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怒伤肝,气上逆,过则呕逆,枳梗二陈汤、绀珠正气天香汤,热者柴陈汤。忧伤 
肺,其气聚,过则喘促,苏子降气汤、分气紫苏饮;噎膈者,暂用五膈宽中散。悲伤心胞 
及肺系,其气急,过则为狂者,枳壳煮散、升阳顺气汤。思伤脾,其气结,过则痞满,退热 
清气汤、温胆汤、木香化滞汤、木香枳术丸。此四者皆冷邪气郁结,多见有余之证。又逸则 
气滞,亦令气结,轻者行动即愈,重者橘皮一物汤。 
结为积聚散虚中, 
气结为五积、六聚、 瘕、疝气、大实痛等疾,暂用盐 
煎散、阿魏撞气丸、木香 
分气丸、大黄备急丸。气散则中虚,倦怠无力,短气不足以息,宜调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 
;自汗喘急者,养正丹。俗云∶气无补法。不思气虚不运,邪着为病,不补气何由行?且 
如喘嗽气鸣,以枳、梗、姜、橘、苏、桂调其气,以星、半、细辛豁其痰,而终不下降者, 
气之所藏无以收也,必佐以补骨脂补肾,则气始归元。经曰∶结者行之,散者益之是也。 
走注眩晕吞酸噎; 
素无积者,浊气入荣卫,则攻刺肩背四肢。有积者,浊气滞胸腹肠胃胁肋,着于 
一处则眩晕呕吐,吞酸噎膈,痞痹泄泻,心腹绞痛,流气饮子主之,或木香匀气散、栀姜饮 
、古萸连丸、栀萸丸、清膈苍莎丸选用。 
胸膈痹肿二便难, 
胸膈痞塞,枳梗汤。胸痹气塞,枳橘汤。浮肿,木香流气饮。大便难,三和散 
、四磨汤、秘传降气汤。燥者,麻子仁丸。热者,小承气汤。如壮盛人,气闭胸满,百药不 
效者,五香连翘汤。小便闭者,五苓散。 
兼血兼痰宜审别。 
血凝则气亦滞,四物汤加香附、侧柏叶。挟瘀血,加桃仁、红花,或复元通气散 
痰壅则气逆,顺气导痰汤、苏子降气汤,甚者,稀涎散,微微吐之。 
治分痰积少与多,降火清心尤妙诀。 
不问内伤外感,久皆郁热滞为痰积,况七情之火,无日不起,五味之偏,无日不 
积,此丹溪、河间力主为火也。虽然七情总发于一心,七气总隶于一气,气,阳也,动则为 
火,故以降火、化痰、消积分治,量其所禀浓薄而加减之。大概气虚,四君子汤;气实,古 
乌附汤为主。火多,合黄连解毒汤,加知母、枳壳;痰多,合二陈汤;积多,合平胃散;痛 
,加玄胡 
索、青皮、莪术;寒,加官桂、吴萸;便闭,加木香、槟榔;男子血虚及妇人胎产气疾,合 

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
属性:诸血先须分各经,逆则上行顺下行; 
血乃水谷之精变成,生化于脾,生息于心,藏于肝,布于肺,施于肾,脉络脏腑 
、耳目手足,资为运用。然阴道易亏,一有感伤,调理失宜,以致阳盛阴虚,错经妄行。火 
载则上升,挟湿则下行。是以上溢清道,从鼻而出为衄;留滞浊道,从胃脘而出为咳唾;渗 
入肠间,从下部而出为血痢;结于肠胃,则成积而为血瘕。分经言之,呕吐,胃也;咳、唾 
、衄,肺也;痰带血,脾也;咯血,系肾也;溺血,小肠、膀胱也;下血,大肠也;牙宣, 
胃或肾虚炎也。又血从汗孔出者,谓之肌衄;从舌出者,谓之舌衄,心与肝也;从委中穴出 
者,谓之 血,肾与膀胱也。大概逆行难治 
,顺行易 
治。 
外证有潮夜反重, 
无潮者轻,有潮者重,潮盛脉大者死。然瘀血亦能作潮,日轻夜重者,血属阴也 
。如九窍出血,身热不卧者,即死。 
量人虚实气须清。 
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故凉血必先清气,知血 
出某经,即用某经清气之药,气凉则血自归队。若有瘀血凝滞,又当先去瘀而后调气,则其 
血立止。或元气本虚,又因生冷劳役,损胃失血者,却宜温补,敛而降之,切忌清凉,反致 
停瘀胸膈不散,量之。 
外感积瘀宜凉(血散火之)剂 
外感四气邪传经络,误汗、误下,以致邪逼经血妄行。风证,色青多鼻衄者,金 
沸草散去麻黄,加桔梗、枇杷叶、桑白皮,或参苏饮加黄芩。寒证,色黯鼻衄点滴者,九味 
羌活汤、麻黄升麻汤。暑热逼血,色红,甚则黑者,茅花煎汤,调五苓散;暑毒攻心呕血者 
,枇杷叶散去丁香,加黄连。湿证,色如烟尘,多下血者,胃风汤、当归和血散。时毒,身 
热吐脓者,阳毒升麻汤。积热,因饮酒炙爆,蓄热三焦者,黄连解毒汤、黄连枳壳二味 
汤、龙 
脑鸡苏丸、四生丸、大金花丸、槐角丸。瘀血,因打扑损伤,瘀聚胸膈者,犀角地黄汤、 
桃仁承气汤。 
内伤滋(阴温)补火自平; 
