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漾K反叛,戮其尸。 〔22〕“河”,黄河。《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载: “史记秦始皇八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是岁,始皇弟长安君将兵击赵,反, 死屯留,军吏皆斩,迁其民于临洮。明年有嬥毐之诛。鱼阴类,民之象,逆流而上者, 民将不从君令为逆行也。其在天文,鱼星中河而处,车骑满野。至于二世,暴虐愈甚, 终用急亡。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厥妖河鱼逆流上。’”是“河鱼大上”,谓
 
河中鱼逆流而上。也有人认为“河鱼大上”,指黄河泛滥,大量河鱼被冲到平地上来。 在古人看来,这是不吉利现象。


嫪毐封为长信侯。〔1〕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 恣毐。〔2〕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3〕九年,彗 星见,或竟天。〔4〕攻魏垣、蒲阳。〔5〕四月,上宿雍。〔6〕己酉,王冠,〔7〕 带剑。〔8〕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 戎翟君公、舍人,〔9〕将欲攻蕲年宫为乱。〔10〕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 文君发卒攻毐。〔11〕战咸阳,〔12〕斩首数百,皆拜爵,〔13〕及宦者皆在战 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 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14〕 车裂以徇,〔15〕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16〕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
〔17〕家房陵。〔18〕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19〕彗星见西方, 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20〕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为将军。
〔21〕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 母太后之名,〔22〕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23〕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 咸阳,复居甘泉宫。〔24〕

【注释】〔1〕“嫪毐”,音 l4o 4i。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诈受腐刑,为宦者, 得侍太后,与太后私通,权势颇大。秦王政九年,谋反被诛。事迹主要见于本书《秦始 皇本纪》、《吕不韦列传》。〔2〕“苑囿”,种植林木,畜养禽兽,供上层统治者游 猎的园林。有墙垣音为苑,无墙垣者为囿。〔3〕“河西”,指流经今陕西、山西间黄 河南段的西部地区。〔4〕“竟”,终,尽。“竟天”,彗星光芒与天空一样长。〔5〕 “垣”,即王垣,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蒲阳”,在今山西隰县。 〔6〕 “雍”, 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秦德公都于此,至秦献公徒都栎阳。〔7〕“冠”,古代男子二十 岁举行加冠的礼节,表示已经成年。秦王政举行冠礼时为二十二岁,这是一种变通的做 法。〔8〕“带剑”,本书《货殖列传》云:“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 容也。”可见带剑是富贵的象征。既是为了防身自卫,也是以壮威仪。 〔9〕 “戎 翟君公”,指西北非华夏部族的首领。“翟”,同“狄”。〔10〕“蕲年宫”,秦惠公 时建造,在雍地。当时秦王政居此宫。”蕲”,音 q0。〔11〕“昌平君”,楚公子,名 字史书失载。秦王政二十一年,徙居郢。二十三年,楚项燕起兵反秦,立昌平君为荆王。 明年即死去。“昌文君”,姓名不详,《史记》全书只此一见。〔12〕“咸阳”,秦朝 都城,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13〕“斩首数百,皆拜爵”,秦自孝公时商鞅变 法后,崇尚军功,有斩首封爵规定。《韩非子?定法篇》说商鞅规定斩一首者爵一级。 战国时秦国具体规定无明文记载,但斩首越多,爵位越高则是可以肯定的。〔11〕“卫 尉”,负责掌管宫门警卫,多以博士、议郎担任。“内史”,掌治京畿地区,相当于后 世的京兆尹。“佐弋”,主管帝王的射猎。“弋”,音 y@。“中大夫令”,秦有郎中令, 掌管宫殿门户,中大夫令是郎中令的属官。“齐”与上面提到的“竭”、“肆”都是人 名,姓氏史书未载。“枭首”,砍头悬挂起来。是一种酷刑。“枭”,音 xi1o。 〔15〕 “徇”,音 x)n,示众。〔16〕“鬼薪”,服役三年的刑徒。据东汉应劭解释,“取薪 给宗庙为鬼薪”。 〔17〕“迁蜀”,当时蜀地僻远,交通不便,秦常把罪人迁处蜀地。
〔18〕“房陵”,秦县,属汉中郡,在今湖北房县。 〔19〕“杨端和”,秦将领,事 迹仅略见《秦始皇本纪》。“衍氏”,战国魏地,在今河南郑州市北。 〔20〕“斗”,
 
