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1938年挺进冀东开辟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担任
  第4 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组成时,先是13兵团司令员,继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彭德怀又和洪学智开着玩笑。
  洪学智也是一位1929年从戎的老红军,安徽金寨县人,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时,他是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是邓华点名让他担任13兵团第
  一副司令员。后来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会场设在东北军区招待所会议室。
  参加会议的有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13兵团司令员邓华,东北军区13兵团其他
  负责人及所属的各军军长、政委等。
  邓华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定和关于志愿军的组成以及
  对彭德怀的任命。
  然后,彭德怀开门见山他说:“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待我们摆
  好阵势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进攻速度很快,我们要和敌人抢时
  间,中央派我到这里来,也只是三天前才决定的。“彭德怀要求各军克服困难,在几天之
  内,完成一切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
  彭德怀的外表是从容的、自信的,然而,他的内心并不轻松,他的肩头挑着关系到十几
  万官兵生命的重担。
  在会议上,各军负责人最担心的是在出国作战时有无空军支援。于是,会议还在进行
  中,9 日11时彭德怀和高岗就急电毛泽东说:
  高射武器全军仅有一个团共36门,不能掩护数百门重炮放列,请由广州或其他军区再
  调一个团速来东北应用。我军出动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及轰炸机配合,何时能出
  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盼速示。
  为使志愿军在地面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以保初战获胜。彭德怀和13兵团领导人邓华、
  洪学智等详细研究了志愿军人朝部署方案后,10日致电毛泽东说:
  志愿军各项出动准备不充分,对美帝坦克尤其空军顾虑很大。炮兵进入阵地运动时无空
  军和高射武器掩护,顾虑更大。请设法速调一至两个高射炮团。安东、辑安两铁桥无任何高
  射设置,战斗开始两桥将完全毁坏,交通亦将发生困难。按你预定指示15日出动,20日至
  迟22日四个军、三个炮兵师集结下述地区,相机适时歼敌一部。40军集结云山,42军在孟
  山、德川,39军在熙川,38军在江界,炮兵司令部率两个师集结前川,另一师集结北镇、
  温井。原拟先出两个军、两个炮兵师,恐鸭绿江铁桥被炸毁时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
  机,故决全部集结江南,改变原定计划。
  毛泽东11日回电同意:
  10月9 日10日各电均悉,(一)同意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你所预定的
  位置,待机歼敌;
  (二)已电华东调一个高射炮团于10月14日从上海开动赴沈阳转赴前线,请高注意接
  转;
  (三)其他各项已另复。惟空军暂时无法出动。
  (3 )志愿军出兵推迟4 天。
  10月11日黄昏,彭德怀抵达安东。
  苍茫的暮色中,安东的马路上随处可见美机轰炸的弹坑,商店的橱窗玻璃上贴起横七竖
  八的、用以防空的纸条。
  夜幕降临后,这座边境城市实行着灯火管制,人们可以点灯,但必须用厚厚的窗帘把窗
  户挡起来,街道上一片漆黑。使人越发感到战争空气的重压。
  江边源源不断地开上来许多部队,有扛着机枪的步兵,有与炮车并进的炮兵,有披着伪
  装网的战马……。这么多部队集结,却听不到喧闹的声音。
  彭德怀不顾连日疲劳,立即前往鸭绿江北岸察看渡江地点。他仁立在江边堤岸上,仿佛
  一尊大理石雕像。
  前一天晚2 时,彭德怀深恐8 日在沈阳与朴一禹的匆匆会谈,内容不够详细具体,急电
  请示毛泽东:
  还有不少具体问题,须与金日成同志面商解决,拟明晨经安东前往德川。特报。
  一直等到10月12日晚20时多,彭德怀才收到毛泽东这样一封电报:
  (一)10月9 日命令暂不执行,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彭德怀看了电报,双眉紧蹩,目光冷峻。他当天深夜就匆匆赶赴北京。
  原来,彭德怀的电报刚刚到北京,情况发生了突然变化。10月10日,毛泽东也收到了
  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
  “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
  问题再作考虑。“
  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斯大林和毛泽东都看出完全靠朝鲜人民军作战已经不行。所以
  中苏两党就开始协商如何支援朝鲜人民军的问题。毛泽东意识到,同拥有高度现代化技术装
  备的美军作战,没有一定的必需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是不行的。在志愿军出国之前,一面在全
  国范围内为志愿军调拨补充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一面积极向苏联订购武器,并明确由苏联空
  军负责掩护。
  10月2 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后,毛泽东当即电告斯大林,以使苏联做好准备。毛泽
  东特别强调:
  “根据我们所知的材料,美国1 个军(2 个步兵师及1 个机械化师)包括坦克及高射炮
  在内,共有7 公分至24公分口径的各种炮1500门、而我们的1 个军(3 个师)只有这样的
  炮36门,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1951年2 月才有300 多架飞机可以
  用于作战。因此,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的把握。而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
  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1 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
  够有4 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4 个军对付敌人的1 个军)和1 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
  力(即用2200门至3000门7 公分口径以上的各种火炮对付敌人同样口径的1500门炮),
  而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1 个军。“
  10月8 日,毛泽东发布《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同时派遣周恩来从北京出发,
  飞抵莫斯科,9 日,周恩来飞抵黑海边的一个度假胜地,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其他委
  员等候在那里。
  会谈主要协商在志愿军人朝时,苏联出动战斗机和轰炸机支援志愿军,以及中国地面部
  队更换苏联武器装备等问题。
  令人吃惊的是,斯大林在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的立场上有所变化。表示苏联空
  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无法出动。
  会谈直到10日凌晨才结束,周恩来感到事关重大,将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的情况迅
  速电告毛泽东。
  10月10日下午,毛泽东收到周恩来的电报后,眉头紧皱。他又收到彭德怀发来的准备
  11日晨入朝与金日成会谈的电报。他掂着这两份电报,两眼目光炯炯,漾出一种士兵冲锋
  陷阵时所特有的那种锐气。他决定给彭德怀发电,通知彭德怀和高岗一起迅速回京开会。
  13日下午,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是一个敢于逆流而上、顶风破浪的人,他为自己内必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所驱
  使,会做出惊人之举。
  20年代,毛泽东在岳麓书院读书时,每逢夜间有雷雨,就脱得一丝不挂,迎着风雨向
  山上跑。石头扎破了脚也不觉得痛,只管向前奔跑。大地就在脚下,仿佛他就是整个世界,
  边跑边狂喊。毛泽东为什么脱得一丝不挂,发疯了吗?不,他是苦苦锻炼自己,磨练意志,
  随时准备去征服世界。
  许多年后,跨人古稀之年的毛泽东,放眼世界,抚今追昔,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冬
  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黑。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此时,毛泽东微微一笑,嘴角朝下弯去,嘴唇两侧现出两道自信的纹络,他毅然地作出
  了历史性的决定: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