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芥、玄参、山栀仁、菊花为佐。里证,肥人多风虚者,防风一字散、四生散、补肝散、还睛 
丸。瘦人血虚挟风者,通血丸、明目地黄丸、滋阴地黄丸、熟地黄丸。通用羊肝丸。久甚者 
,退翳丸、活命羊肝丸。 
古人只消一(火)字了; 
眼不过虚实而已。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珠五色花翳 
, 
肾虚火也;神光青睛被翳,肝虚火也;赤脉瘀血贯目涩痛,心火自甚也。故童子水在上,则 
视明了;老人火在上,则视昏 。实火气有 
余,宜前 
风热药中,加枳壳、杏仁以破气;虚火血不足,宜前养阴药中,加知母、黄柏以降火。黑 
睛有翳者,倍之。盖散有余之火,在于破气;降不足之火,在于养阴。 
阳衰火少却宜温, 
或劳欲过度,或凉药过多,以致浑身手足麻木,九窍不利,两目紧急,青白坠见 
大,视物无力者,宜补阳汤、黄 汤,或加黄柏,或菊睛丸。经曰∶壮水之源,以镇阳 
光,滋阴是也;壮火之主,以消阴翳,养阳是也。今人不分阴阳,专以龙脑辛香石药搽点, 
而不知辛散损明,悲夫! 
外治点洗要手巧。 
凡暴赤肿,血壅气凝者,一时连点三五次亦可,如气血稍虚者,宜服药以塞其源 
,药水洗之。生有云膜,方可用点,若无翳膜,纵久,但可洗之,却忌过用凉药冷洗,冰 
血开化为水。至于针刀火烙,古人忌用,惟太阳经热,生偷针痣,可刺去血。如烂翳用茜草 
根烧灰,灯心草蘸点之,须臾大痛,以百节草刮去。他如金针拨转瞳人等法,另是一家传授 
。 
耳 
耳聋虚热分新旧, 
新聋多热,少阳、阳明火多故也,宜散风热、开痰郁之剂;旧聋多虚,肾常不足 
故也,宜滋补兼通窍之剂。脉症以肾为主,迟濡为虚,浮动为火,浮大为风,沉涩为气, 
数实为热。 
两胃怒左相火右; 
浓味动胃火,则左右俱聋;愤怒动胆火,则左耳聋;色欲动相火,则右耳聋。三 
者,愤怒为多。 
痰火风湿(气)闭可通, 
痰火,因膏粱胃热上升,两耳蝉鸣。热郁甚,则气闭渐聋,眼中流火,宜二陈汤 
加黄柏、木通、 蓄、瞿麦。因酒者,通圣散加南星、枳壳、大黄,或滚痰丸。风聋,因风 
邪入耳,必内作痒,或兼头痛。风热或因郁者,防风通圣散,先将大黄酒煨,又酒炒三遍 
,后人诸药俱用酒炒煎服。风壅连头目不清者,清神散。风虚者,排风汤、桂香饮、芎芷 
散。湿聋,因雨水浸渍,必内肿痛,凉膈散加羌活、防风,俱用酒炒,或五苓散加陈皮、枳 
壳、紫苏、生姜。湿痰,神芎丸。湿热挟气,木香槟榔丸。气聋,因脏气厥逆,上壅入耳 
,痞塞不能,必兼眩晕。实人因怒者,当归龙荟丸;虚人因思者,妙香散。忧滞者,流气饮 
子加菖蒲;上盛下虚者,秘传降气汤加菖蒲。 
虚劳精气脱难救。 
虚聋,因久泻,或大病后,风邪乘虚入耳,与气相搏,嘈嘈而鸣,或时眼见黑花 
。阴虚者,四物汤加知、柏、菖蒲、远志,或肾气丸加磁石、故纸、菟丝子、黄柏。阳虚者 
,八味丸、益肾散、磁石汤。劳聋,昏昏聩聩 
,瘦瘁乏力。因劳力脱气者,补中益气汤加菖蒲;有火者 
,加 
知、柏、茯苓;因房劳脱精者,人参养荣汤加知、柏,或补骨脂丸。如久聋,肾虚气虚,绝 
不闻者,难治。 
耳鸣乃是聋之渐, 
惟气闭多不鸣便聋。风热鸣者,解毒汤加生地、知母,或通圣散;痰火鸣甚,当 
归龙荟丸;挟湿,神芎丸,或青木香丸;肾虚微鸡,滋肾丸。气虚,四君子汤下;血虚,四 
物汤 
下;阴虚,虎潜丸。 
停脓疼皆风热凑; 
耳,原有油液,风热搏击结核,鸣欲聋者,外用生猪脂、地龙、锅煤等分,姜 
汁和丸枣核大,绵裹入耳,令润挑去;重者,内服柴胡聪耳汤。脓耳,风热上壅,流脓, 
外用枯矾五分,陈皮、胭脂俱烧灰各二分,麝五厘,为末,吹耳;重者,内服犀角饮子。耳 
疼如虫走者,风盛;干痛者,风热或属虚火;有血水者,风湿。外用蛇蜕烧存性为末吹入 
,或枯矾末亦可。疼甚,用吴萸、乌头尖、大黄捣烂, 足掌心。重者,内服东垣鼠粘子汤 
。 
大要调气与开关(窍), 
