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四七汤、苏子降气汤、团参饮子、古橘甘散、古橘姜丸、加减三奇汤选用。 
痰咳胸满水咳悸, 
痰咳,痰出咳止,胸膈多满。经曰∶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湿在心,谓之热痰; 
湿在肝,谓之风痰;湿在肺,谓之气痰;湿在肾,谓之寒痰。惟湿痰入胃,上干于肺,则必 
作咳,宜千缗汤、坠痰丸、半瓜丸选用。痰郁肺经,咳则涎多,或结胸者,二陈汤加枳、梗 
、栝蒌、黄芩、贝母,甚者鹤顶丹。痰积流入肺脘,久咳不得睡者,兜铃丸。痰因火动者 
,二陈汤加芩、连,或清气化痰丸。痰因宿食者,化痰丸。痰因酒湿者,蜂姜丸。全因酒者 
,瓜连丸。如痰甚,能食便闭者,小承气汤下之;不能食便闭者,浓朴汤,或滚痰丸疏导之 
。水咳,因饮茶水停蓄为涎上涌,身热胸满,怔悸者,小青龙汤;身寒胁硬者,玄武汤;结 
胸者,小半夏汤;大便闭者,十枣汤;小便涩者,五苓散(详伤寒水证)。 
瘀血碍气胀且腥; 
瘀血咳,则喉间常有腥气。轻者,泻白散加生地、山栀、牡丹皮、麦门冬、桔梗 
;重者,桃仁、大黄。姜汁为丸服。或因打损劳力伤肺,遇风寒则咳,或见 
血紫黑色者,四 
物汤去芎,加大黄、苏木为末,酒调服,利去心肺间瘀血即止,后服人参养荣汤调理。肺胀 
满,即痰与瘀血碍气,所以动则喘急,或左或右,眠一边不得者是,四物汤加桃仁、诃子、 
青皮、竹沥、姜汁。若虚胀喘者,单人参膏、古百花膏。有水停蓄胀者,饮水则逆转不入, 
三白汤加泽泻、桔梗、五倍子。若因火伤极,无水以升而胀者,必干咳无痰,诃黎丸含化, 
以诃子有收敛降火之功,危哉! 
治分新久求其本, 
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 
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其又有 
七情气逆者,则以枳壳、香附顺气为先;停水宿食者,则以南星、槟榔分导为要。气血虚者 
,补之、敛之。苟不治本,而浪用兜铃、粟壳涩剂,反致缠绵。况肺为娇 
脏,易寒易热,虽 
人参平药,惟气虚最宜,若肺热有火,及风邪初盛者,俱宜沙参或玄参代之 
,故咳不拘于寒 
也。 
久甚还将脾肾宁。 
久咳曾经利下及劳倦饥饱,以致肺胃寒而饮食少进者,只理脾而咳自止。然肾为 
气脏,咳嗽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乃肾虚气不归元,宜所服药中加补骨脂、 
五味子,或三味安肾丸。阳虚者,肾气丸;阳虚者,黑锡丹以镇之。凡咳至肺胀及咽疮失音 
者,必死。 
x霍乱x 
霍乱暑湿干三种, 
一种暑霍乱,即湿霍乱,但此疾夏秋惟甚,纵寒月亦多由伏暑,故名。一种湿霍 
乱,有声有物。一种干霍乱,有声无物。治见三卷。 
病本中焦湿热壅; 
标因外感四气,或日间感热、夜间受冷,或内素郁热,外又感寒,一时阴阳错乱 
;然病本因饮食失节,或酥酪酒浆生冷,以致湿热内甚,中焦脾土失运,当升不升,当降不 
降,是以上吐下泻,脉多伏绝。又有挟七情郁气,痰涎聚膈,痞塞不通者,外见痰喘眩晕 
,亦必由伤饮食为之根也。 
心腹卒痛或热寒, 
先心痛者,则先吐;先腹痛者,则先泻;心腹俱痛者,则吐泻俱作。轻则吐泻而 
已。凡吐泻时,切不可与谷食,虽米汤,一呷咽立死,必待吐泻尽,过半日饥甚,方可渐 
食稀粥。偏阳分,则多热而渴;偏阴分,则多寒而不渴。 
痰喘烦渴却可恐; 
痰喘、二陈汤、加味半硫丸。虚烦不眠,既济汤。烦渴,九君子汤、桂苓甘露饮 
。大渴大躁大汗遗尿者死,回生散、养正丹救之。 
转筋舌卷囊缩危, 
阳明胃与大肠,以养宗筋。暴吐暴泻,津液骤亡,小筋失其所养,故轻者两脚转 
筋而已,重者遍体转筋,手足厥冷,若欲绝者,仓卒之际,宜以盐填脐中,灼艾不计壮数, 
虽已死,而胸中有暖气者,立苏,急用茱萸散加小茴、甘草、苏叶煎服,再研生蒜涂脚掌心 
,虽昏危入腹者,亦效。如血热转筋不已者,四物汤加黄芩、红花,或苍术、南星。水药 
