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沥、姜汁。肾脂枯涸不行,髓少筋弱,冻栗挛急者,十全大补汤、地仙丹。通用五痹汤, 
擦痹法。 
补早反令经络郁。 
初病骤用参、 、归、地,则气血滞而邪郁经络不散。虚者,乌头粥、行湿流气 
散主之。 
麻属气虚木痰瘀, 
此概言之耳。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麻木并作者;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 
者。盖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湿 
。木则非惟不 
知痛痒,气亦不觉流行,常木为瘀血碍气,间木为湿痰。总皆经络凝滞,血脉不贯,谓之不 
仁,或兼虚火,则肌肉 动,不可误作风治 
。周身 
掣痛麻木者,谓之周痹,乃肝气不行也,宜先汗后补,黄 汤。开目麻木暂退,闭目甚者, 
升阳和中汤。皮肤麻木者,补气汤。手足麻,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去当归、陈皮,加五味子 
、白芍、生甘草。虚甚挟风者,补中益气汤正料,加乌药、附子、羌活、防风、天麻。十指 
麻木,胃有湿痰死血者,二陈汤加二术、红花、桃仁,少加附子以行经。左手脚腿偏麻疼痛 
,右口角并眼牵引侧视者,表有风也,宜天麻黄 汤。两腿麻木者,导气汤。两脚麻木如火 
热者,三妙丸。 
治同痹风戒酒醋。 
凡味酸伤筋则缓,味咸伤骨则痿,令人发热,变为痛痹、麻木等证。慎疾者,须 
戒鱼腥、面酱、酒醋。肉属阳助火,但可量吃,若浓味过多,下必遗溺,上 
必痞闷,先用二陈汤 
加芍药、黄连降火,然后用本证药。 
x斑疹x(附赤、白游风) 
斑疹属火有二因, 
斑属三焦无根之火,疹属心火,其上侵于肺则一也。外因初起,头疼身大热。 
口知味者,忌大汗下,宜解肌微汗,有自吐泻者即愈。内因头或微疼,但手心热,脾胃虚者 
,宜大补以降其火;体壮者,宜清肺以化其痰。 
斑势掀发如锦纹; 
有色痕而无头粒,重者红如锦绣成片,多发在胸腹。伤寒误温、误下,心火所主 
。杂病全是风热挟痰,手少阳相火自里发外,治宜安里药多,发表药少。外感者,败毒散加 
紫草,或升麻葛根汤加玄参。咽痛者,玄参升麻汤。狂言或见血者,阳毒升麻汤。渴者,化 
斑汤。便闭者,防风通圣散微利之;便不甚闭,去硝、黄;身疼,加苍术、羌活;痰嗽加半 
夏。热甚者,黑奴丸。斑烂者,黑膏。内伤发斑。轻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 
疼身热,乃胃虚火游于外,宜调中益气汤、黄 建中汤。内伤痰热,上攻头面者,升麻葛根 
汤,加玄参、贝母、黄芩、生地、麦门冬。内伤挟外感者,调中疏邪汤、参苏饮。 
疹隐皮痒无肿痛, 
疹有头粒,或如粟米,或如蚊虫咬迹微红,或随出随没,或没而又出。红沥隐 
隐皮肤表分,欲出不出,但作搔痒,全无肿痛,名曰瘾疹,当春发,在伤寒最重,即温 
毒也,升麻葛根汤加牛蒡子、荆芥、防风,或鼠粘汤。 
出如粟米赤白分。 
赤疹,因天热燥气乘之,稍凉则消,川芎茶调散、人参羌活散、胡麻散。里热者 
,解毒汤。白疹,因天寒冷气折之,稍暖则消,惺惺散。里虚者,理中汤。似赤似白,微黄 
隐于肌肉之间,四肢重着,此风热挟湿也。多因浴后感风,与汗出解衣而得,宜消风散;寒 
, 
加官桂;暑,加黄芩、柴胡;湿,加苍术、茯苓。如肢体不仁者,黄连橘皮汤。遍身疹多, 
痛 
极者,古苦皂丸。又有斑疹并出者,不可概用风药,恐变痰嗽渴呕疮疹。面生紫赤瘾疹、雀 
子斑、汗斑,皆此类之缓者。 
五色血毒风火炽, 
疹色赤者,又名丹疹,或遍五色,因血盛热毒蓄于命门,被风毒逐动相火,则发 
满遍身,甚则肌烂。寒月,升麻葛根汤;暑月,人参羌活散。热,加黄芩、玄参;冷,加黄 
、 
白芷(详小儿门)。外治土朱散,浮萍汤。 
黑而入腹最伤人; 
凡斑疹赤色身暖,自胸腹散四肢者,吉;黑色身凉,自四肢入腹者,死。旧分瘾 
疹、丹疹各类,今合一,以其因治同也。 
赤白游风属肝火, 
面皮、颈项、身体皮肉变色,赤者,谓之赤癜;白者,谓之白癜。乃肝风搏于皮 
肤,血气不和所生。赤属血,血热者,九味羌活汤加金银花、连翘,或四物汤加柴胡、山栀 
、牡丹皮。虚者,逍遥散加山栀,或肾气丸。白属气,热者,败毒散,或小柴胡汤加防风、 
