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炎升降与滋益; 
气分虚热,清心莲子饮,甚者龙脑鸡苏丸,久者,宜升阳以散之,小柴胡汤合四 
君子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或疑补中益气何以治热?孰不知热因热用,温能除热之 
理。盖大热在上,大寒必伏于内,温能退寒以助地气。地气者,在人乃胃之生气,使真气旺 
而邪热自退。血分虚热,四物汤加芩、连、山栀,或为丸服。久则滋阴以降之,秦艽扶羸汤 
,或古归 汤、滋阴降火汤。蒸热者,加味逍遥散、坎离丸。气血俱虚热,升阳滋阴兼用, 
十 
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俱加知母、黄柏。然虚主热久必脾胃不和,三白汤、参苓白术散调之 
。 
风痰湿热常相兼,变证多端难执一。 
风热、风甚生热者,兼治风热;或热甚生风者,治其热而风自消。凡头目肿痛, 
眩晕眼昏,目赤耳聋,鼻塞,口燥舌干,牙宣牙肿,斑疹之类,皆风热炎上之所为也。初 
起上攻者,川芎茶调散、至宝丹、四神丹、上清丸;久而下注血衰者,肾气丸加知母、黄柏 
,或当归龙荟丸、四生散。痰热者,因痰生热,或因热生痰。凡咽痛喉闭,膈噎胸痞,癫狂 
惊悸,怔忡健忘之类,皆痰火滞中之所为也,小调中汤,大调中汤。湿热者,因湿生热,或 
因热生湿。凡泄泻下痢,水肿鼓胀,黄胆,遗精白浊,疝痛腰痛,香港脚之类,皆湿热下 
流之所为也,治见各条。丹溪治湿热,上焦黄芩,虚者天、麦门冬代之;中焦黄连,虚者白 
术、茯苓、葛根代之;下焦草龙胆、防己、黄柏,虚者,肥人苍术、南星、滑石,瘦人牛膝 
、槟榔、桃仁、红花。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此风热、痰热、湿热,乃百病之根本也。 

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
属性:诸虚专要辨阴阳, 
血阴而气阳也。有暴虚而无伤损者易复,有虚而亏损者亦可补益,惟久虚而伤 
坏者,必保养仅可半愈。大概虚脉多弦,弦濡大而无力者,为气虚;脉沉微无力,为气虚甚 
;脉弦而微,为血虚;脉涩而微,为血虚甚;或寸微尺大而紧者,血虚有火。多汗又形肥而 
面浮白者,阳虚;形瘦而面苍黑者,阴虚。 
食少神昏精不藏;腰背胸胁筋骨痛,潮汗痰嗽是其常; 
此虚证也。但见一二便是。 
外因新损容易复, 
外因感寒,久则损阳,自上而下,一损于肺,则皮聚毛落;二损于心,则血脉 
虚少,不荣脏腑,妇人月水不通;三损于胃,则饮食不为肌肤,治宜辛甘,若淡过于胃,则 
不 
可治矣。感热久则损阴,自下而上,一损于肾,则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二损于肝,则 
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于脾,则饮食不能消克,治宜酸苦,若咸过于脾,则不可治矣。又不 
内外因,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则损脉;疾走恐惧,汗出于肝,则损筋;摇体劳苦,汗出于 
脾,则损肉;饮食饱甚,汗出于胃,则损肠;持重远行,汗出于肾,则损骨,治宜酸苦 
,若辛散于心,则不可治矣。抑论心肺损而色惫汗多者,为阳虚;肝肾损而形痿汗多者,为 
阴虚。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补其荣血;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是以古方,肺损证见,四君子汤;心损证见,四物 
汤;心肺俱损者,八物汤;心肺及脾胃俱损者,十全大补汤;肝肾俱损者,牛膝丸。杂证 
新虚梦遗者,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四肢烦热酸疼,心悸腹痛者,小建中汤;汗多力少, 
筋骨拘急者,黄 建中汤;汗多脉暴结者,炙甘草汤;暴损气虚,有汗潮热者,补中益气汤 
,气虚无汗潮热者,人参清肌散;暴损血虚,有汗潮热者,人参养荣汤;血虚无汗潮热者, 
茯苓补心汤;暴脱血者,益胃升阳汤;潮汗痰嗽者,黄 益损汤加半夏;大病后,食减盗 
汗者,参苓白术散加黄 、当归。 
劳欲久虚成内伤。 
内因五劳、六极、七伤,积虚成损,积损成伤,经年不愈者,谓之久虚。五劳应 
