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 复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8〕冉免。〔9〕封公子巿 宛,〔10〕公子悝邓,〔11〕魏冉陶,〔12〕为诸侯。十七年,城阳君入朝,〔13〕 及东周君来朝。秦以垣为蒲阪、皮氏。〔14〕王之宜阳。十八年,错攻垣、河 雍,〔15〕决桥取之。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16〕吕礼来 自归。齐破宋,宋王在魏,死温。〔17〕任鄙卒。二十年,王之汉中,又之上 郡、北河。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18〕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 爵,〔19〕赦罪人迁之。〔20〕泾阳君封宛。〔21〕二十二年,蒙武伐齐。〔22〕 河东为九县。与楚王会宛。与赵王会中阳。〔23〕二十三年,尉斯离与三晋、 燕伐齐,〔24〕破之济西。〔25〕王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城。二十四年, 与楚王会鄢,〔26〕又会穰。秦取魏安城,〔27〕至大梁,〔28〕燕、赵救之, 秦军去。魏冉免相。〔29〕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 明邑。〔30〕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冉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 人迁之南阳。〔31〕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32〕又使司马错发陇西,〔33〕 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34〕赦罪人 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35〕楚王走。周君来。王
 
与楚王会襄陵。〔36〕白起为武安君。〔37〕三十年,蜀守若伐楚,〔38〕取巫 郡及江南为黔中郡。〔39〕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三 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40〕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 和。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41〕取之。击芒卯华阳,〔42〕 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43〕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 郡,〔44〕南阳免臣迁居之。〔45〕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
〔46〕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47〕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阳 攻赵阏与,〔48〕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49〕四十一年夏, 攻魏,取邢丘、怀。〔50〕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51〕十月,〔52〕宣太 后薨,〔53〕葬芷阳郦山。〔54〕九月,穰侯出之陶。〔55〕四十三年,武安君
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四十五年,五
大夫贲攻韩,〔56〕取十城。叶阳君悝出之国,〔57〕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 攻韩上党,〔58〕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59〕秦使武安君 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60〕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
〔61〕秦军分为三军。〔62〕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63〕拔之。 司马梗北定太原,〔64〕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五大 夫陵攻赵邯郸。〔65〕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
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
有罪,为士伍,〔66〕迁阴密。〔67〕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 旁。〔68〕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 晋军,〔69〕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70〕 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71〕

【注释】〔1〕“向寿”,宣太后娘家的亲戚,从小与昭襄王在一起,重用于秦。
〔2〕“武始”,韩地,在今河北武安县南。〔3〕“左更”,秦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 “白起”,参看《白起列传》。据该传,白起为左更在次年,此年为左庶长(秦爵第十 级)。〔4〕“五大夫”,秦二十等爵的第九级。“礼”,即下文吕礼。据《穰侯列传》、
《孟尝君列传》,吕礼后来到齐国为相。 〔5〕“守”,郡的长官。〔6〕“伊阙”,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有东西二山,隔伊水夹峙如门阙,故名。 〔7〕“垣”,魏地, 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 〔8〕“轵”,魏地,在今河南济源县南。“邓”,魏地,在 今河南孟县西。二城相连。 〔9〕“冉免”,《六国年表》、《穰侯列传》记于十五 年。〔10〕“宛”,即前年攻楚所得。 〔11〕“公子悝”,昭襄王同母弟,号高陵君
(高陵在今陕西高陵县),一号叶阳君(见下文),据《索隐》,最初还封于彭(地点 不详)。“悝”,音 ku9。“邓”,即本年攻魏所取。〔12〕“陶”,在今山东定陶县 北。魏冉初封于穰,此复封于陶。陶本齐地,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商业城市,此时秦已 取之。〔13〕“城阳君”,韩国封君。〔14〕“为”,“易”字之讹。 〔15〕“河雍”, 即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集解》徐广引《纪年》云“魏哀(当作襄)王二十四年, 改宜阳曰河雍”,非此河雍。〔16〕“皆复去之”,此时各诸侯国已纷纷称王,王的称 号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含义,所以为了表示统一天下的愿望,当时齐、秦两强乃于同年先 后称帝,复因时机尚未成熟而皆去帝号。〔17〕“温”,魏地,在今河南温县西。 〔18〕 “河内”,广义的河内是指今风陵渡以东黄河北岸的晋南、豫北地区,狭义的河内是指 豫北地区。 〔19〕“河东”,今山西临汾、运城地区一带。 〔20〕“赦罪人迁之”,
 
