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人胃浓多忧郁,火化汁浊塞窍端。结核 
有儿吹热气, 
饮食浓味,忿怒忧郁,以致胃火上蒸乳房,汁化为浊脓,肝经气滞,乳头窍塞不通,致令结核不散,痛不 
可忍。初起便宜隔蒜灸法,切忌针刀。能饮者,一醉膏加芎、归各一分,一服两服即效;不能饮者;栝蒌散。 
结核亦有气血虚弱,略被外感内伤,以致痰瘀凝滞,俱以古芷贝散为主。血虚合四物汤,更加参、术、柴胡、 
升麻;气虚合四君子汤,更加芎、归、柴胡、升麻。忧思伤脾者,归脾汤加栝蒌根、贝母、白芷、连翘、甘草 
节,水、酒各半煎服。有肝火,结核肿痛甚者,清肝解郁汤。吹乳,因乳子膈有痰滞,口气 热,含乳而睡, 
风热吹入乳房,凝注不散作痛。初起须作痛揉令稍软,吸取汁透,自可消散。不散,宜益元散,冷姜汤或井水 
调,一日一夜服三五十次自解。重者,解毒汤顿服之。挟气者,古芷贝散、单青皮汤。外用漏芦为末,水调敷。 
又有乳汁不行,奶乳胀痛者,涌泉散。 
核久成痈硬肿漫; 
核久内胀作痛,外肿坚硬,手不可近,谓之乳痈。未溃者,仍服栝蒌散、内托升麻汤,或复元通圣散加 
藜芦;虚者,托里消毒散。将溃两乳间出黑头,疮顶下作黑眼者,内托升麻汤。已溃,寒热者,内托十宣散; 
少食口干者,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者,八物汤加五味子;胃虚呕者,六君子汤加香附、砂仁;胃寒呕吐或泻 
者,六君子汤加干姜、藿香;遇劳肿痛者,八物汤倍参、 、归、术;遇怒肿痛者,八物汤加山栀。 
又有核小全不痛,久则溃漏疗益难。 
郁怒有伤肝脾,结核如鳖棋子大,不痛不痒,五七年后,外肿紫黑,内渐溃烂,名曰乳痈,滴尽气血方死, 
急用十六味流气饮,及单青皮汤兼服。虚者,只用清肝解郁汤,或十全大补汤,更加清心静养,庶可苟延岁月。 
经年以后,必于乳下溃一穴出脓,及中年无夫妇人死尤速。故曰∶夫者妻之天。惟初起不分属何经络,急用葱 
白寸许,生半夏一枚,捣烂为丸,芡实大,以绵塞之,如患左塞右鼻,患右塞左鼻,一宿而消。 
男儿乳疾何须怪,怒欲损伤精血干。 
男子乳疾,治与妇人微异者,女损肝胃,男损肝肾。盖怒火房欲过度,以致肝虚血燥,肾虚精怯,不得上 
行,痰瘀凝滞,亦能结核;妇人胎产后,亦有肝虚者。大概男子两乳肿者,栝蒌散、十六味流气饮。左乳者, 
足三阴虚,郁怒所致,八物汤加山栀、牡丹皮,或清肝解郁汤;火盛风热者,更加炒黑草龙胆五分;肾虚者, 
肾气丸;食少作呕,胸胁作痛,日晡头痛,溺涩者,六君子汤加芎、归、柴胡、山栀;溃烂作痛者,十全大补 
汤、肾气丸;因劳怒则痛,并发寒热者,补中益气汤加炒黑山栀,不可轻用清热败毒之剂。 
肺痈因痿火益炎, 
经年久咳,热极叶焦而为痿,犹草木亢盛,则枝叶萎落也。火燥甚,则腐胀为脓血成痈。病因汗、吐、 
下后亡津,或肾虚火炎,或浓味熏蒸面成。其候∶恶风咳嗽、鼻塞流涕、项强不能转侧、皮肤不泽、胸胁胀满、 
呼吸不利、吐痰血腥秽。 
痈口干燥痿涎粘;脓成胸痛或开窍,调和金水胃脾兼。 
肺痿脉数而实,寒热往来,自汗咳唾,口中涎多,知母茯苓汤主之。如咯血将变痈者,紫菀散;火盛者, 
人参平肺散,为丸含化;虚损者,劫劳散;虚冷不渴者,炙甘草汤加干姜∶喘急有寒邪者,小青龙汤;喘急面 
浮、鼻塞胸胀者,古葶苈散。是知肺痿有寒有热,而以清金降火豁痰为主也。肺痈脉数而虚,口燥咽干,胸胁 
隐痛,二便赤涩,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则沉,桔梗汤主之。如吐脓者,消脓饮;咽痛者,甘桔汤;便秘者, 
太乙膏为丸,白汤下。又有胸胁间开一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 
出者,宜大补气血。血多者,梅豆汤;冷热不调者,云母膏为丸,甘桔汤下;痰多少食者,托里清中汤;咳喘 
短气溺少者,参 补肺汤;脾虚少食者,参术补脾汤;七情、饥饱、劳力伤脾肺者,团参饮子;咳唾痰壅者, 
肾虚也,肾气丸;口干燥者,虚火也,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有吐脓血如肺痈,口臭,诸般药不效者, 
