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实风热盛者,继以宣热丹服之;体虚者,托里益气汤,或八物汤合二陈汤,多服,疮口自敛。又有虚甚者, 
宜先服健脾药,而后服二散;轻者,只用斑鸡丸。便坚胃盛者,白蚕丸,或追脓化毒散、软硬皂子丸。少阳分 
者,柴胡通经汤;阳明分者,升麻调经汤;少阳、阳明二经,二汤合服调之。误下则犯经禁、病禁。清肝者, 
胆与肝合病,则筋累累如贯珠,寒热 痛,乃肝气动而为病也,当清肝火为主,佐以养血。若寒热止而疮不愈 
者,乃肝血燥而为病也,当养血为主,佐以清肝,清肝益荣汤、栀子清肝汤、柴胡清肝汤,选用。 
虚久滋润肺脾肾, 
疮如豆粒附筋,肉色不变,内热口干,精神倦忌,久不消溃,及肝脉弦紧,肾脉洪数,乃肾水不能生木, 
以致肝血火动筋挛,忌用风药燥肝。经久烂破,脓血大泄者,脾肾愈亏,火炎于肺,皆宜肾气丸、补中胜毒饼为 
主,兼服逍 
遥散加桔梗、麦门冬、玄参以清肺火。多怒有肝火者,清肝解郁汤;有寒热者,单夏枯草散。肝火旺盛,或近 
骨处生虫作痒者,芦荟丸。通用猫头丸、海藻散坚丸。外治∶银右散、蚕茧散、猫蝠散。虚弱者,单夏枯草膏 
内服,外贴加麻油。 
成 泻水补且防; 
,即漏也。经年成漏者,与痔漏之漏相同。但在颈则曰瘰漏,在痔则曰痔漏,治法则一。初起者,宜温散 
风冷,及行肾经湿热邪水;久则大补气血,兼用熏洗平肌塞窍之药。古方白蛇散,治瘰 成漏,以其有牵牛能 
利肾经恶水,免至淋漓穿穴。但利后当量体调治,痛节酒色财气。凡漏,治详漏条。 
女人经闭有潮死, 
经调及经闭无潮者,可治;经闭有潮,或咳者,死。古方用玉烛散治瘰 ,和血通经,服之自消。日进一 
服,七八日见效。便不闭者,柴胡通经汤、升麻调经汤。久闭者,加味逍遥散、清肝益荣汤,或用二陈汤合四 
物汤加牡蛎、柴胡、黄芩、玄参、神曲为末,以桑椹膏捣丸,绿豆大。每五十丸,温酒下。或肾气丸尤妙。 
男子潮咳是真伤。 
瘰 ,伤证之标也。故痨瘵类有曰腹中有块、颈上有核,最为难治。况成溃漏,而不清金降火、滋肾健脾, 
病患又不清心淡口,则潮汗咳泻,恶证蜂起,其可生乎?但视其目内赤脉,贯瞳人有几条,则知其几年死。 
面色 白,金克木;脉洪大,为元气虚败,俱为不治。故曰∶实者可治,虚者可虑。 
痰核在颈全不痛, 
颈项生核,不红不痛,不作脓,推之则动,乃痰聚不散也。不可误用瘰 药治,宜二陈汤加大黄、连翘、 
柴胡、桔梗。体薄者,二陈汤加桔梗、黄芩、玄参,麦门冬及防风少许,入竹沥,多服自消。如耳后与项间各有 
一块者,含化丹。 
在臂或痛亦不红。 
臂核或作微痛者,以内无脓,散外虽肿不红,或生背膊皆然,宜陈皮、半夏、茯苓、防风、酒芩各一钱, 
连翘二钱,皂角刺一钱半,川芎、苍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水煎服。 
遍身结块多痰注,湿痰下体却宜通。 
凡遍身有块,多是痰注,但在上体多兼风热,在下体多兼湿热,宜加味小胃丹、竹沥达痰丸,量体虚实服之。 
通用海带丸。 
瘿瘤有五应五脏, 
旧分五瘿六瘤,惟薛立斋止言五瘤。盖瘿、瘤本共一种,皆痰气结成,惟形有大小,及生颈项、遍身之殊 
耳。立斋云∶肝统筋,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曰筋瘤;心主血,劳役火动,阴火沸腾,外邪所搏而为肿,曰血 
瘤;脾主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外邪搏而为肿,曰肉瘤;肺主气,劳动元气,腠理不密,外邪搏而为肿, 
曰气瘤;肾主骨,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曰骨瘤。瘤之名有五者,此也。仁斋云∶筋脉呈露曰筋瘿,赤 
脉交络曰血瘿,皮色不变曰肉瘿,随忧愁消长曰气瘿,坚硬不可移曰石瘿。瘿之名有五者,此也。瘿、瘤俱内 
应五脏,药治相同。 
瘤赤遍身瘿颈项; 
瘿、瘤所以两名者,以瘿形似樱桃,一边纵大亦似之,槌槌而垂,皮宽不急。原因忧恚所生,故又曰瘿 
气,今之所谓影囊者,是也。瘤初起如梅、李,皮嫩而光,渐如石榴、瓜瓠之状。原因七情劳欲,复被外邪, 
