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生◎天香夜染衣(唐穿) 作者:以凉(晋江2013.12.23完结)-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垂头道:“回大人,草民非贡生,乃是沁竹书院选送的生徒。”
  “哦?沁竹书院多出才子,”那人饶有兴趣道,“既是如此,你且抬头报上名来。”
  “草民姓谢,名然,是长安人,家住兴庆坊东。”我缓缓地抬起头来,面前的皎若银月的身影映入眼中。
  因学识颇广而被高宗钦点为今科主考的八皇子李旦看了我半响才点了点头,细长的星眸弯成新月:“今科果然有趣。”
  一颗心落回了原地。
  所幸唐朝的科举多以诗文为主,尚未实行后世的八股制度,否则以我所学必毫无中选的可能。
  我拆了发下来的密封考题,细细地看过,调了笔墨,且书且想,一点点记录下来。
  洁白的字纸渐渐被墨色染透,绽放出莲云朵朵。
  一只修长白皙的手伸出来按在我提着笔的手上:“谢生徒怎么用这只手写字?”
  “草民惯用左手。”我垂头道,再不敢看那绝尘的容颜。
  他只笑了笑,便错身走过。
  韦舒颜的字本已清丽著称,长安城内倒有不少人见过我的笔迹。自再次转生后,我一直不曾在人前写字,即使是那次雪中被李旦撞见的题诗,也是用左手书写,再不轻易显露半分,只不知晨吟那里又是怎么处置笔迹问题的。
  我摇摇头,叹了口气,在满是墨迹的纸上继续书写……
  在李旦的注视下答完试卷,我整理好东西起身出了科场,微风拂面,只觉一身皆轻。
  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我抬起头,唇角上扬:晨吟,且等我三个月,我定然在大婚前平安将你带离!
  作者有话要说:  


☆、曲游春(苒苒述)

  宋璟,邢州南和人,其先自广平徙焉,后魏吏部尚书弁七代孙也。父玄抚,以璟贵,赠邢州刺史。璟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弱冠举进士,累转凤阁舍人。当官正色,则天甚重之。                                             
  ──《旧唐书?列伟第四十六》
  *******************************************************************************
  杏园。枝上绿浓。
  我和宋璟坐在宴间,皆是锦衣新冠、玉簪束发,不时有大胆的宫娥借着送食物酒水的机会热情地打量我们两个。此时的宋璟也不过十七八岁,被宫人们看得局促起来,只好正襟危坐,假作不知,面色微红。
  知道中榜的当日,我和宋璟正在沁竹书院的庭中闲谈,远远听得外面的人声嘈嘈,随即便有人大步奔至面前:“请问那位是邢州的宋璟宋公子?”
  宋璟欠欠身道:“在下便是。”
  那人随即欢喜地躬身道:“恭喜宋公子,今科榜进士。”此时尚无状元的称谓,因此科举的头名称为进士榜首,即榜进士。唐朝前期所选进士并无定数,近些年更是常不贡举或只取一人,因此能够榜上题名实在是无上的荣耀。
  果然,宋璟面露喜色,在众人的贺喜声中眸间明亮起来,现出属于少年的意气风发来。。我拱手向他道过喜便慢慢地退出人群,缓缓向房里走去,心下不免低落,盘算着先回去收拾了东西再去寻其他办法探知晨吟的情况。
  才走出人群数步,却又听得身后响起人声来:“敢问长安谢然谢公子何在?”