内伤七情,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暴怒伤肝,不能藏血;积忧伤肺,过思伤脾, 
失志伤肾,皆能动血。治宜开痰行气,二陈汤加酒红花、升麻、归身、黄连。虚者,加参、 
术及附子一片;热者,加山栀、牡丹皮、茜草、生地、木香;气急者,加栝蒌仁、桔梗;劳 
心无汗者,茯苓补心汤,有汗者,归脾汤;素郁者,清肝解郁汤;气壅者,苏子降气汤。如 
失血后被七情,四物汤加木香、槟榔;阴虚者,去木、槟,加玄参、黄柏、枳壳。内伤饮 
食生冷、滞胃清道、气浊血乱者,理中汤加干葛、川芎。治衄能分阴阳,定血脉。冷晕倒者 
,加桂、附。伤酒吐血者,四君子汤加干葛、川芎、山栀。内伤劳役,气虚火盛者,单人参 
汤,或四君子汤加蒲黄、人乳、藕节。伤力吐血者,猪肝蘸白芨末食,或花蕊石散。内伤气 
散,汗出污衣,甚如血 染者,黄 建中汤、 
或男胎发烧灰饮之。 血,十全大补汤。内伤思虑色欲,血 
衰火燥者,滋阴降火汤、加味逍遥散、节斋四物汤、肾气丸。 
吁嗟男女血为 , 
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胎也。凡寒热、蜷挛、痹痛、瘾疹、搔痒、 
好忘、好狂、惊惕、迷闷、痞块、疼痛、癃闭、遗溺等证,及妇人经闭、崩中、带下,皆 
血病也,通用四物汤。凉血,心,加黄连;小肠,山栀仁、木通;肺,加芩;大肠,实芩 
;肝,加条芩;胆,加黄连;肾、膀胱,加黄柏;脾,加生地;胃,加大黄;三焦,地骨皮;心胞络,牡 
丹皮。清气,心与胞络,加麦门冬;肺,加枳壳;肝,加青皮、柴胡;脾,加白芍,胃,加石膏、干葛, 
大肠、三焦,加连翘;小肠,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瘀血,加红花、桃仁、韭汁、童便以行之。血 
来暴者,加薄荷、玄参以散之。血不止者,加蒲黄、京墨、茅根。久不止者,加升麻引血归经。血 
止后,加炒黑干姜,引血还元。血虚,加龟板;血燥,加人乳。 
保全脾胃可长生。 
血病每以胃药收功,胃气一复,其血自止。他如呕吐后发热,及伤寒汗下后发热 
,但用调和胃气,自然热退,可见脾胃能统气血。 

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
属性:痰分新久内外邪, 
痰乃津血所成,随气升降,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内外感伤,则壅逆为患。新 
而轻者,形色青白稀薄,气味亦淡;久而重者,黄浊稠粘凝结,咯之难出,渐成恶味,酸 
腥臊咸苦。但痰证初起,头痛发热;类外感表证,久则潮咳夜重,类内伤阴火。又痰饮流注 
,肢节疼痛,类风证,但痰证胸满食减,肌色如故,脉滑不匀不定为异耳。 
游溢诸经主病赊。 
人知气血为病,而不知痰病尤多。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 
湿痰。若挟食积瘀血,遂成窠囊痞块,又名食痰。留于胃脘,多呕吐吞酸嘈杂,上冲头面烘 
热,名曰火痰。若因饮酒,干呕嗳,臂胁痛,又名酒痰。升于肺,多毛焦面白如枯骨,咽干 
口燥,咳嗽喘促,名曰燥痰,久为老痰、郁痰。又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 
迷于心,多怔忡颠狂,梦寐奇怪,名曰热痰。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 
动昏涩,耳叶搔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症,名曰风 
。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虚痰。凡浑身习习如 
虫行,或身中结核不红不肿,或颈项结核似 非 ,或走马喉痹,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 
噎塞烦闷,或背中常有一点如冰冷痛,或心下冰冷时痛,或四肢肿硬似痛非痛,或骨节刺 
痛无常处,或吐冷涎绿水黑汁,或大小便脓,或关格不通,以至痨瘵荏苒,妇人经闭,小儿 
惊搐,皆须先去败痰,然后调理。他如斗家胸骨扑伤,刺痛不已,散血之剂罔功,续以自 
己小便饮之,须臾吐痰,其痛立止。百病兼痰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