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毕渡盟津,诸侯咸 会,曰:“孳孳无怠!”〔10〕武王乃作《太誓》。〔11〕告于众庶:“今殷王 纣乃用其妇人之言,〔12〕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13〕离逷其王父母弟,〔14〕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15〕用变乱正声,〔16〕怡说妇人。〔17〕故 今予发维共行天罚。〔18〕勉哉夫子,〔19〕不可再,〔20〕不可三!”〔21〕

【注释】〔1〕“王子比干”,或以为纣之诸父,或以为纣之庶兄。比干谏纣,纣 剖比干观其心。详见本书《殷本纪》。〔2〕“箕子”,或以为纣之诸父,或以为纣之 庶兄,封于箕(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箕子见纣杀比干,佯狂为奴,纣囚之。详见本 书《殷本纪》。〔3〕“太师疵、少师彊”,太师是乐官之长,少师是太师之佐,“疵”, 音 c9,《汉书?古今人表》作“庛”。按《书?微子》提到“父(太)师、少师”,前 人多以为是箕子、比干,恐非,当即此二人。〔4〕“徧”,同“遍”。〔5〕“伐”,
《集解》徐广曰:“一作‘灭’。”〔6〕“戎车”,兵车。“戎车三百乘”,《书?牧 誓》序作“戎车三百辆”。《孟子?尽心下》作“革车三百两”,革车亦兵车。《逸周 书?克殷》作“三百五十乘”。〔7〕“虎贲三千人”,《牧誓》序作“虎贲三百人”, 是按战车一辆配备虎贲一人。《孟子?尽心下》及其他古书同《史记》,是按战车一辆 配备虎贲十人。《逸周书?克殷》孔晁注认为战车三百五十辆应配备“士卒三(二)万 六千三(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五百人”。按虎贲为王之近卫,战时为劲旅,《周 礼?夏官》有虎贲氏。《司马法》佚文记战车编组有三十人制和七十五人制两种,三十 人制是由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组成,若以甲士为虎贲,正与此合;七十五人制是以甲 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组成,则是孔晁注所据。他是以七十五人为一车,乘以三百五十, 共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两“二”字均误作“三”,应据此纪《正义》改正),虎贲数 不计在内。〔8〕“甲士”,着铠甲的战士,区别于徒卒。“甲士四万五千人”,各书 无此说。此四万五千人,按三百乘计,每乘合一百五十人,是七十五人制的两倍。〔9〕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书?泰誓》序“十二月”作“一月”,这是因为改殷正为周
 
正。〔10〕“孳孳”,同“孜孜”。“孳孳无怠”,勤勉不怠。〔11〕“《太誓》”, 即《泰誓》。按司马迁所见《泰誓》乃汉景帝时民间所献,附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 篇而传,今佚。古书所引与今本《泰誓》有明显不同。〔12〕“妇人”,指殷王的配偶。 “妇人之言”,指妲己之言。本书《殷本纪》谓纣“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13〕 “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前人多以阴阳五行释五行, 天、地、人三统释三正(或以夏、殷、周三正释三正)。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有“故 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之语,《汉书?律历志》解三辰为日、月、斗,五行为辰星(水 星)、荧惑(火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填星(土星)五星。并以天、地、 人三统合三辰,五行合五星。疑三正即三辰。故这里说“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近 人或释三正为三公、三卿或“二三正”(二三大臣),参看刘起釪《释尚书甘誓的五行 与三正》(《文史》第七辑)。〔14〕“离逷”,离开、疏远。“逷”,音 t@,同“逖”。 “王父母弟”,祖父母叫王父、王母,“王父母弟”是说出自同一祖父母的兄弟。〔15〕 “淫声”,下流音乐。本书《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16〕“正声”,典雅的音乐,对淫声而言。〔17〕“怡说”,取悦。〔18〕“发”, 以名自称。“共”,同“恭”。〔19〕“夫子”,是对男子的称呼。〔20〕“再”,第 二次。〔21〕“三”,第三次。以上是据汉代流传的今文《泰誓》。