秦移民戍边往往用赦免的罪犯和奴隶。〔21〕“泾阳君”,即上公子市,上文已言公子 市封宛,此误重出。 〔22〕“蒙武”,秦将蒙骜之子。《史记志疑》考为蒙骜之误。
〔23〕“中阳”,赵地,在今山西中阳县。 〔24〕“尉斯离”,以“尉”为氏,如同 尉缭。“尉”是武官名,有国尉、太尉、中尉、郡尉、卫尉等各种名目。〔25〕“济西”, 济水以西。〔26〕“鄢”,楚地,在今湖北宜城县。 〔27〕“安城”,魏地,在今河 南原阳县西。〔28〕“大梁”,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 〔29〕“冉免相”,据《穰 侯列传》,魏冉第二次免相在二十一年。〔30〕“新明邑”,不详。 〔31〕“南阳”, 古地区名称,在今河南南阳、邓县、唐河、泌阳、方城一带,原分属楚、韩二国,至此 秦已占有其中的宛、穰等邑。〔32〕“光狼城”,代地,在今山西高平县西。〔33〕“陇 西”,秦郡,秦灭义渠设陇西郡。 〔34〕“邓”,楚地,在今湖北襄樊市。与上魏国 的邓不同。〔35〕“南郡”,秦拔取楚都郢,将楚之江汉地区设为南郡。 〔36〕“襄 陵”,魏地,在今河南睢县。〔37〕“武安君”,此时武安(在今河北武安县)仍属赵, 武安君似非以封地而得名。〔38〕“蜀守若”,据《华阳国志》,蜀侯煇死后,秦立煇 子绾为蜀侯,三十年,疑绾反,乃诛之,从此改蜀为郡,但置守。“若”即蜀郡郡守张 若。〔39〕“巫郡”,楚郡,在今湖北西部。“江南”,巫郡境内江水以南。秦取之设 黔中郡。 〔40〕“鸢”,音 yu1n。 〔41〕“客卿”,战国时期各国往往聘用他国人 为卿,称“客卿”。“胡阳”,据《战国策?赵策三》为卫国人。“卷”,音 qu1n,在 今河南原阳县旧原武西北。“蔡阳”,在今河南上蔡县北。“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 东北。均魏地。〔42〕“华阳”,魏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芈戎号华阳君即封于此。
〔43〕“南阳”,魏地,在今河南获嘉县北。〔44〕“与”,犹“以”。秦把所占魏、 韩的南阳(这里省去“南阳”)和楚的上庸并为一郡(即下“南阳郡”)。 〔45〕“免 臣”,释放的奴隶。把南阳被释放的奴隶迁到上庸。〔46〕“南阳郡”,秦郡,即上并 地迁人而设。〔47〕“刚”,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寿”,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皆 齐地。〔48〕“中更”,秦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阏与”,赵地,在今山西和顺县西 北。“阏”,音 y)。 〔49〕“芷阳”,《秦始皇本纪》作“茝阳”(“茝”与“芷” 音同字通),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霸陵。秦昭襄王、庄襄王亦皆葬死。“芷”,音 zh!。
〔50〕“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51〕“安国君”, 昭襄王次子,因前二年悼太子死而立为太子,即孝文王。〔52〕“十月”,“七月”之 误。〔53〕“薨”,音 h#ng,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