  我茫然回头,见得那人手中红册泛金,人群涌动向我而来,不禁释然笑了起来。
  此次恩科只有我和宋璟二人中选,他为榜首,我为榜尾,恰享同科之谊,两个人换过锦袍,便往杏园赴宴。
  依例,进士及第要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众人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只不过此科只有我和宋璟二人中选,略显冷清,礼部的官吏便延请了几位文人才士随之前往。
  杏园宴便设在杏园芙蓉池岸边的亭中,座前皆是流水潺潺,中有九曲回廊往回相连,灵巧精致,粼粼波光映照其间,清涓浅澈,正是曲水流觞的所在。
  待得面前的蟹膏雪鲍上得满桌,远处一抬肩舆远远行来,李旦缓步入亭,紫衣当风,银冠束发,恰如尘世谪仙,目澈神清。
  “相王到。”身后的内侍适时地尖声道。众人早起身施礼,我也随着起了身,心里却惊疑今日来的竟不是高宗和李显。
  相王李旦似无意地环视众人,待扫到我才示意大家落座,淡笑道:“父王微恙,命本王代为赴宴。”
  旁边的内侍手持银壶斟过一圈酒,他才端起玉杯,又笑道:“此次恩科有二人中第,均是礼部圈定后交与本王的,旦反复斟酌,觉是字字珠玑,笔笔精妙,竟不分伯仲。因上书父皇,定了此二人同登桂榜。恰此二人皆不过弱冠年纪,当属我大唐的少年才子。”明媚的春光中,少年温文笑着,眉宇舒展,目露柔光。
  待得酒过三巡,他才停杯道:“今日是新科进士的吉日,这杏园的万千娇颜还在苦苦等着二位高才呢。”
  众人这才恍然笑了起来,引着我和宋璟转出九曲连亭,来至园中。
  依例在同榜进士中选出两个少年来采取名花,称作探花郎。而今科只有我和宋璟二人,自然是二人一同前往。
  满眼的繁花重重叠叠地压在枝上,紫华姹然,嫣容红若,端的是春意盎然。
  宋璟为榜首,先自折下一支桃花来,笑吟道:“灼灼满园色,夭夭覆繁枝。”他素善五言诗,开口吟来便是佳句。
  我也就近取了支杏花,略略思索,才说:“一朝春来芳菲近,此花报来与君知。”
  杏园的林间树木连荫,因着宋璟为榜首,众人多簇拥着他在前,我跟在后面,不过隔了数步,便不见人影,便索性笑着放缓了脚步,慢慢行在林中。
  不多时,身后倒有脚步响起,我回过头便见李旦翩然至前,笑语道:“既是新登了进士第,怎不见你同众人一道做探花使去?”
  我遂浅浅笑起:“殿下不也未曾同去?”
  他停下脚步,细细地看我:“为何如此?”
  “殿下是问我为何不去采花?”我眨眨眼问。
  “你知道我问的是什么。”他淡淡地看我。
  “苒苒无言可对,只求殿下成全,不要在此时便揭破此事。”我回视他,言语诚挚。
  “好,我且应你,”他悠然道,“早些回亭子吧,流觞杯已经备好了。”
  我惊疑地随着他回到亭中,更觉猜不透那隐在翩然身姿后的心中所思。
  不多时,便是曲水流觞之时。
  这本是上巳节的习俗,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后因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会,转为诵诗赋文的风雅活动,为文人所赏,唐时进士及第必要至杏园亭中流杯浮觞,赋诗纪念。
  他本是高宗诸子中最善诗文的一个,一手草隶书体才绝朝野。提及此,更是兴致高昂,随即命人取来一只精巧的莹彩木兰流觞杯,亲自注入琼浆,令之浮于亭内的水间,随波流转,停至何人面前便由其作诗一首,再上斟酒,任其流至别处。如此反复,亭内的文人雅士随性吟诵,佳句连连。
  此时的李旦也不过十六七的年纪,亦是弱冠时年,却文采斐然,不输座下的诸多才子名士。
  一场杏园宴,才卷杏园春枝,墨动芙蓉池水。
  宴后,两个人在众人的簇拥下到了慈恩寺塔下,依例“雁塔题名”。洁白的四围院墙上早有大段的诗文星罗散布,皆是历年中选的进士留下的墨宝,其间更有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新近留下的字迹,衬着巍巍高塔,更显墨意深浓。
  恩慈寺塔就是后来众人所熟知的大雁塔,建于高宗永徽三年,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的佛塔。塔高一百八十尺,方形椎体,现为五层砖质结构,后来在长安年间才改建为七层塔身,而后来同它并称的小雁塔则要到景龙年间才会出现。塔的建造者玄奘法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后世吴承恩笔下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此时已经圆寂十多年了,由他门下的弟子留下来继续译经。
  唐时的恩慈寺北望乐游原,南连芙蓉池,东西分落的杏园和青龙寺隔着高塔两相呼应,其间景色秀美,文人墨笔流香,是盛唐诗坛鼎盛的开端,无数名士高才流连之处。只可惜,眼前的这四壁墨宝、华美诗行竟在后世的战火中消失殆尽,仅余高塔巍然遗世。
  我抬眼看看四周的人潮涌动,左手取过早就备好的笔来,题在墙头:“日散珠华嵌明墙,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