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读物-蔬菜(txt文本格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类葱中,大葱尤为著名。大葱原产于我国北疆及俄国西伯利亚的亚寒带地区。早在3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对葱进行驯化培育,成为栽培作物,大葱叶如翡翠,茎似白玉,脆嫩多汁,美味适口,有“植物味精”之称。外国人将如今遍布全球的大葱命名为“中国绿葱”,如同菜叶一样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        

                        马铃薯 
… Page 14…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粗蛋白、糖及各种维生素。欧、美一些国家多用于主食,中国的东北、西北以及西南高山地区则粮菜兼用,长江流域多作蔬菜。也可作饲料和生产淀粉、葡萄糖和酒精等的原料,马铃薯在全世界栽培较广。  
    马铃薯起源于秘鲁一带,栽培马铃薯约有8000年的历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才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1650年传入中国。  
    马铃薯食用部分为块茎,生长在地下,一株马铃薯可着生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块茎。为了获得较高产量,必须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栽培在疏松土壤上,发芽快,出苗整齐,植株生长旺,薯块大而美观,品质好。通气排水不良的土壤种植,不利于薯块的膨大,不仅产量低,而且薯形不整齐,表皮不光滑。马铃薯喜欢冷凉的气候,在整个生育期中,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马铃薯用薯块繁殖,无霜期 100天以上的地区可以春播秋收,无霜期 200天左右并且夏季高温多雨的地区一般春、秋二季栽培。  
    马铃薯出苗前保持土壤松软湿润和适温,以利于发根和出苗。幼苗期需水较少,结薯期土壤需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马铃薯作为食品加工始于20世纪 50年代,加工制品在欧、美洲国家主要是油炸薯片或薯条,其次是薯干、粉条和少量罐藏薯。中国主要以加工粉条、粉皮为主。                                  

                         生姜
… Page 15…    

    生姜又名姜、黄姜。食用部分为生长在地下的肉质块茎。它具有特殊香辣味,可做香辛调料。也可以加工成姜干、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渍、酱渍等多种食品,有健胃、去寒和发汗功效。  
    生姜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大约在公元 1世纪传入地中海地区,11世纪传入英国,1585年传入美洲,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亚洲和非洲为主。中国自古栽培,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陪葬物中有姜块。我国广东、浙江、山东为主产区。  
    根据生姜的生长习性可分为二种类型:疏苗型:植株高大,姜块肥大。如山东莱芜大姜。密苗型:长势中等,姜块多。如浙江江爪姜。  
    生姜用老熟的种姜进行播种繁殖,种姜播种后从节上发生新芽,新芽膨大形成母姜,母姜上的腋芽萌动,发出的新芽陆续膨大成子姜,随着子姜的生长,其上腋芽渐渐膨大,形成孙姜。以后还可能生成曾孙姜、玄孙姜等等。  
    生姜喜欢温暖的环境,发芽要求15~18℃以上,食用器官的形成以20~27℃为宜。生姜不耐强烈的阳光,在强烈的阳光下,叶片易枯萎。生姜根系不发达,抗旱力不强,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十分严格。生长期间若水分不足,植株生长不好,水分过多,往往引起植株徒长。  
    生姜生长期长,中国各地多于春季播种,下霜前收获。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于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播种,华北地区5 月上旬至5 月中旬播种。生姜宜选择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播种前要晒种催芽,在苗期要搭凉棚遮荫。生姜很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培土要结合施肥和除草进行,若要采收嫩姜,那么培土要深些。 
    种姜在发芽并长成新植株后,不腐烂,不干瘪,可以采收食用。鲜姜多在霜前采收。                   

                     瓜、果和豆类
… Page 16…  

    番茄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六月柿、喜报三元。果实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   
    番茄起源于秘鲁等地,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番茄根系发达,根系再生能力强,茎半蔓性,分枝性强。番茄的叶茎表面有腺毛,能分泌一种汁液,故有特殊的气味。对某些昆虫如蚜虫有驱避作用。果实为多汁浆果,有圆球、扁圆、椭圆以及洋梨形等形状。成熟的果实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粉红色,还有的呈黄色。  
    番茄按照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二种类型:①有限生长类型:主茎 6~8 片叶后出现第一花序,以后每隔 1~2 片叶着生一花序,最后顶芽分化为花芽,茎不再延伸,出现封顶现象。这种类型植株较矮小,开花结果集中,表现早熟。②无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 7~9 片叶后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隔 3叶着生一花序,主茎不断延伸生长。此类型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偏晚熟丰产。  
    番茄总的来说喜温暖,不耐炎热。从种子发芽到采收果实,要经过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芽分化到开花结果,有一系列的形态的变化及生长发育的时期,每一时期对外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①发芽期: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氧气。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1℃,适宜温度为 20~ 30℃,最高为35℃。②幼苗期: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完全等条件下,可培育出适龄壮苗。此期适宜白天温度为20~25℃,夜温为13~17℃。③开花结果期:适宜的温度为22~26℃,35℃生长停滞,引起落花落果。开花结果期内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协调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以延长结果期。番茄果实的膨大很有规律: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较快,后期又较慢,属于典型的S 形生长曲线。番茄果实的颜色主要有果实中茄红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决定。如果实中含有大量茄红素,则呈红色。如不含茄红素,只含有胡萝卜素,果实就呈黄色。  
    中国华北及江淮地区以春夏栽培为主,如果秋季栽培,后期需保护,如在高山冷凉地区可越夏栽培。东北、西北等地无霜期短,夏季不太炎热,只进行夏季栽培。华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不冷,主要进行秋冬栽培。各地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番茄时,多采取冬春和秋冬两茬栽培。长江流域春番茄一般在冬前11~12月采用加温苗床播种育苗,到清明前后定植到露地,从 5月下旬开始采收,6 月下旬到7 月上旬为盛果期, 7月中下旬为末果期。番茄的前作,在南方各地均为各种叶菜及根菜。后作也为各种叶菜及根菜。在杭州、上海等地,农民于番茄的畦边套种冬瓜、丝瓜效果很好。 
    番茄能耐半干旱,但不耐涝。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宜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种植。在施肥时氮、磷、钾的配合比率为 1 ∶1 ∶2。定植前施有机肥作底肥,配合施入磷、钾肥,深耕细作成高畦。春番茄露地栽培一般在无霜危害的情况下适当早定植,使之早缓苗和早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对病毒病的抗生。定植密度:早熟品种每亩4000~5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3500株。   
    番茄多采用支架栽培,整枝方式主要有二种:单杆式,只留主干,侧枝全部摘除,栽植较密,有利于增加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双干式,除留主杆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其余侧枝摘除。为防止落花落果,可于花期用10~20ppm的2,4…D 浸花或涂花,或用 20~30ppm的防落素喷花。植株生长中后期,下部的老叶也可适当摘除,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番茄生长期间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须配合磷肥、钾肥。雨季注意排水。果实顶部由绿白色转为淡黄至粉红色时采收。进行贮藏或远运,可适当早采。番茄可进行人工催熟,方法是:果实采收后用 2000~3000 ppm 的乙烯利溶液浸果,并放于25℃的环境中,5~7天后果实可转红。番茄在生产过程中,时常产生各式各样的畸形果,对种植效益有一定的影响。番茄果实发育成整齐果或是畸形果,主要取决于花芽分化的质量,如果幼苗在低温、水分足、氮肥多的条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