斗宿,又称北斗,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一宿。 〔21〕“桓?”,姓桓名?, 事迹主要见于《秦始皇本纪》。 〔22〕“迁母太后”,秦王政九年,嫪毐与太后淫乱 事败露、嫪毐谋反被诛,秦王政把太后从都城咸阳迁徒于雍,软禁起来。〔23〕“倍”, 通“背”。〔24〕“甘泉宫”,宫在秦云阳县甘泉山上,故名。又名林光宫,建于秦王 政初年。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裴骃《集解》引徐广云:“表云咸阳南宫也。”有 人据此认为此甘泉宫是咸阳南宫,可备一说。


大索,逐客。〔1〕李斯上书说,〔2〕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 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3〕与韩非谋弱秦。〔4〕大梁人 尉缭来,〔5〕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
〔6〕翕而出不意,〔7〕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8〕愿大王毋爱 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
见尉缭亢礼,〔9〕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10〕长目, 挚鸟膺,〔11〕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12〕得志亦轻食人。我
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
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13〕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注释】〔1〕“逐客”,秦国对各诸侯国蚕食不已,韩国为了消耗秦的国力,使 它无力东进,就派水工郑国游说秦国兴修水利。秦采纳了郑国的建议,自中山西瓠口(今 陕西泾阳县西北)凿渠引泾水东流,至今三原县北会合浊水,利用浊水和石川河水道, 再引流东去,注入洛水。在工程兴建过程中,秦国察觉了郑国的意图。秦宗室、大臣认 为诸侯国游秦的人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要求驱逐全部游士。于是秦王政下达了逐客 令。事见本书《河渠书》、《李斯列传》。〔2〕“李斯上书”,李斯上书的内容主要 是运用历史事例说明各诸侯国的宾客曾为秦建立了功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现在要想无敌于天下,应该招纳宾客。详见本书《李斯列传》。“说”,音 shu@,劝说。
〔3〕“韩王”,韩王安,韩桓惠王之子,是韩国的最后一个国王。公元前二三八年嗣 位,公元前二三○年被秦俘虏。 〔4〕“韩非”,韩国贵族,与李斯俱师事荀卿。目 睹韩国日益衰弱,多次上书建议韩王变法图强,未见采用。秦王政看到了他的著作,大 为感慨,迅速攻韩。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被李斯等陷害,自杀狱中。著有《韩非子》, 是法家的代表作。事详本书《韩非列传》。〔5〕“大梁”,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 市西北。“尉缭”,当代有名的军事家。梁惠王时也有一尉缭,撰有军事著作《尉缭子》。 两人生活时代相去百年左右,当是两人。 〔6〕 “合从”,即“合纵”。战国时,秦 国国势日强,为了反抗秦国的兼并,山东六国结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7〕“翕”, 音 x9,收敛。这里是声色不外露的意思。 〔8〕“智伯”,又作“知伯”,春秋末年, 晋国六卿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当政。晋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 魏要联合瓜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遭到晋出公的反对。四家赶跑了晋出公。智伯立晋 哀公,控制了晋国政权,占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成为诸卿中最强的势力。智伯日 益骄横。晋出公二十一年,智伯联合韩、魏攻赵,赵襄子坚守晋阳。三家军队引水灌城, 城中悬釜而炊,易子相食。赵襄子惧,夜间派张孟谈与韩、魏密约,反而联合起来灭掉 了智伯,瓜分了他的土地。事见本书《赵世家》、《战国策?赵策》。“夫差”,吴王 阖庐被越国军队所伤致死,其子夫差嗣位二年,为报父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