二月甲子昧爽,〔1〕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2〕乃誓。武王左杖黄钺,〔3〕 右秉白旄,〔4〕以麾。〔5〕曰:“远矣西土之人!”〔6〕武王曰:“嗟!我 有国冢君,〔7〕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8〕千夫长、百夫长,〔9〕 及庸、蜀、羌、髳、微、?、彭、濮人,〔10〕称尔戈,〔11〕比尔干,〔12〕 立尔矛,〔13〕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14〕牝鸡之晨,惟 家之索’。〔15〕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16〕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17〕 昏弃其家国,〔18〕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19〕 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20〕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21〕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22〕乃止齐焉,〔23〕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 六伐七伐,〔24〕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25〕如虎如罴,〔26〕如豺 如离,〔27〕于商郊,不御克儆,〔28〕以役西土,〔29〕勉哉夫子!尔所不勉, 其于尔身有戮。”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注释】〔1〕“二月甲子昧爽”,《书?牧誓》作“时甲子昧爽”,无“二月”。 “二”,《集解》徐广曰:“一作‘正’。”以为殷之正月,当周之二月。“甲子昧爽”, 甲子日拂晓。〔2〕“朝”,天亮时,比昧爽约晚一个时辰。“牧野”,在今河南淇县 西南,为纣别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之城郊。一说“牧野”即《尔雅?释地》所说“邑 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的牧、野,是指远郊和远郊以外。〔3〕“杖”, 拄。“黄钺”,黄色的铜钺。〔4〕“秉”,握。“白旄”,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用 以指挥。〔5〕“麾”,音 hu9,指挥。〔6〕“远矣西土之人”,《牧誓》“远”作“逖”, 义同。“西土之人”指殷王畿以西各国之人,即周人及下庸、蜀、羌、髳、微、?、彭、 濮等族之人。这句话是表示慰劳其辛苦。〔7〕“我有国冢君”,《牧誓》“有”作“友”, “国”作“邦”。按“有”与“友”通。“国”字是避汉高祖刘邦讳改字,本应作“邦”。 “冢君”,大君。〔8〕“亚旅”,《诗?周颂?载芟》“侯亚侯旅”,《毛传》:“亚, 仲叔也;旅,子弟也。”可能是掌管族众的军官。“师氏”,是训练王子弟并率之守卫、 作战的武职。商周时期军队的最高一级编制是师,师氏应即师的长官。〔9〕“千夫长、
 
百夫长”,千人之长,百人之长。《司马法》佚文(《左传》哀公十三年疏、《周礼?夏 官?大司马》疏引)称之为“千人之帅”、“百人之帅”。根据甲骨卜辞,殷王“登人” 常以百人、三百人、五百人、千人、三千人、五千人为计,百人、千人应是当时军队编 制的基本单位。〔10〕“庸”,国名。春秋时期的庸国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蜀”, 国名,在今四川成都市。“羌”,国名,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一带。“髳”,音 m2o, 国名,或以为即春秋时期的茅戎,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微”,国名。或以为在今陕 西眉县。“?”,音 l*,国名,或以为即春秋时期的卢国,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彭”, 国名,春秋时期的彭国在今湖北房县。“濮”,音 p*,国名,春秋时期的濮国在楚之西 南。以上八国均在殷之西土,为周的与国。参看顾颉刚《牧誓八国》(见《史林杂识》)。
〔11〕“称”,举。“戈”,钩兵。〔12〕“比”,并排相互联接。“干”,盾。〔13〕 “立”,拄立。“矛”,刺兵。〔14〕“牝鸡无晨”,母鸡不叫明。喻妇人不应掌权。
〔15〕“索”,尽。“惟家之索”,败尽家财。〔16〕“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牧 誓》作“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按殷纣之名,古书或作“受”、“受德”。〔17〕“自 弃其先祖肆祀不答”,《牧誓》作“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读为“泯弃”(见 王引之《经义述闻》),这里释为自弃。“其”,释“厥”字。“肆”,陈设。“答”, 回报。〔18〕“昏弃其家国”,《牧誓》作“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这里多出“家 国”二字,并自“遗”字以下另起一句。〔19〕“维”,《牧誓》作“惟”。“多罪逋 逃”,指逃亡罪人。“逋”也是逃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