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经随身剪辑-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轭鞅缚系,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
    ,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杂·二五二)

  ※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贪、镇、疑等染著烦恼,这是因为,其中有了欲爱
    这根绳子绑著。就像因为有牛轭套著,皮带绑著,才能让黑牛与白牛并肩
    拉车一样,而不是六根一接触到六尘,就必然要产生染著与烦恼的,否则
    ,就无从修起了。
    修行,就是在说服自己,决心做到:离开欲爱这根绳子的系缚与支配。

 72。释提桓因白世尊曰:云何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世尊告曰:
    若闻此空法,解无所有,亦无所著,则得解了一切诸法,如实知之。身所
    觉知:苦、乐、不苦不乐之法,即于此身观悉无常,皆归于空。彼已观此
    ,已都无所著,已不起世间想,复无恐怖,便般涅盘。(增·一五三)

  ※欲爱,还是执著的一环。解决之道,仍然是在观察周遭,尤其是观察自己
    的身心「悉皆无常」,体会没有什么可以拥有的,才能保持不执著。
    观察,应当以如其事实,不带成见的求真态度(如实知之)。这是修行上
    ,最必要培养与锻练的能力。

 73。世尊告曰:摩诃男!汝因一法不灭故,住在家,不至信舍家、无家学道。
    摩诃男!有五欲功德,可爱、可念、欢喜,欲相应而使人乐:谓眼知色、
    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
    亲族展转共诤,王王共诤,梵志梵志共诤,居士居士共诤,民民共诤,国
    国共诤,是谓现法苦阴。
    摩诃男!我知欲无乐,有无量苦患。我知如真已,不为欲所覆,亦不为恶
    不善法所缠,便得舍乐及无上息。
    是故,我不因欲退转。(中·一OO)(苦阴经)

  ※五欲功德,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官,感受到所喜欢的色、声、香
    、味、触(触觉),而令人产生欢喜、爱乐的。
    为了要满足这样的欲望,人与人之间,便经常发生著数不清的摩擦:从个
    人、家族、乃至于国家,造成了人生无穷的苦难。只有知道欲的真相,不
    被欲冲昏了头(不为欲所覆),舍得抛弃五欲之乐,才不会常被烦恼所纠
    缠,而得到内心最高的宁静(无上息)。

 74。见五欲犹如火坑,如是观察五欲已,于五欲贪、欲爱、欲念、欲著,不永
    覆心;知其欲心行处、住处,而自防闭。
    譬如恒河,长夜流注东方,多众断截,欲令流注西方,宁能得不?
    (杂·二六七)

  ※知道五欲所能带来的苦难,对五欲,就应该随时保有一份,像接近火坑般
    的警觉。这样,才不会被五欲所淹没(覆)。
    假如随时能够知所警惕,勤于觉察,明白心中的欲念,是从哪里升起,在
    哪里停留,这样,就能够有所防范。长时间下来,必然能养成离于贪染五
    欲功德的习性。这样的习性一旦养成了,那么,就像挡不住的东流江水,
    再怎样也不会流回西方了。

 75。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是说一边。
    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是说二边。
    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觉,趣于涅盘。
    (中·一六九)(拘楼瘦无诤经)

  ※追求欲乐,是欲贪的表现,不值得鼓励。苦行,不是解脱的关键,追求苦
    行,与解脱不相呼应,也就没有意义了。正确的作法,是扬弃欲乐与苦行
    ,处于不执著的正确道路,佛陀称之为「中道」。中道,有八个指导规范
    ,也称为「八正道」(请参考本《剪辑》第一四九条经文)。
    中道,带领人们走向光明与智慧(成眼成智),自在与觉悟,是人们趣向
    涅盘的唯一道路。

 76。以依信故,乐于无欲者;以贪利称誉求供养故,乐于远离者;以依戒故,
    乐于无诤者,不应如是观。
    但欲尽、恚尽、疑尽,是乐于无欲;乐于远离;乐于无诤;乐于爱尽;乐
    于受尽;乐心不移动。(中·一二三)(沙门二十亿经)

