃姓,段玉裁谓偃、嬴语之转,皋陶之子伯益复姓嬴。)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1〕身为 度,〔2〕称以出;〔3〕亹亹穆穆,〔4〕为纲为纪。〔5〕
 
【注释】〔1〕“声为律”,其声就是律吕,意谓禹讲话的声音自然应于音律。“律” 最初为定音律的管子,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确定乐音高低的标准 音,遂称为律,故有十二律。其中六个奇数的为阳律,称为“律”;六个偶数的为阴律, 称为“吕”;合称“律吕”。有时总称“律”,亦称“六律”,实际是音乐中定调的音。
〔2〕“身为度”,以身作为法度。度的本义为计算长度。因有一定规范,故称法度。 此句是说禹的动作举止都可成为法度。《史记索隐》说唐时巫师作法时的动作犹称“禹 步”,即由传说中的动作有一定法度程式来的。〔3〕“称以出”,《史记集解》云: “出”一作“士”,《索隐》并引《大戴礼》作“士”为证。但引又一说以为上文声与 身为律度,则权衡亦出其身,故云“称以出”,意谓律、度、量、衡都以禹为标准制出。
〔4〕“亹亹”,音 w7i,勤勉不倦。“穆穆”,肃敬。〔5〕“纲”,网的大绳,引申 为提挈众务的总纲。“纪”,散乱之丝理之使有统绪。《诗?棫朴》“纲纪四方”《笺》: “以网罟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为纲为纪”,为天下维系的大纲和治理的 统绪。


禹乃遂与益、〔1〕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2〕行山表 木,〔3〕定高山大川。〔4〕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 十三年,〔5〕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7〕山行乘檋。〔8〕左准绳,〔9〕右规 矩,〔10〕载四时,以开九州,〔11〕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
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
相地宜所有以贡,〔12〕及山川之便利。


【注释】〔1〕“益”,即伯益,传说为皋陶之子。〔2〕“傅土”,此据今文本
《禹贡》,古文本则作“敷土”。“傅”、“敷”通用,其义为“布”。旧注根据神话 资料,释为禹布下了大地。然变为史事记载后,一些注疏遂改释“敷”为“分”,说禹 划分土地。《史记》加工写成“兴人徒以傅土”句,则是叙禹治水,故《索隐》释“傅” 为“付”,解为“付功属役之事”,意治水中组织人力安排各项土木工程之事。〔3〕 “行山表木”,今本《禹贡》作“随山刊木”。“刊”,有两种解释:一为在山林中刊 去木皮使其白色多,做行道的高下表识。一为随着山岭的形势,斩木通道,以便治水。
《史记》用前一解释,故径译用“行”字、“表”字。按,自此句至“食少,调有余相 给”一段,基本据《尚书?皋陶谟》文句写成,重见于下文所引录的《皋陶谟》文中, 该处此句又作“行山刊木”。〔4〕“定”,《禹贡》作“奠”,此译用其义。自“傅 土”至此句,录自《禹贡》篇首三句。〔5〕“居外十三年”,《河渠书》及《汉书?沟 洫志》与此同,《孟子?滕文公》上作八年,《尸子》作十年(《御览》八十二引),
《吴越春秋》作七年。此原为故事传说,出现纷歧不足异,不用去考定哪一说正确。〔6〕 “淢”,音 x),同“洫”,田间水道。《集解》引包氏释为:“沟广深四尺,淢广深八 尺。”是淢大于沟,此实系《考工记?匠人》所载沟洫之制。此处泛指水利沟渠工程, 不必拘泥其尺寸。〔7〕“橇”,今音 qi1o。古读作蕝,音 zu@。古代行于泥路上的木 制乘具,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脚于其上以进。《史记正义》谓唐时杭州、 温州海边尚有之。其作用当略如今寒带由狗、鹿等拉行于冰雪上的雪橇。〔8〕“檋”, 音 j*。又读 j)。《河渠书》此字作“桥”,《汉书?沟洫志》则作“梮”(音亦 j*)。
《集解》引如淳云:“檋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
《正义》云:“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也。”〔9〕“准”为测定
 
平面的工具,“绳”为测定直线的工具。〔10〕 “规”为画出或校正圆形的工具,“矩” 为画出或校正方形的工具。〔11〕“开九州”,禹开九州,是据见于《禹贡》而为先秦 流行的禹“画为九州”(《左传》)、“均定九州”(《山海经》)之说来的。此“九” 字尚为实指。下面接叙九道、九泽、九山,显然这些不止于九,则其“九”只是虚指, 即泛指九州的道路山川。〔12〕“相”,视。“相地宜所有”,看该地所特宜有的物产。


禹行自冀州始。〔1〕冀州:既载壶口,〔2〕治梁及岐。〔3〕既修太原,〔4〕 至于岳阳。〔5〕覃怀致功,〔6〕至于衡漳。〔7〕其土白壤,〔8〕赋上上错,〔9〕 田中中。〔10〕常、卫既从,〔11〕大陆既为。〔12〕鸟夷皮服。〔13〕夹右碣石,
〔14〕入于海。〔15〕


【注释】〔1〕“冀州”,旧释东河(兖河)之西、西河(雍河)之东、南河(豫 河)之北是冀州境,传说中的尧、舜、禹帝都所在。其境相当今山西全省(其西为雍州)、 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其南为豫州)、天津静海、河北省的文安、献县、冀县、南宫、巨 鹿、曲周、魏县一线的古黄河以西(其东为兖州)和内蒙古阴山以南,西达托克托,东 及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大部(其东为青州)。这是《禹贡》作者假想的王畿,即天子的直 辖地。自此句起,直至“以告成功于天下”句止,转录汉今文本《尚书》的《禹贡》全 文。〔2〕“载”,事,作动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