五脏, 
六极即六欲应六腑。盖心劳曲运神机,则血脉虚而面无色,惊悸梦遗盗汗,极则心痛咽肿。 
肝劳尽力谋虑,则筋骨拘挛,极则头目昏眩。脾劳意外过思,则胀满少食,极则吐泻肉削, 
四肢倦怠,关节肩背强痛。肺劳预事而忧,则气乏,心腹冷,胸背痛,极则毛焦津枯,咳嗽 
哄热。肾劳矜持志节,则腰骨痛,遗精白浊,极则面垢脊痛,此五劳应乎五极者也。若原因 
腑 
虚,以致脏虚,脏腑俱虚,视听已衰,行步不正,名曰精极,令人精浊茎弱核小,故又曰六 
极,极即伤也。七伤者,惟原劳极之由,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 
行伤肝,房劳思虑伤心肾则阴血虚,劳役饥饱伤胃腑则阳气虚,此伤证之至要也。阴虚, 
四物汤、二宜丸、肾气丸。火动外潮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或滋阴降火汤丸、加味逍遥 
散、补阴丸;火燥甚者,大补阴丸、单天门冬膏。阳虚,四君子汤、保元汤。火衰中寒身冷 
者,鹿茸大补汤、苁蓉散、加减内固丸、三仙丹、温肾丸、腽肭补天丸、斑龙丸。阴阳俱虚 
,八物汤、固真饮子或丸、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苁蓉、附子、半夏、麦门冬,或八 
味丸。有火者,二至丸、异类有情丸。心虚,人参固本丸、梦授天王补心丹、朱子读书丸; 
肝虚,天麻丸、鹿茸四斤丸;脾虚,参苓白术散、橘皮煎丸、苍术膏、白术膏、参苓造化糕 
、太和膏;肺虚,单人参膏、单五味子膏;肾虚,小菟丝子丸、玄菟固本丸、三味安肾丸、 
太极丸。 
调和心肾养脾胃, 
不论阴阳损伤,皆因水火不济,火降则血脉和畅,水升则精神充满。或心肾俱虚 
,或心脾俱虚,或心肝俱虚,或肺肾俱虚,或五脏俱虚,但以调和心肾为主,兼补脾胃, 
则饮食进,而精神气血自生。调和心肾,虚中有热者,古庵心肾丸;虚中有寒者,究源心肾 
丸;不受峻补者,归茸丸、瑞莲丸、冷补丸;兼补脾胃,二神交济丹、还少丹、天真丸、返 
本丸。 
挟热与气细酌量; 
虚者,下虚也。热者,上热也。又言虚实者,正气虚邪气实也。心劳邪热,则口 
舌生疮,语涩肌瘦;肝劳邪热,则胁痛关格不通;脾劳邪热,则气急肌痹多汗;肺劳邪热, 
则气喘面肿,口燥咽干;肾劳邪热,则尿赤阴疮,耳鸣溺闭。三白汤主之。心热,加黄连、 
木通、麦门冬、生地;肝热,加黄芩、防风,当归、龙胆草、赤芍;脾热,加山栀、石斛、 
升麻;肺热,加知母、桑白皮、秦艽、葶苈;肾热,加玄参、赤茯、车前子、生地。更参积 
热门虚火治法。挟气者,交感丹。古庵云∶心肾主血,心恶热而肾恶燥,则清热润燥之药, 
是补心肾而泻肺脾也。肺脾主气,肺恶寒而脾恶湿,则温寒燥湿之药,是补肺脾而泻心肾也 
。《局方》概用辛香燥剂,以能健脾进食。然阴血消而心肾损,以致虚极火炎,面红发喘, 
痰多,身热如火,趺肿溏泄,脉紧不食者,死。噫!凡虚皆阴血、阴气虚也,若真阳虚,亦 
不可治。 
从来养性延年药,只是中和效更长。 
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温存以养,使气自充,非温药峻补之谓也。精不足 
者,补之以味。乃天地自然之味,非膏粱之谓也。今人,无病贪补而致病者有之;有病贪补 
而 
不根据证用药,反增痰火者有之,非惟不足却痰延年,亦非养心、养性之道。且少年欲火正炽 
,尤宜戒补;中年以后,必资药饵扶持者,亦须量体,宁从缓治,不可责效目前,反致奇疾 
。大概肾虚者,琼玉膏、还元秋石丸、延年益寿不老丹;耳目衰者,还元丹、四圣不老丹、 
松柏实丸;肾虚无火者,何首乌丸、却老乌须健阳丹;肾虚有火者,八仙添寿丹;羸瘦者, 
大造丸、紫河车丹;血疾者,女贞丹、柏叶煎、柏脂丸、秤金丹;风疾胃火者,松脂丸、松 
梅丸;风疾无火者,仙人饭;痰火溺涩者,茯苓煎;气弱者,单人参膏;血燥者,单天门冬 
膏、地黄膏;脾虚者,白术膏;脾肾俱虚者,加味苍术膏。此皆养性延年之药,亦必因病选 
用。 

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
属性:沉痼大补(气血)暖胃脾, 
人身真阳耗散,脾胃虚弱,加以食啖生冷,嗜欲过度,以致脏腑停寒不散,谓之 
沉寒;积冷不解,谓之痼冷,宜十全大补汤、鹿茸大补汤,加姜、桂、雄、附以滋气血,补 
暖下元。若原只因生冷伤脾者,四柱散、附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