  ※不是因为信仰,也不是为了赢得敬仰,而乐于无欲的。实在是因为:已经
    如实地了解了欲贪的祸患,而努力于贪欲的去除,乐于安住无欲的。

八、对治

    在导向身心净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或技巧,广义地来说,都可
    以视之为对治法了。因为,种种的修行方法,都是为了导正人们种种错误
    习性的需要,而安立的。

 77。极盛欲心,要当观不净之想,然后乃除。
    若镇恚盛者,以慈心除之。
    愚疑之□,以十二缘法,然后除尽。(增·二六六)

  ※贪、镇、疑,是人们最主要的问题了,贪、镇、疑的对治法门,就相当于
    含盖了佛法的所有修行方法。间接地,也涉及了整个佛法的思惟与价值判
    断了。
    所谓对治,当含有个别个别,依不同的因缘,而有所不同的意思。以不净
    治贪,以慈心治镇,以智慧、十二缘起法治疑,这是古代,佛陀多数圣弟
    子们的成功经验,虽不必然百分之百地适合每个人,但却值得每一个修行
    人,都来尝试看看。

 78。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增以焦炭,云何,非为增炭令火灭耶?如是,微劣
    犹豫,若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者,此则非时,增懈怠故。
    譬如炽火,欲令其灭,足其乾薪,于意云何?岂不令火增炽燃耶?如是,
    掉心犹豫,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增其掉心。(杂·七二六)

  ※如果要让小火烧得旺盛,就不可以一下子加入许多焦炭,因为焦炭一开始
    并不容易著火,加多了反而阻碍通风,并且吸走了热量,使原来的小火,
    因温度降低,得不到足够的空气而息灭。反之,如果要息灭烧得很旺盛的
    火,而加入许多乾材,岂不是会让火烧得更旺盛吗?
    所以,情绪低落、懒洋洋时,应当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提神
    醒脑,示教照喜。情绪高亢、得失心重时,应当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
    分,使情绪平稳,令内住一心摄持。
    修行,就像照料炉火一样,应当随著自己身心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
    这也是「知时」的含义之一吧!

 79。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
    丘众。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是谓行
    真实、空、不颠倒也。若欲多行空者:
    莫念村想、人想,当数念一无事想。彼如是知:空于村想、人想,然有不
    空,唯一无事想。唯有疲劳,因一无事想故。
    莫念人想、无事想,当数念一地想。唯有疲劳,因一地想故。
    莫念无事想、地想,当数念一无量空处想。唯有疲劳,因一无量空处想故
    。
    莫念地想、无量空处想,当数念一无量识处想。唯有疲劳,因一无量识处
    想故。
    莫念无量空处想、无量识处想,当数念一无所有处想。唯有疲劳,因一无
    所有处想。
    莫念无量识处想、无所有处想,当数念一无想心定。唯有疲劳,因一无想
    心定。
    彼作是念:我本无想心定,本所行、本所思。若本所行、本所思者,我不
    乐彼(无想心定),不求彼,不应住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
    有漏、无明漏心解脱。空欲漏、有漏、无明漏,然有不空,唯此我身六处
    命存。唯有疲劳,因此我身六处命存故。(中·一九O)(小空经)

 80。若不欲哗说、不乐哗说、不合会哗说,不欲于众、不乐于众、不合会于众
    ,欲离众,常乐独住远离处者,得时爱乐心解脱,及不时不移动心解脱者
    ,必有是处。所以者何?我不见有一色令我欲乐,彼色败坏变易,异时生
    愁戚啼哭,忧苦懊恼。以是故,我此异住处正觉尽觉,谓度一切色想,行
    于外空。
    我行此住处(度一切色想,行于外空)已,生欢悦,一切身觉正念正智,
    生喜、生止、生乐、生定。如我此定,一切身觉正念正智。若欲多行空者
    ,彼当持内心,住止令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