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 丽生熊狅,熊狅生熊绎。”《楚世家》所述较为可信。周成王时,举用周文王、周武王 时功臣的后代,封熊绎于楚蛮,食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在今湖北秭归县东南)。
〔117〕“宋微子启”,汉代避景帝讳改“启”作“开”,故本书《宋微子世家》作“微 子开”。殷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封于微(在今山东梁山西北)。周成王时,管叔、 蔡叔与武庚作乱,周公平息叛乱,以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118〕“卫 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初封于康(在今河南禹县西北)。周公杀死武庚后,把 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蔡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封赐给康叔, 国号卫。〔119〕“陈胡公满”,姓妫,故又称妫满,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封之 于陈,以奉舜祀。〔120〕“蔡叔度”,周武王弟,武王灭纣后,封叔度于蔡(都上蔡, 在今河南上蔡西南),与管叔鲜共相纣子武庚,治殷遗民。后因反叛被周公放逐。〔121〕 “曹叔振铎”,周武王弟,武王灭纣,封叔振铎于曹,都陶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南)。
〔122〕“燕召公姡А保眨苤ё濉3醴庥谡伲ㄔ诮裆挛麽较匚髂希V芪渫酢∶疰庹俟珚'于燕,都蓟(在今北京)。周成王时为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 西由召公治理。〔123〕“康王钊”,周成王太子。本书《周本纪》云:“成王将崩,
 
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 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 信临之,作《顾命》(《尚书》中的一篇,以司马迁之说,作于周成王、周康王之际, 为成王遗嘱)。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124〕“刑错四十余年”,“刑错”,把 刑罚搁置起来而不用。一般用来形容社会清明,无人触犯法禁。《竹书纪年》云:“成、 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本书《周本纪》也有相同记载。〔125〕“鲁 公伯禽”,亦称禽父,周公旦长子。鲁之封始自伯禽,周公旦东征获胜,周成王把殷民 六族和旧奄国地分封给伯禽,建立了鲁国。〔126〕“丁公吕伋”,本书《齐太公世家》 载:“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127〕“女防”,或作“女妨”,恶来 之子。〔128〕“熊乂”,熊绎之子。“乂”,音 y@,本书《楚世家》作“艾”,二字 古通。〔129〕“微仲”,微子启之弟,名衍。〔130〕“康伯”,卫康叔之子,《世本》 云康伯名髠。〔131〕“申公”,陈胡公满之子,名犀侯。〔132〕“蔡仲”,蔡叔度之 子,名胡,周公举为鲁卿士,鲁国大治。于是周公言于周成王,后封蔡仲于蔡。〔133〕 “昭王瑕”,康王子。本书《周本纪》云:“康王卒,子昭王瑕立。”〔134〕“南巡 不返”,此指昭王南伐荆楚事。昭王伐荆楚有两次。《初学记》卷七引《竹书纪年》云: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此为第一次伐荆楚。同书卷七又引《竹书 纪年》云:“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又《太平御览》卷八 七四引《竹书纪年》云:“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此 为第二次伐荆楚。第二次伐荆楚时,《帝王世纪》云昭王溺死汉水,而本书《周本纪》 云“卒于江(即今长江)上”。前说与《竹书纪年》相合,较为可信。〔135〕“不赴, 讳之”,本书《周本纪》云:“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 卒不赴,讳之也。”“不赴”,不把死的消息通报各诸侯,即不发讣告。“讳之”,昭 王溺死,周人以为是耻辱之事,所以有意隐讳。