生痰聚瘀,随气流住,故又曰瘤。瘤总皆气血凝滞结成。惟忧恚耗伤心肺,故瘿多着颈项及肩;劳欲邪气乘经 
之虚而作,故瘤随处有之。 
虽无痛痒有虚实,散坚行气不可妄。 
瘿瘤或软或硬,无痛无痒,体实者,海藻散坚丸、海带丸;痰火盛者,舐掌散、神效开结散。此皆化痰 
行气破坚之剂,久虚者不可妄服。虚者∶筋瘤,肾气丸,或八物汤加山栀、木瓜、炒黑龙胆草,肝火盛者,间 
以芦荟丸暂服;血瘤,四物汤加茯苓、远志;肉瘤,归脾汤、补 
中益气汤;气瘤,补中益气汤;骨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通用∶初起者,十六味流气饮、单蜘蛛方;稍久 
者,蜡矾丸,常服自然缩小消磨。外敷南星膏。切不可轻用针刀决破,破则脓血崩溃,渗漏无已,必至杀人。 
但有一种脂瘤红粉色,全是痰结,用利刀破去脂粉则愈。或有如茄垂下,根甚小者,用药点其蒂,俟茄落,即 
用生肌敛口药敷之,防其出血。 

外集·卷五外科
痈疽总论
属性:疣 甲疽 代指 天蛇头 鹅掌风 红丝疮 
疣属肝胆小肠经, 
多患于手背及指间,或如黄豆大,或如聚粟,或如熟椹,拔之则丝长三四寸许,又曰手背发。 
风热怒火或亡精; 
风热血燥筋缩者,八味逍遥散加黄连,或清肝益荣汤;怒火者,柴胡清肝汤;亡精肾枯筋缩者,肾气丸。 
切忌寒凉系与灸,误犯出血必伤生。 
误用寒凉降火之药,及螳螂蚀、蛛丝缠、芫花浆线系、着艾灸等法,轻者反剧,重者大溃,肿痛发热、 
出血而死。慎之。 
甲疽恶代虽害事,不似鹅掌风难平。 
甲疽,乃毒瓦斯攻于手足指, 肉裹上,指甲疼痛出血,疮中有虫。或因剔甲伤肌;或因甲长侵肌,遂成肿 
痛。俱用绿矾五两,置铁板上,以炭火封之,吹令火炽,其矾即溶,流出赤汁者是真。俟流汁尽,去火待冷, 
取为末,色似黄丹收之。先以盐汤洗拭,后用绿矾为君,入乳香少许敷之。重者用绿矾五钱,芦荟一钱半,麝 
香一字,为末,以绢袋盛药,纳所患指于袋中,线扎定,以瘥为度。代指,指头先肿, 热掣痛,然后于爪甲 
边结脓,甚者爪甲俱脱。先用芒硝煎汤淋洗,然后用乌梅核中仁为末,米醋调成膏,入指渍之自愈,或用猪脂 
和蚯蚓捣烂,敷之。天蛇头疮,生手指上或足,疮傍一块开口肿痛,用鸡母杨根 醋,浸一宿即消。或以雄黄入 
鸡子内,以患指浸其中一宿,次早更以蜈蚣烧烟,熏病指一二次即消。如痛甚流血不止者,用雄黄、蜈蚣、全 
蝎为末,擦在疮上,却以少油抹帛上扎之。鹅掌风癣,用猪前蹄爪,破开,入菊花、苍耳末,以线缚定, 烂 
食之。次日,用白鲜皮、皂角、雄黄各五分,铅制水银三分,为末,临夜用鹅脂、姜汁调搽。次早,以沙擦去, 
然后量体服去风之药。此癣,乃杨梅疮类,如多年不愈者,先用瓷锋磨刮,次以蓖麻子一两,枯矾二钱,为末, 
桐油调擦,火烘极热;再以枣肉三两,水银五钱,枯矾三钱,捣烂如泥,每日擦手千余下;次以肥皂、酒糟洗 
净,十次神效。更灸劳宫,或内关一穴断根。又方∶桐油调密陀僧末,搽掌;外用水龙骨,火烧烟熏之。治手 
足掌风及绵花癣。更以樟叶煎汤洗之。 
红丝疮最害人速,或生于手或生足;发 初黄变紫青,丝迤入心毒入腹。 
红丝疮,因喜怒不常,血气逆行,而生于手足间。有黄 ,其中忽紫黑色,即有一条红丝,迢迤血上而生, 
若至心腹,则使人昏乱不救。或有生两三条红丝者,急以针横截红丝所到之处刺之,令其出血,以膏药贴,或 
嚼萍草根敷之,立愈。 

外集·卷五外科
痈疽总论
属性:乳痈 肺痈 痿 心痈(附胁痈) 胃痈 肠痈 腹痈 
乳房胆胃乳头肝, 
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根也。 
病初呕渴增热寒; 
烦渴呕吐者,胆胃风热也。甚则毒瓦斯上冲,咽膈妨碍。寒热者,肝邪也,此皆表证,宜不换金正气散加天 
花粉能止渴呕,定寒热;咽膈有碍者,甘桔汤加生姜,或护心散。如溃后见此四证,为虚。 
妇人胃浓多忧郁,火化汁浊塞窍端。结核 
有儿吹热气, 
饮食浓味,忿怒忧郁,以致胃火上蒸乳房,汁化为浊脓,肝经气滞,乳头窍塞不通,致令结核不散,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