肾,水窍,耳而能闻声者,水生于金也。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听声。 
凡治诸聋,必先调气开郁,间用磁石羊肾丸开窍。盖聋皆痰火郁结,非磁石镇坠,乌、桂、 
椒、辛、菖蒲辛散流通,则老痰郁火何由而开?然亦劫剂也,愈后以通圣散和之可也。 
外治暴聋亦可透。 
暴聋,用甘遂为丸塞耳,内服单甘草汤;稍久,用松香五钱溶化,入巴豆二十粒 
,葱汁捣丸,绵裹塞耳,左聋塞右,右聋塞左,双聋次第塞之。冻耳,用榄核烧灰,油调搽 
;如烂,贝母末干糁。百虫入耳,用清油灌入,口吸气,久自出。如蜒蚰入耳,用信花、雄 
黄各一钱为末,先用一字点耳中,次用猫尿灌之,取猫尿以生姜擦牙自出。又方用琴弦一段 
,将弦头略软二分,蘸驴胶,入耳粘出。凡卧不宜浓被覆塞耳气,久则不通,故养生者,常 
摩耳廓,以防聋也。 
鼻 
鼻塞须知问久新, 
鼻窍于肺,而能知香臭者,心也。人身水升火降,荣卫调和,则鼻司呼吸,往来 
不息而已。苟或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火郁清道,则香臭不知。新者,偶感风寒,鼻寒声 
重,流涕喷嚏,宜以风寒治之,九味羌活汤、参苏饮、消风百解散。久则,略感风寒,鼻塞 
等证便发,乃肺伏火邪,郁甚则喜热恶寒,故略感冒,而内火便发,宜清金降火,兼通气 
之剂,凉膈散加荆芥、白芷,或川芎石膏散。又有不必外感,四时鼻塞干燥,不闻香臭,宜 
清金降火消痰之药,清气化痰丸、上清丸。古方,鼻塞甚者,御寒汤、澄茄丸;不知香臭者 
,通气汤;内有硬物者,单南星饮、贴囟荜茇饼,外用石菖蒲皂角等分为末,绵包塞鼻,仰 
卧片时;虚寒者,通草丸。 
久成鼽衄渊流津; 
鼻乃清气出入之道,清气者,胃中生发之气也。鼻塞久则气壅不转,热郁于脑, 
清浊混乱,为鼽、为衄、为渊。鼽者,鼻流清涕,热微,二陈汤加芎、归、细辛、白芷、防 
风、羌活、桔梗等分,姜煎,入薄荷少许。久不止者,芷荑散去薄荷,加荆芥、黄芩、神曲 
、南星、半夏等分,食后煎服,外用细辛膏。渊者,鼻流浊涕,热盛,金沸草散倍黄芩,入 
凤凰壳一枚,烧存性调服。肺风,消风散加发灰。肺火流涕,咳吐脓血,桔梗汤、人参平肺 
散。胆移热于脑,流涕浊臭,防风通圣散加薄荷、黄连,或芷荑散,外用苍耳根、茎、苗子 
烧灰,醋调涂鼻内。有流臭黄水者,甚则脑亦作痛,俗名脑砂。有虫食脑中,用丝瓜藤近根 
五尺,烧存性为末,酒调服;虚者,川乌散,外用白牛尾毛、橙叶等分为末,吹鼻中;倘有 
血出,加山栀亦不妨。衄者,鼻流清血,鼻渊久则必衄,防风散主之,详后衄血。 
伤酒鼻 伤热痛, 
鼻,准头红也,甚则紫黑。因饮酒血热入肺,复被风 
寒郁久,则血凝浊而色赤 
,或不饮者,乃肺风血热。俱宜四物二陈汤去半夏,加红花,黄芩,水煎入酒少许,调五灵 
脂末服,气虚加黄 。常宜服单山栀丸,或黄连阿胶丸,间用升麻和气饮,吞泻青丸以除病 
根。外用黄连末、天吊藤烧灰,桐油调敷,或硫粉散。鼻痛,因风邪入鼻,与正气相搏,鼻 
道不通故痛,藿香正气散、祛风通气散。有痰水冲肺者,鼻膈隐痛,二陈汤加黄芩、山栀、 
桔梗、麦门冬。 
鼻疮鼻痔热同因; 
轻为鼻疮,重为鼻痔,皆肺热也。鼻中生疮者,枇杷叶煎汤候冷,调消风散,食 
后服,忌煎、炒、姜、蒜热物。外用辛荑为末,入脑、麝少许,绵裹塞鼻。鼻痔,肺气热极 
,日久凝浊,结成 肉如枣,滞塞鼻瓮。甚者,又名鼻 
,宜防风通圣散,加三棱、海藻末调服。外用辛荑为君,细辛、杏仁少许为末,和羊髓 
、猪脂熬膏候冷,入雄黄、白矾、轻粉、麝香少许为丸,绵裹塞鼻,数日即脱。甚者加 砂 
少许,或瓜矾散亦妙。又食积热痰生痔者,单苍耳丸,内服外敷,最消食积;或用白矾二钱 
,细辛一钱,白芷五分,为末塞鼻。 
疏风降火真要法, 
风寒外感者,温以散之。风热有自内郁者,或外感久则郁而为热,或内因饮食 
、衣服过暖,肝热生风,亦鼻塞流涕,宜降火清金。 
久宜养血补肾真。 
凡鼻涕鼽、渊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