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防风、桂枝之类温散之。燥者,润之;湿者,导之。果系瘀血恶肉凝滞者,方可乳香止痛散和之。疮口不敛,由 
于肌肉不生;肌肉不生由于腐肉不去;腐肉不去,由于脾胃不壮、气血不旺。必以补托为主,而佐以行经活血 
之药,则肌肉受毒者自生;死者自溃,又何待于点割耶!大要∶气虚体倦食少者,补中益气汤;血虚晡热内热 
者,四君子加归、地、牡丹皮;脓水清稀者,气血俱虚,十全大补汤。或不痛,或赤痛。或不赤,或内脓不溃, 
或外肉不腐者,气血虚败,桑枝灸法,十全大补汤加姜、桂,壮其阳气,则四畔即消,疮头即腐。若脾胃虚弱, 
漫肿不赤者,六君子汤倍白术。若初起肿痛,或因克伐及入房,以致色黯而不痛者,乃阳脱变阴,急用古参附 
汤以救之。间有血分虚热者,疮口肉色必赤,四物汤加山栀、连翘;气分虚热烦渴者,竹叶黄 汤。要知疮口 
难敛,或渐大渐开出血者危。俗皆以肿痕所至为晕,非真晕也。晕生于疮口之畔,状如红筋三晕,三晕尚可, 
四晕、五晕者死。 
洗能疏毒活血气, 
洗药疏通气血,脓血 聚之时,所赖朝夕暖醋蘸洗败肉,或洗毒散,肉汁汤。风冷疮口白者,干艾煎汤亦 
好。 
贴膏不被风寒伤。 
膏药多热,轻小疮疖贴之即消,发表不远热之意也。若大毒初起用之,迷塞凝滞,为祸不小。惟溃后只用白 
蜡膏、太乙膏,或水粉膏外护,不致破伤风寒。 
妇幼患此无他异,妇宜调血幼宜清。 
妇人调血开郁为主。值经闭及溃后月水又发,所患坚硬,不破不肿不疼者凶。小儿主去胎毒。或有饮食 
积热者,药稍宜清凉。如素禀受体薄,及稍长而久病者,仍以补托气血脾胃为主治之。 
杂证仍以疮为主,溃未清心要酌量。 
脉证俱热者,未溃前内消解毒,已溃后托里消毒;脉证俱虚者,未溃前托里消毒,已溃后托里补中。治其 
疮而诸证自退。疮为本,病为标,若病急而元气实,暂治其标;病缓而元气虚,只治其本。心通诸窍,脏腑所 
包者一膜耳。若忧惊入心,膜破必死,药中常加茯神、远志为妙。 
五善能食便调顺,脓鲜不臭声音长; 
五善∶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也;便利调匀,二也;脓溃肿消,水鲜不臭,三也;神彩精明,语音清朗, 
四也;体气和平,五也。此属腑 
证,病微邪浅,若能慎节,勿药自愈。 
七恶皆因真气损, 
七恶,乃五脏亏损之证,外似有余,而内实不足。法当纯补胃气,多有可生。不可因其恶而遂弃不治。大 
抵元气虚弱,或脓水出多,气血亏损;或汗下失宜,荣卫消烁;或寒凉克伐,气血不足;或峻厉猛剂,胃气受 
伤,以致真气虚而邪气实矣。 
烦躁口干渴非常。或泄或闭或淋沥, 
大渴发热,或泄泻淋闭者,邪火内淫,一恶也。凡疮肿发热潮烦,或失血过多,或溃脓大泄,或汗多亡阳, 
或下多亡阴,以致阴血耗散,阳无所附,浮于肌表而非火也。若发热不寝,虚热也,圣愈汤;兼汗不止,气虚 
也,单人参汤;发热烦躁,肉 筋惕,气血俱虚也,八物汤;大渴面赤,脉洪大而虚,阴虚发热也,古归 汤; 
微热烦躁,面赤脉沉而微,阴盛发躁也,四君子汤加姜、附。凡渴不可专泥于火。若 痛发热,便利调和者, 
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四顺清凉饮; 痛炽盛者,活命饮;脓水多者,圣愈汤;胃伤内亡津液 
者,钱氏白术散∶肾水干涸者,八味丸。有先作渴,小便频数,而后患疽者;或愈后作渴,或舌黄干硬,小便 
频数,而后患疽者,尤其恶也,宜预服八味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可免是患。盖痈疽未有不因肾虚而作, 
切忌知母、黄柏损阳则阴气无由而生。泄泻因寒凉伤脾者,六君子汤加砂仁,或托里建中汤、托里温中汤;脾 
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吞二神丸;命门火衰者,八味丸料煎吞四神丸;肾虚不固者,古姜附汤加吴萸、五味子; 
大孔痛者,附子理中汤、四逆汤。凡痈疽呕泻,肾脉虚者,死。便秘因热毒入脏,呕 心逆,发热肿硬秘结, 
固宜通之。又有伏热,阳气怫郁,面赤便秘者,为邪火在经,宜汗以发之,溃后气虚血涸便秘者,十全大补 
汤,或因入房伤肾便秘者,加姜。附以回阳气,则大便自润。凡便秘能食,而肚腹不胀者,切不可下。若腹痞 
胀而秘者,猪胆法∶用猪胆一枚,剪去头,入盐、醋少许,以鹅管插入胆中,灌谷道内,须臾自通。小便淋沥, 
频数短少,或茎中涩痛,皆肾虚恶证,详四卷淋类。 