连翘。虚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如果系风毒者,胡麻散、单苍耳丸、单浮萍丸。此 
疾久者,只宜滋养气血,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若用祛风辛苦之剂,则肝血愈燥,风 
火愈炽,元气愈虚,变为难治。 
虚痒不止血难匀。 
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故也,宜四物汤加黄芩,入紫浮萍末调服,或单凌霄花 
为末,酒调服。遍身及头上,风屑痒者,单苦参丸,或薄荷、蝉蜕等分,为末,酒调服。 
以上斑瘾、丹疹、癜、癣,大同小异,诸方通用。 

外集·卷四杂病分类
外感
属性:x咳嗽x 
咳嗽须分痰与声,痰声俱有肺脾经; 
咳因气动为声,嗽乃血化为痰,肺气动则咳,脾湿动则嗽,脾肺俱动,则咳嗽俱 
作。然以肺为主,故多言咳,则包嗽在其中。 
实者痰稠声且重,虚者声利痰亦清。 
咳必先审肺脉虚实,实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则痰气盛也;虚者,弦大无力 
,若沉细带数,则火郁极也。 
外因四气随时令, 
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参苏饮加桑白皮、杏仁,或柴 
胡半夏汤,后用诸咳丸。如久咳、夜咳、冬咳,风入肺窍者,宜熏之。寒乘肺,咳则胸紧 
声哑,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或苏沉九宝饮、华盖散、单生姜丸。有寒热者,小柴胡汤。又 
有一种,遇寒则咳者,谓之寒暄,乃寒包热也,解表则除,枳梗汤加麻黄、防风、杏仁、陈 
皮、紫苏、木通、黄芩。如风寒郁热夜咳者,三拗汤加知母、黄芩。暑乘肺,咳则口燥声嘶 
吐沫,六一散加辰砂,见血者,枇杷叶散。湿乘肺,咳则身重,骨节烦疼洒淅,五苓散、不 
换金正气散。大概春气上升,润肺抑肝;夏火上炎,清金降火;秋湿热甚,清热泻湿;冬风 
寒重,解表行痰。 
内伤火郁劳食情; 
火咳,声多痰少。五更咳多者,食积湿热,火流肺中,泻白散加知母,或古二母 
散;上半午咳多者,胃有实火,单石膏丸加知母、贝母,便闭喘渴痰稠者,凉 
膈散、败毒散 
、古芩半丸;下半午咳多者,阴虚,四物汤合二陈汤,加知母、黄柏、麦门冬,顺而下之。 
如阴虚火燥,寒热盗汗,遗精见血者,四物汤加竹沥,或滋阴降火汤、加味二母丸。黄昏咳 
多者,火浮于肺,润肺丸以敛之,不可纯用凉药。通用二陈汤去半夏,加贝母、栝蒌、青黛 
、山栀、黄芩、桑白皮。郁咳,即火咳久者。干咳无痰,乃肾水焦枯,邪火独炎于肺,泻白 
散加苦梗为君以开之。久者,诃黎丸;虚者,肾气丸;不得志者,霞天膏;如肺燥,皮枯疮 
痒,便闭者,活血润燥生津饮。劳咳,五劳虚咳也。疲极伤肝,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二陈 
汤,加芎、归、芍药、青皮、柴胡、草龙胆、黄芩、竹茹,或黄 建中汤;劳神伤心,咳而 
咽 
干咯血者,劫劳散、梦授天王补心丹;劳倦伤脾,咳而气短无力者,调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汤;叫呼伤肺,咳而呕吐白沫,口燥声嘶者,润肺丸、人参清肺饮;房劳伤肾,咳而腰背痛 
、 
寒热者,二陈芎归汤。又有一种传证痨咳,即干咳,痨咳久者,宜蛤蚧、天灵盖、雄黄、朱 
砂之类,须于痨瘵条参之。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浓朴、山楂、 
麦芽;伤生冷,以致肺胃不清、嗳酸吐泻,恶风寒者,五积散、理中汤、异攻 
散;伤煎炒热 
物者,葶苈散,或三补丸加知母、贝母;伤酒食积者,香附栝蒌青黛丸。七情,脏气不平则 
咳,久不已则入六腑。怒伤肝咳,两胁下满,入胆则呕吐苦汁;喜伤心咳,心痛咽肿,入小 
肠则咳与气俱失,思伤脾咳,右胁引肩背痛,甚则不可以动,入胃则呕吐痰沫长虫;忧伤肺 
咳,喘息唾血,入大肠则遗粪;恐伤肾咳,唾涎,腰背引痛,入膀胱则遗尿,入三焦则腹 
满不欲食。始则关于肺,终则聚于胃故也。宜二陈汤加栝蒌仁、萝卜子,加味泻白散、参苏 
饮、四七汤、苏子降气汤、团参饮子、古橘甘散、古橘姜丸、加减三奇汤选用。 
痰咳胸满水咳悸, 
痰咳,痰出咳止,胸膈多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