消风散加发灰,米饮下。大概面赤当补脾肾,面白当补脾肺。盖补脾以生肺金,补肺以生肾水也。如阴火发热, 
咳吐脓血,痰如糯米粥,脉浮大者,死;若脓血自止,脉浮短涩者,生。 
心痈胸发名井疽, 
胸乳间生蜂窠痈发,名井疽。状如豆大,三四日起,不早治,入于腹,十日死。 
外发可治内伤殂;降火清心为要药, 
心热盛极,急用疏导心火之药,迟则不救。小便涩者,清心散,或凉膈散去硝、黄,加白芷、天花粉、 
瞿麦、木通;大便秘者,内固清心散,或凉膈散去硝,加白芷、天花、生地。 
胁痈一样忌补虚。 
初起,神效栝蒌汤,或柴胡清肝汤。盖由胁肝心火盛,虚中有热,决不敢投阳药。溃后方敢清热托里, 
兼滋肾水。误投热药,易伤骨膜,慎之。胁疽,用鸡屎粘捣烂,入盐少许,醋和敷之,消肿止痛,脓成者,敷 
之即安。 
胃痈胃热咳脓血,人迎反盛胃脉沉; 
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胃中清气下陷,故胃脉沉细, 
惟寒气所隔,故人迎紧盛,有此二脉者,胃痈真也。 
寒热如疟皮毛纵,先宜疏利次补升。 
外证寒热如疟,胃浊则肺金失养,故身皮错纵,或咳或呕,或唾脓血,俱大射干汤主之。胃火盛者,清 
胃散;痰壅者,甘桔汤;大便不利者,太乙膏为丸服;小便不利者,三仁汤;内痛者,失笑散;虚而痛者,牡 
丹散;脓出食少者,补中益气汤,升提胃气,或佐以前药调之。不可专治其疮。 
肠痈小腹痛若淋,湿热痰瘀注内膜∶甚者腹胀有水声,便脓脐疮皆败恶。 
湿热郁积成痈。痰火盛者,脉数而滑;挟瘀血多者,脉数而芤。外证小腹肿,强按之则痛,小便若淋,俨 
似奔豚,发热恶寒。脉迟紧者,未有脓也,大黄汤或五香连翘汤下之,不敢下者,败毒散加秦艽、连翘;脉芤 
涩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玄胡索、木香;脉洪数者,已有脓也,三仁汤、神效栝蒌汤;小腹疼痛、小便不 
利者,脓壅滞也,牡丹散。若腹胀大,转侧闻有水声,或绕脐生疮出脓,大便屡下脓血者,不治。 
间有虚冷皮甲错,腹皮似肿按软弱;中无积聚外无潮,脉数还宜用温药; 
脉数外无潮热,内无积聚,身皮甲错,腹急如肿,按之却软,乃内虚阴冷,凝痰成痈,牡丹散,或内托十 
宣散加茯苓,甚者败酱散,以小便利为验。 
又有冷热相交并,消瘀和中后补托。 
肠痈冷热证,用云母膏为丸,牛胶煎酒下,利去瘀脓则愈。其间有痛甚,大便从小便出者,亦宜。如下 
脓过多者,梅豆汤合甘桔汤和之,蜡矾丸尤妙。脓止后,内托十宣散,或八物汤、补中益气汤以固本元。愈后 
却宜静养,若动作躁暴,或被惊恐,则肠断而死。凡痈生小肠分尤可,大肠分近肛门者难治,肛门破者即死。 
腹痈腹痛关脉数,饮食七情火滞着; 
腹痈生于肚腹,皮里膜外,左关脉洪数,而腹痛甚者是也。膏粱、七情火郁,以致脾虚气滞而成;小儿多 
因惊、积亏损而成。食积、疝气相类,不可误治。 
无脓肿硬色如常, 
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未有脓也,四君子汤加芎、归、白芷、枳壳,或托里散。若 肿痛甚者,邪气实 
也,先用活命饮,隔蒜灸以杀其毒,后用托里散以补其气。 
脓成肿软色赭若。 
肿起而软,色赭赤者,脓成也,托里消毒散。若脓成而不外溃者,气血虚也,卧,针刺之。 
溃未皆宜壮胃元,行经活血忌凉药; 
不问初起、已溃、未溃,俱宜壮胃元气,而佐以行经活血;若误用克伐及利、下、凉药,则肿不能溃,溃 
不能敛,壮者难治,老弱立死;若曾经误下,及服降火、破气、消瘀之药,大剂参、 、姜、附或十全大补 
汤救之。 
吁嗟九疽认亦难,按穴方知审经络。 
中府属肺,巨阙属心,期门属肝,章门属脾,中脘属胃,京门属肾,天枢属大肠,丹田属三焦,关元属 
小肠,每穴内隐隐痛者为疽,肉上微起者为痈。假如中府隐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各穴仿此, 
十六味流气饮,或托里散加当归、山栀、黄芩、杏仁。 

外集·卷五外科
痈疽总论
属性:背发七种 腰发二种 
发背五脏毒蕴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