溃后肿痛臭难当; 
脓血既泄,肿痛尤甚,脓色臭败者,胃虚火盛,二恶也,人参黄 汤,或十全大补汤加麦门冬、五味子。 
黑睛紧小白青赤, 
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人上视者,肝肾阴虚而目系急,三恶也,肾气丸料,或八物汤, 
俱加炒山栀、麦门冬、五味子。 
喘急恍惚喜卧床; 
喘粗短气,恍惚嗜卧者,脾肺虚火,四恶也,六君子汤加姜、枣,或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心火 
克肺金,人参平肺散;阴火伤肺,肾气丸料加五味子煎服。 
虚恶肩背四肢重, 
肩背不硬,四肢沉重者,脾肾亏损,五恶也,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俱加山药、山茱萸、五味子。 
食少呕药伤寒凉; 
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者,胃气虚弱,六恶也,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甚,加附子。挟痰者, 
托里清中汤;挟火者,托里益黄汤。抑论疮肿时作呕,热毒攻心;溃时作呕,阴虚;溃后作呕,脾虚。如热盛 
痛,活命饮、护心散;作脓 痛,托里消毒散;脓熟胀痛,托里散,或针以泄之。 痛便秘者,内疏黄连汤。 
寒凉伤胃者,六君子汤加干姜、木香。木乘土位加芍药、柴胡;胃脘停痰,加桔梗;脾虚自病,或水侮土,加益 
智仁、砂仁;郁结伤脾,加川芎、山栀、苍术、香附;湿气侵胃,倍白术。白术,生肌敛口妙剂。又有登厕触 
秽作呕者,仍宜补胃。 
声嘶唇鼻变青色,面目四肢肿且黄; 
脾肺俱虚,七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姜、枣,或六君子汤加炮姜,甚,加附子,或十全大补汤加炮姜。 
阳虚寒战腹疼甚,自汗呃逆雷鸣肠; 
阳虚皆因误服寒凉,或溃后劳役,或吐泻之后,或误入房、梦遗,或外邪所乘。初则虚火假证,仍发热头 
痛;良久寒战切牙、腹痛雷鸣、泄泻呃逆、自汗盗汗,阳虚寒气所乘之证,八恶也。急用托里温中汤,后用 
六君子汤加附子,或加姜、桂;甚者,用大剂参、 、归、术,倍加姜、附,以手足温为度。 
虚极发躁欲坐井,蓦然变痉身反张; 
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怔忡,睡卧不宁,阳衰阴盛,发躁,脉洪大,按之微细或无,此阳虚极。蓦然牙关紧 
急、腰背反张,变为痉 病,或无汗恶寒,或有汗不恶寒,九恶也。俱宜八味丸料加参、 、归、术,大剂煎服。 
阴虚晡热夜不寐,消渴便污血难藏; 
原禀瘦怯,或房欲竭精,或疮出脓多,或误汗下,以致日晡潮热、口干作渴、夜寐不着、疮出紫血,四物汤、 
托里益气汤、肾气丸主之。便污黑者,不治;便血瘀滞者,犀角地黄汤饮之。疮疡时,或愈后,口鼻吐衄、牙宣 
龈露,皆因疮疡出血,为火动而错经妄行,当求经审其因而治之。肝热则血妄行,四物汤加山栀、牡丹皮、黄 
芩、白术;肝虚则不能藏血,肾气丸;心火不能生血,四物汤加炒黄连、牡丹皮、苓、术;脾虚热不能统血, 
四君子汤加炒山栀、牡丹皮;脾经郁结者,归脾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气血俱虚者, 
十全大补汤;阴火动者,肾气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而见烦热发渴等证,勿论其脉,急用单人参汤补之。 
经云∶血生于气。苟非甘温参、 、归、术之类,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死。 
五善见三容易治,七恶见四真恶疮。 
正传以善为顺,恶为逆。疮疡仍忌倒陷,又增为九逆,殊为有理。 
又有一般无名肿, 
非痈、非疽、非疮、非癣,状如恶疮,或瘥或剧,名曰无名肿毒。随其见证,在表在里在经用药,外以槐枝 
煎汤洗净,后以赤小豆、吴萸、白胶香、黄连、黄柏、贝母、硫黄、糯米、黄丹、轻粉为末,麻油调搽。一切 
恶疮,人所不识者皆同。 
疖癌瘭痼也同方。 
阔一寸至二寸为疖;一寸至五寸为痈;五寸至一尺为癌;一尺至二尺为竟体疽。未溃色紫黑坚硬,已溃深陷 
如岩为癌。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