〔136〕“考公”,鲁公伯禽之子,名 酋,在位四年。〔137〕“乙公”,名得,齐丁公之子。〔138〕“武侯”,晋侯燮之子, 名宁族,《世本》作“曼期”,谯周作“曼旗”。〔139〕“旁皋”,女防之子。〔140〕 “熊黮”,熊乂之子。本书《楚世家》作“熊?”,古本或作“熊亶”。“?”、“亶” 二字同。“黮”与“?”、“亶”,皆音 d3n。〔141〕“宋公”,微仲之子,名稽。死 后没有谥号、故径称“宋公”。〔142〕“孝伯”,卫康伯之子。本书《卫康叔世家》 讹作“考伯”。〔143〕“相公”,陈申公之弟,名皋羊。〔144〕“蔡伯”,蔡仲之子, 名荒。〔145〕“太伯”,曹叔振铎之子,名脾。〔146〕“穆王满”,昭王子。本书《周 本纪》云:昭王卒,“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时,年岁已有五十。〔147〕 “《甫刑》”,即《吕刑》,为《尚书》中的一篇。穆王以甫侯为相、当时诸侯不和睦, 甫侯建议穆王制定国家刑律,于是有《甫刑》之作。全篇记载了周天子对法度重要性的 看法,说明了刑律的条目和处理案件的方法,并提出运用刑律时要谨慎从事。〔148〕 “荒服不至”,据《国语?周语上》和本书《周本纪》,古代统治者以王畿为中心,按 地域远近分成许多“服”(“服”为职守之义),王畿之内叫甸服,王畿之外叫侯服, 侯服之外叫宾服,宾服之外叫要服,要服之外叫荒服。《尚书?禹贡》五服则称甸服、 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荒服之地,距王畿最远,为戎狄所居。按规定,属荒服的以 王者之礼事奉天子。终世朝见一次天子。周穆王要征讨犬戎,祭公谋父谏阻,认为犬戎 没有违背荒服之礼。穆王不从,出兵征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从此,荒服者 不再朝见天子,犬戎与周产生矛盾,后来竟成为周的主要威胁。事见《国语?周语上》、 本书《周本纪》。〔149〕“炀公”,名熙,古本《史记》或作“怡”,在位六年。“炀”, 音 y4ng。〔150〕“癸公”,《世本》作“庮公”,名慈母,齐乙公之子。〔151〕“成 侯”,晋武侯之子,名服人。〔152〕“大几”,旁皋之子,或作“太几”,“大”、
 
“太”二字古通。〔153〕“熊胜”,熊黮之子。〔154〕“丁公”,宋公稽之子,名申。
〔155〕“嗣伯”,卫孝伯之子。〔156〕“孝公”,陈申公之子,名奕。〔157〕“宫 侯”,蔡伯之子。〔158〕“仲君”,曹太伯之子,名平。〔159〕“恭王伊扈”,穆王 子,本书《周本纪》作“共王繄扈”,司马贞《索隐》引《世本》作“伊扈”。〔160〕 “幽公”,鲁炀公之子,名宰,《世本》名圉,在位十四年。〔161〕“哀公”,名不 辰,《世本》作“不臣”,齐癸公之子。〔162〕“厉侯”,晋成侯之子,名福,《世 本》作“辐”。〔163〕“大骆”,大几之子。“骆”,或作“雒”,二字古通。〔164〕 “熊炀”,熊胜之弟。“炀”,本书《楚世家》作“杨”。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古 今人表》作“锡”,乃“钖”字之讹。〔165〕“湣公”,宋丁公之子,名共。〔166〕 “疌伯”,卫嗣伯之子。“疌”,音 ji6,本书《卫康叔世家》作“■”,二字通。《世 本》作“挚”。〔167〕“慎公”,陈孝公之子,名圉戎。〔168〕“厉侯”,蔡宫侯之 子。〔169〕“宫伯”,曹仲君之子,名侯。〔170〕“懿王坚”,共(恭)王子。“坚”, 本书《周本纪》作“囏”,司马贞《索隐》引《世本》作“坚”。〔171〕“周道衰, 诗人作刺”,本书《周本纪》云:“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汉书?匈奴 传》亦云:“至穆王之孙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 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之故。’‘岂不日戒,猃允孔棘。’”诗前二句是说没有室, 没有家,是因为猃允的缘故。后二句是说难道不要天天警戒,猃允之难太紧急了。这些 诗句出自《诗?小雅?采薇》。从《匈奴传》来看,班固是认为“诗人作刺”,即产生 于周穆王时代的《采薇》一诗。这本于《鲁诗》之说和《齐诗》之说。但《诗序》又认 为《采薇》是文王时期的作品。此诗诉说边防士兵出征思归,爱国恋家的苦闷,从内容 上很难断定它的创作时代。〔172〕“魏公”,本书《鲁周公世家》载:“幽公十四年, 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世本》“魏公”作“微公”,名弗其。“魏” 字古书或作“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