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疖癌瘭痼也同方。 
阔一寸至二寸为疖;一寸至五寸为痈;五寸至一尺为癌;一尺至二尺为竟体疽。未溃色紫黑坚硬,已溃深陷 
如岩为癌。四畔生如牛唇黑硬,为瘭。无头,面色淡红为痼。四轮肿起为痈;沉溃为疽;发出于外者,为外疽; 
隐伏肠胃者,为内疽。疖比痈、疽更轻,癌、瘭、痼多难治。癌多生乳、胁、臀、胯,全宜大补气血脾胃,及蜡 
矾丸护膜生肌,冀其万一。瘭、痼见后周身部。 

外集·卷五外科
痈疽总论
属性:脑发五种 头疮 风屑 白秃 软疖 大头肿 鬓疽 耳疮(附浸淫疮) 月蚀疮 内疳疮 腮 瘰 
痰核 瘿瘤 
脑后颈后顶心发,六腑阳毒好上蒸; 
六腑阳毒聚顶,惟太阳膀胱主之。久积痰火湿热,上蒸于脑,古谓发脑、发鬓、发眉、发颐、发背,谓之五 
发,至险。凡眼不见疮,皆恶。有生于两边发际穴者,如有核,宜取核以去病根。有生于脑心者,四边肿赤连 
耳项,不急治,脓水从头中而出,血逆痰起不治。有生于颈后者,疮头向上,疮尾向下,形如蜂窠,乃反证也。 
肿者,急宜托里散加升麻、赤芍、桔梗,防毒攻心。如痰发,或流入两肩者,不治。有生脑后对口者,名曰 
天疽。其状大而色紫黑,不急治,热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十余日而死。有生耳后一寸三分至命之处, 
名曰发颐,又日锐毒。凡头上痈疽,宜服降火化痰、消肿托里之药,不可针灸,惟初起隔蒜灸之则可,但艾炷 
宜小而少。势成者,外敷南星膏,或阴阳散,敛口古香榔散。若热上蒸,连颐而穿口,必主穿喉而死。 
肿纳冷真热证, 
肿作痛,烦渴好饮冷水,宜解毒汤加天花粉,以除痰火湿热,或黄连消毒散、当归羌活汤、清热消毒饮、 
活命饮,选用。 
口干饮热肾虚情。 
肿痛口干作渴,好饮热汤,为肾阳虚火炽,宜托里消毒散、托里益气汤、肾气丸、八味丸。漫肿微痛、少 
食者,补中益气汤;痰多者,托里清中汤。若色黯,不溃不敛,为阴精消涸,名脑烁,不治。 
头疮风屑秃软疖,总是湿热证稍轻。 
头疮,宜内服酒归饮,外用雄黄、水银各等分为末,以腊月猪脂(半生半熟)和匀,洗净敷之;湿烂者, 
用燕窠土、黄柏为末,干糁;痂高者,用黄蜡、沥清同熬,敷之。头上风屑、白屑极痒,宜内服单苦参丸; 
下虚者,薄荷茶。外用藜芦煎汤,避风洗头,候稍干,分开头发,仍以藜芦末糁头皮上,绢帕紧缚两日夜,头风 
亦效。秃疮,初起白团斑剥如癣,上有白皮,久则成痂,遂至满头生疮,中有脓孔细虫入里,不痛微痒,经久 
不瘥,宜内用通圣散酒拌,除大黄另用酒炒,共为末,再用酒拌令干。每一钱,水煎服。外用红炭淬长流水, 
洗去疮痂,再用淡豆豉一合,炒令烟起色焦,屋尘一团,饭饮调剂,炭火 令灰烬,等分为末,入轻粉少许, 
麻油调搽。如有热,加黄连、寒水石;有水,加枯矾;有虫,加川椒、麝香少许;肿浓,加消皮烟洞烟胶、香 
炉盖上香胶。如久不愈,有虫者,摩风膏加黄柏、黄丹、烟胶各一两。一方用盐乌鱼头烧灰,麻油调搽。软疖, 
用抱鸡卵壳,烧存性,入轻粉、黄连减半为末,清油调敷。外肾生疮亦效。愈而再作者,用野蜂房二个,烧存 
性,为末,以巴豆二十粒去壳,煎清油二三沸,去豆,以清油调敷,或枯矾亦好。多年不愈者,用猪颈上毛、 
猫颈上毛各一握,烧存性,鼠屎一粒,为末,清油调敷,或加轻粉尤妙。如暑月生疖,用木槿花捣烂敷之, 
最妙。 
大头肿痛(又名雷头风)时行毒, 
湿在高巅之上,故头面痛肿疙瘩,甚则咽嗌堵塞,害人最速。冬温后,多病此证,似伤寒寒热身痛。 
治分表里三阳属; 
连两目、鼻、面肿者,阳明也;发耳前后,并头角者,少阳也;脑后项下肿起者,太阳也。脉浮表证多 
者,清震汤,或败毒散加荆、防;脉沉里证见者,宜羌活、黄芩,俱酒炒,大黄酒蒸为主。阳明加干葛、升麻、 
芍药、石膏;少阳加栝蒌仁、牛蒡子;太阳加荆芥、防风,水煎,时时呷之。取大便,邪气去则止。甚者, 
加芒硝,或防风通圣散加牛蒡子、玄参,俱用酒炒,微微下之。咽喉肿痛者,用僵蚕一两,大黄二两,蜜丸如 
弹,井水化服。凶荒劳役,宜普济消毒饮,以安里。虚者,加参、归;便秘加大黄,或人中黄丸亦妙。服后 
