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年, 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世本》“魏公”作“微公”,名弗其。“魏” 字古书或作“微”。魏公在位五十年。〔173〕“胡公”,名静,齐哀公之弟。胡公时 徙都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174〕“靖侯”,晋厉侯之子,名宜臼。〔175〕 “非子”,大骆之子,居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善养马畜,为周孝王养马,汧渭之 间(在今陕西扶风、眉县一带)。〔176〕“熊渠”,熊炀之子。楚至熊渠时势力得到 扩充,立其子为王。〔177〕“炀公”,宋湣公之弟,名熙。〔178〕“靖伯”,卫疌伯 之子。〔179〕“幽公”,陈慎公之子,名宁,在位二十三年。〔180〕“武侯”,蔡厉 侯之子。〔181〕“孝伯”,曹宫伯之子,名云。〔182〕“孝王方”,据本书《周本纪》、
《汉书?古今人表》,孝王名辟方,此脱“辟”字。〔183〕“懿王弟”,本书《周本 纪》云:“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汉书?古今人表》云:“孝王辟方, 共王弟。”是孝王为共王弟,这里说是“懿王弟”,不可信。〔184〕“厉公”,鲁魏 公之子,名擢,《世本》作“翟”,在位三十七年。〔185〕“献公弑胡公”,本书《齐 太公世家》载,齐哀公同母弟山怨恨胡公,率其党袭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都城徙 治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在位九年。〔186〕“秦侯”,非子之子, 在位十年。〔187〕“熊无康”,熊渠之子。〔188〕“厉公”,宋湣公之子,名鲋祀。
〔189〕“贞伯”,卫靖伯之子。《世本》作“箕伯”。〔190〕“釐公”,陈幽公之子, 名孝。〔191〕“夷伯”,曹孝伯之子,名喜。〔192〕“夷王燮”,懿王太子。本书《周 本纪》云:“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后汉书?西羌传》李贤注 引《竹书纪年》称“夷王衰弱,荒服不朝”。〔193〕“献公”,名具,在位三十二年。
〔194〕“武公”,齐献公之子,名寿,在位二十六年。〔195〕“公伯”,秦侯之子, 在位三年。〔196〕“熊鸷红”,熊渠之子,熊无康之弟。本书《楚世家》作“熊挚红”。
〔197〕“釐公”,宋厉公之子,名举。〔198〕“顷侯”,卫贞侯之子,在位十二年。
〔199〕“厉王胡”,夷王子。本书《周本纪》云:“夷王崩,子厉王胡立。”〔200〕
 
“恶闻过乱,出奔,遂死于彘”,厉王暴虐,奢侈傲慢,国都中人都骂他。厉王卿士召 穆公虎劝告说:“民众忍受不了你的政令了。”厉王怒,找到一个卫国巫师,让他察视 谤毁王的人,发现谤毁者就上告,厉王便杀掉他。这样一来,谤语很少了,诸侯也不再 来朝觐。在位的第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都城中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以目 示意。厉王高兴起来,告诉召穆公虎说:“我能消弭谤言,使人们不敢说话。”召穆公 虎劝导厉王,要让民众畅所欲言,了解下情。厉王不听。国内的民众没有敢讲话的,过 了三年,一起发动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到彘。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事见《国 语?周语上》、本书《周本纪》。这是周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据宣王时铜器《■ 簋》铭文,暴动人员有“邦人、正人、师氏人”。“邦人”即国人,“正人”即隶属于 工正的工匠,“师氏人”即军中士卒。“彘”,音 zh@,邑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201〕 “真公”,古本或作“慎公”,“真”与“慎”二字通。鲁献公之子,名濞,《世本》 作“挚”,在位三十年。〔202〕“秦仲”,公伯之子,在位二十三年。〔203〕“熊延”, 熊渠之子,熊鸷红之弟。〔204〕“釐侯”,卫顷侯之子,在位四十二年。〔205〕“共 和,二伯行政”,本书《周本纪》云:厉王逃亡彘后,“召公(指召穆公虎)、周公(指 周定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本《表》司马贞《索隐》云:“周、召二公共相 王室,故曰‘共和’。”《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云:“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 号曰‘共和’。”此皆以“共和”取义于周公、召公摄行天子事,实行贵族共和政治。 此说之外,“共和”另有一说。本书《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鲁连子》云:“共 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 事,号曰‘共和’元年。”司马贞《索隐》引《竹书纪年》云:“共伯和干王位。”《吕 氏春秋?开春》云:“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皆以“共和” 取义于共伯和摄行天子事。两说之中,人们多采纳后一种说法。〔206〕“熊勇”,熊 延之子,在位十年。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1〕“《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2〕今案诸 传记咸言有父,〔3〕父皆黄帝子也,〔4〕得无与《诗》谬乎?”

【注释】〔1〕“张夫子”,名长安,字幼君。汉元帝、成帝时人,与褚少孙师事 王式,为儒学经师。先为博士,后官至淮阳中尉。事详《汉书?儒林传》。“褚先生”, 名少孙,颍川(在今河南禹县)人,汉元帝、成帝时为博士,曾增补《史记》,《史记》 中标明“褚先生曰”的文字都是他的补作。另外他还有整篇的增补。“夫子”、“先生” 都是尊称。〔2〕“《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契”,音 xi8,为商的始祖。母 简狄,相传契辅助禹治水有功,舜以契为司徒,封于商地。《诗?商颂?玄鸟》说:“天 命玄鸟,降而生商。”意谓天命令玄鸟(即燕子)降下来而生了商。《诗》言契无父即 指此。《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 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与《玄鸟》所记相同。后稷为周的始祖。
《诗?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 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据此所载,姜嫄精心祭祀, 以祓除无子之不祥。她踏上了上帝脚迹的大拇指,就怀孕了,生下了周族的始祖后稷。
《鲁颂?閟宫》也记载说,“赫赫姜嫄”,“上帝是依”,“是生后稷”。后稷无父之 说即由此而来。〔3〕“案”,考察。〔4〕“黄帝子”,相传契与后稷皆帝喾之子,帝 喾是黄帝曾孙,契与后稷当是黄帝玄孙。此“子”是子孙之义。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
 
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 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 之契七十里,〔1〕后十余世至汤,〔2〕王天下。〔3〕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 故益封之百里,〔4〕其后世且千岁,〔5〕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6〕
‘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 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7〕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8〕姓之曰子氏。〔9〕 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10〕天命玄鸟,〔11〕 降而生商”。商者质,〔12〕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 稷母为姜嫄,〔13〕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 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14〕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 覆席食之。〔15〕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16〕尧知其贤才,立 以为大农,〔17〕姓之曰姬氏。〔18〕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
〔19〕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20〕‘昔者尧命契为子氏,〔21〕
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22〕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23〕明天瑞也。
〔24〕太伯之吴,〔25〕遂生源也。’〔26〕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 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27〕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 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28〕夫 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注释】〔1〕“封之契七十里”,指商地,商在今河南商丘南。〔2〕“后十余 世至汤”,据本书《殷本纪》,从契卒后,经过了昭明、相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