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以鸟羽为衣,取神仙飞翔之意。 〔22〕“道”,音 d3o。通“导”,引导。〔23〕“振”, 通“震”,震惊。《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震”。〔24〕“搤捥”,同“扼 腕”,手握其腕以表示激动、兴奋、惋惜。“禁方”,秘方。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1〕见地如钩状,掊视得 鼎。〔2〕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3〕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4〕 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5〕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 上荐之。至中山,〔6〕晏温,〔7〕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 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8〕 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庑未有报,〔9〕鼎曷为出哉?”有司皆 曰:“闻昔大帝兴神鼎一,〔10〕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11〕黄帝作 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12〕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13〕 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14〕鼎乃沦伏而不见。〔15〕
《颂》云‘自堂徂基,〔16〕自羊徂牛;鼐鼎及鼒,〔17〕不虞不骜,〔18〕胡 考之休’。〔19〕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 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20〕集获坛下,〔21〕报祠大飨。〔22〕惟受命而 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23〕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
“可。”


【注释】〔1〕“魏脽”,即汾阴脽。汾阴原为魏地,因此称汾阴脽为魏脽。“营”, 营域,祭坛的界域。〔2〕“掊”,音 pu,用手扒土。〔3〕“文镂”,雕刻的花纹。 “款识”,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分开来说,阴文谓之“款”,阳文谓之“识”。“识”, 音 zh@。〔4〕“河东”,郡名,战国秦昭王置。郡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汉代辖 今山西阳城、沁水、浮山以西,永和、隰县、霍县以南地区。“太守”,本为战国时郡 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验问”,考 验查问,调查。 〔6〕“中山”,即仲山,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南。“中”,音 zh^ng。
〔7〕“晏温”,《封禅书》作“曣蝹”,天晴而闷热。一说“晏温”、“曣蝹”与“氤 氲”音近义通,为黄云垂覆的样子。 〔8〕“登”,收成。〔9〕“庑”,茂盛。“报”, 报祠,报答上帝鬼神的恩德而举行的祭祀,这里指收获后报答社稷神的恩德而举行的祭 祀。 〔10〕“大帝”,《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泰帝”。按当时方士用 阴阳五行思想编排出来的伪古史系统,说是太昊伏羲氏,一说是黄帝。〔11〕“系终”, 归终。〔12〕“九牧”,九州。“牧”,原指州长。〔13〕“鬺”,音 sh1ng。“鬺烹”, 烹煮牲畜以祭祀。〔14〕“宋”,周成王时,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 地区分封给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创建了宋国,地域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 间,建都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宋王偃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八六年)为齐所灭。详 见本书《宋微子世家》。〔15〕“沦伏”,埋没隐藏。〔16〕“《颂》”,指《诗经?周 颂?丝衣篇》。“徂”,音 c*,往,到。“基”,墙基。这里指门塾(正门两侧的堂屋)
 
的墙基。〔17〕“鼐”,音 n4i,大鼎。“鼒”,音 z9,小鼎。〔18〕“虞”,《丝衣》 作“吴”,“虞”与“吴”声近假借,喧哗,大声说笑。“骜”,音 4o,傲慢。〔19〕 “胡考”,寿考,长寿。“休”,美,福禄。〔20〕“路弓”,大弓。“乘”,古时战 车一乘四马,因以乘为四的代称。“乘矢”,四枝箭。〔21〕“集获”,集矢射获。〔22〕 “大飨”,丰盛的祭品。〔23〕“祖祢”,祖先。“祢”,音 n!,父死以神主入庙供奉 后称“祢”。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1〕上乃遣望 气佐候其气云。〔2〕

【注释】〔1〕“气”,云气。〔2〕“望气”,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 附会人事,预测吉凶。“佐”辅佐官员。“候”,伺望,观察。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 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1〕与黄帝 时等。”卿有札书曰:〔2〕“黄帝得宝鼎宛朐,〔3〕问于鬼臾区。〔4〕区对 曰:‘帝得宝鼎神策,〔5〕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6〕终而复始。’ 于是黄帝迎日推策,〔7〕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8〕三百八十 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9〕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 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10〕上大说,〔11〕 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 “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12〕独有此鼎书。曰‘汉 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13〕宝鼎出而与神通,封 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 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14〕天下名山八,而三 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15〕此五山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16〕患百姓非其道,〔17〕乃断斩非鬼 神者。〔18〕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 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19〕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 门者,谷口也。〔20〕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21〕鼎既成,有龙垂胡
■下迎黄帝。〔22〕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 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 弓与龙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 呼!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23〕乃拜卿为郎,〔24〕东使候 神于太室。


【注释】〔1〕“朔旦冬至”,古人治历,以夜半为一日的开始,朔旦为一月的开 始,冬至为一年的开始,因此以甲子那天是夜半朔旦冬至作为纪年起算的开始。〔2〕 “札”,书写用的木简。“札书”,写在木简上的书。〔3〕“宛朐”,音 yu1n q*,
《汉书?地理志》作“冤句”,汉县名,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4〕“鬼臾区”,
《汉书?艺文志》作“鬼容区”,传说中的黄帝大臣。〔5〕“策”,司马贞释为蓍草。 蓍草是用来占卜预测祸福的,不是用来推算历数的,故非是。这里的“策”当指推算历
 
数用的算策。《汉书?律历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 六觚,为一握。”〔6〕“纪”,纪元,纪年的起算年代。“得天之纪”,得日月星辰 的天象作为纪年起算的规律。〔7〕“迎日推策”,未来的日子用算策来推算。〔8〕“推”, 即古代历法中的“章”。这里说大致二十年得朔旦和冬至同在一天,这和一章的周期为 十九年相近;又说二十推为三百八十年,则一推为十九年,正与一章为十九年相符。〔9〕 “所忠”,武帝的近臣。〔10〕“嬖”,音 b@。“嬖人”,受宠爱的人。〔11〕“说”, 音 yu8,通“悦”,喜悦。〔12〕“书”,记载。〔13〕“且”,或者。〔14〕“神灵”, 这里指山川的神灵。“居”,占。〔15〕“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首山”,顾颉 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以为在山西,当指今永济县南的首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或为在今河南襄城县的首山。“太室”,即嵩山,有三高峰, 中为峻极山,东西两山下各有石室,故谓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太室最高,故为嵩 山的别称。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泰山”,又名岱宗、岱山、岱岳、泰岱,在山东省中 部,主峰玉皇顶在今泰安市北。“东莱”,即莱山,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16〕“且 战且学仙”,一边作战一边学神仙之道。〔17〕“患”,忧虑。“非”,非议、反对。
〔18〕“断”,断然,坚决,或释为判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