不入者,古椒豆散。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如舌卷囊缩转筋入 
腹者,死。 
分利升降消食冗。 
霍乱乃湿热兼风木为害,治宜散风寒,利湿降火,故四时通用藿香正气散,为散 
风寒湿之要药。寒月厥冷,脉沉不渴者,五积散、理中汤、古姜附汤;暑月烦渴者,黄连香 
薷散冷服,俱宜合五苓散,以分消上下,或更合益元散降火尤妙,此皆分利法也。又当引清 
气上升,使浊气自然下降。吐泻未彻者,宜用二陈汤加芎、芷、苍术、防风,探吐以提其气 
。如吐涌不止,宜所服药中加木瓜、槟榔,以降其气。又有可下者,但不可纯用凉药。挟七 
情者,七气汤、古参萸汤。伤饮食者,红丸子、保和丸,俱姜汤送下。通用四君子汤,有汗 
,加桂枝;无汗,加麻黄;吐利转筋,腹痛体重,脉沉细,加白芍、良姜;四肢拘急,脉沉 
迟,属少阴,加姜、附、浓朴;吐利转筋,胁痛脉弦者,木克土也,平胃散加木瓜,或小建 
中汤加柴胡、木瓜;四肢厥冷,脉微缓,属厥阴者,小建中汤,加当归、附子。 
x心脾痛x 
厥心痛先问久新, 
真心痛,因内外邪犯心君,一日即死。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之胞络,或他脏邪 
犯心之支脉,谓之厥者,诸痛皆少阴、厥阴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也。新者,身既受寒, 
口又伤冷,郁遏元阳,宜草豆蔻丸、鸡舌香散温散之,或神保丸温利之。 
稍久寒郁为热,或 
因七情者,始终是火,此古方多以苦寒泻火为主,辛热行气为向导也。 
痛甚发厥有二因; 
寒厥,外因风寒客背之血脉,背俞与心引痛,暴发手足厥逆,冷汗甲青,似伤寒 
阴厥,古姜附汤、三味玄胡散;热痛,内因酒食积热,痰郁发厥,手足虽冷而身热,甚则 
烦躁吐逆额汗,古玄金散、三味川楝散、莎芎散,甚者,大承气汤下之,后服枳术丸。 
七情怔悸虫不定, 
九种∶悸痛、虫痛、来去痛、疰痛、饮痛、食痛、风痛、冷痛、热痛。悸痛,内 
因七情,轻则怔忡惊悸,似痛非痛,妙香散、四七汤、小草丸,热者连附六一汤;重则两 
目赤黄,手足青至食,即真痛,不治。虫痛,湿热生虫攻心,痛发难当, 
痛定能食,饥则临 
沐,灵槟散、乌梅丸、化虫丸选用。 
痰火来去疰昏神。 
来去痛,肺郁痰火,劳心则发热者,栀姜饮、蜡矾丸;痰积,白螺壳丸;痰火, 
坠痰丸。疰痛,卒感恶忤尸疰,素虚者,肾经阴气上攻,神昏卒倒,苏合香丸;痛引痛伛偻 
者,沉香降气汤,或五苓散倍桂,韭汁为丸,小茴煎汤下;素实者,肾火上攻,小承气汤; 
痨瘵尸疰者,紫河车丹。 
胃脘脾痛伤饮食,腹胀便闭呕频频; 
胃脘当心而痛,脾脏连心而痛,《局方》云∶即心痛。盖厥痛亦少,脾胃痛多。 
且七情四气归脾,虫痛,攻脾入胃;痰瘀,脾胃所主;但心痛,因伤思虑;脾胃痛,因伤饮 
食。胃痛,善噎两胁咽膈不利;脾痛,舌强喜呕腹胀,二便不通。古方,实痛 
以黄连治心,山 
栀治胃;虚痛以参、归、小草治心,丁、砂、豆蔻治胃,亦未尝混。大概,伤水饮聚涎,心 
痛如刺者,温胆汤加白术;伤食生冷,遇热食暂散者,香苏散加生姜、菖蒲、半夏、枳壳, 
或人参养胃汤加肉桂、吴萸,或木香化滞汤、感应丸。凡心痛,数日不食无妨,痛止恣食即 
发。胃火,栀姜饮;胃寒,乌药沉香汤;上热下寒者,古栀附汤。脾痛,海石散、古二胡散 
;风冷,抽刀散、蟠葱散、烧脾散、二炒香良散;湿者,小胃丹;噎呕,五膈宽中散;腹胀 
,浓朴温中汤;连胁痛,复元通气散;痰滞便闭,顺气导痰汤;气聚便闭,三和散、四磨汤 
;小便闭,通灵散。又有心脾俱痛者,手拈散。 
外感三般风冷热;连胁腰背少舒伸。 
风,因肝邪乘心,痛则两胁引小腹阴股,桂枝汤加附子,便闭入蜜一匙同煎;或 
分心气饮加浓朴、枳壳、萝卜子、木香;或阿魏撞气丸。冷,因形寒饮冷卧凉,肾气乘心, 
痛则心悬若饥,腰痛,下重泄痢,五积散,便闭加大黄;或肺寒乘心,痛则短气,季肋空痛 
者,流气饮子、盐煎散;或脾寒乘心,痛则腹胀便难者,藿香正气散,挟湿者,除湿汤。 
热,因心胞络暑毒乘心,痛彻背俞,掌热,黄连香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