俱仰卧,使药气上行,故非便秘热盛,忌用降下之药。 
表里证罢肿不消,瓷锋去血通关搐。 
表里俱解,肿不消者,砭去血,外用通关散倍羊踯躅及藜芦少许,搐鼻嚏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脓者, 
内服托里消毒散;体倦食少恶寒者,补中益气汤加桔梗。溃后肿赤不消,脓清色白者,六君子汤加桔梗、芎、归。 
元气素弱、脉微者,用参、术、芎、归、陈皮、柴胡、升麻、甘草各等分,以升举阳气;用牛蒡子、玄参、 
连翘、桔梗减半,以解热毒。肿赤便属纯阳,脉微便属纯阴,慎之。 
鬓疽肝胆之怒火,或因风热药同裹; 
怒火、风热,俱宜柴胡清肝汤。肿痛甚者,活命饮。 
肾虚血燥日晡潮, 
肾水不能生木,以致肝胆火盛血燥,鬓及头目肿痛者,四物汤加玄参、柴胡、桔梗、甘草。风热,连头面、咽、 
牙痛者,犀角升麻汤;血虚者,四物汤加参、 。 
汗多喘渴脾劳过。 
因劳役,肿痛、寒热、喘渴、自汗者,补中益气汤去升、柴,加五味子、麦门冬、炮姜。 
耳疮三焦肝风热, 
耳疮发热 痛,属三焦、厥阴风热者,柴胡清肝汤、栀子清肝汤;中气素虚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山栀、 
黄芩、牛蒡子。寒热作痛,属肝风热者,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 
痒痛出脓兼养血; 
内热痒痛出脓,寒热溺数,牵引胸胁胀痛,属肝火血虚者,八味逍遥散。 
出水贪冷属肾虚,火动切忌风药劫。 
耳内痒痛出水,喜冷银簪探入,属肾经虚火挟怒,忌用风药燥筋,宜肾气丸。耳边浸淫疮,出黄水者, 
用羊须、荆芥、枣肉等分烧灰,入腻粉为末,麻油调搽。月蚀疮,生耳、鼻、面间及下部诸窍,随月盛衰。 
用胡粉炒黄、枯矾、黄丹、黄连、轻粉各二钱,胭脂烧灰一钱,麝少许,为末,先用盐水洗净,糁之,或麻油 
调搽。 
内疳(疮)生于口上 ,治以钩刀并铁烙;敷以雄粉支其牙,最是虚劳元气薄。 
初发如莲花,根蒂小而下垂乃大。治法以钩刀决其根,烧铁烙以止其血;次以雄黄、轻粉、粉霜、白芷、 
白蔹为末,敷之∶以槐枝作枕,支其牙颊间,毋使口合。一两时许,疮瘢定合,口自梗。次日出脓,以生肌散 
敷之。上 多骨疽,见后。 
腮(髭发同)风热犯其胃,表分寒热里不利; 
外因风热肿痛,在表寒热者,升麻胃风汤;在里二便不利者,四顺清凉饮。如表里俱解,肿痛又不消,欲 
作脓也,托里消毒散,治同大头肿。 
积热肿痛颇难当, 
膏粱浓味,胃经积热,腮肿作痛,或发寒热者,用升麻、黄连、连翘、牛蒡子、白芷等分,水煎服。连耳 
上太阳部分肿,属风热,加羌活、防风;连耳下少阳部分肿,属怒火,加柴胡、山栀、牡丹皮;连耳后少阴部 
分肿,属相火,加知母、黄柏。头面齿牙俱肿,内热口干者,犀角升麻汤;齿牙唇口俱肿,出血者,清胃散加 
石膏。 
内寒不溃宜补剂。 
内伤生冷、凉药,不能消溃,食少体倦者,补中益气汤;内伤气血俱虚者,八物汤加麦门冬、五味子。伤 
七情有寒热者,八味逍遥散;伤色欲,连颐及耳后肿者,肾气丸、八味丸、十全大补汤。不可误用风药克伐之 
剂。 
瘰 马刀属少阳,风热痰气结核囊; 
生颈前项侧,结核如大豆、如银杏,曰瘰 ;生胸胁腋下,坚硬如石,形如马刀虫,曰马刀,多气少血之 
病,总皆手足少阳相火所主。盖耳前后与缺盆、肩上、胛下,属足少阳部分;延及颏、项、颊车与颈,属足阳 
明部分;延及胸中、中府、云门肺经部分者死。风 尖而小;热 肿赤色,又名血 ;痰 推展滑软;气 
圆而动。又有鼠残 ,大小不一。 
实者化痰通经脉,清肝养血是上方。 
无痰不成核。诸瘰初起,实者皆以化痰为主,通用二陈汤加防风、桔梗、黄芩、竹沥。胸紧者,以此探 
吐尤妙。通经脉,必用斑蝥。疏渗小便以泻心火,古方必效散、立应散是也。但此二药甚峻,服后宜量体调治∶ 
体实风热盛者,继以宣热丹服之;体虚者,托里益气汤,或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