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密心要10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还有一种利用死亡成佛的方法。假使你的“破瓦转识法”没有成功,以致使你的意识进入了中阴状态,就像《西藏度亡经》一书所述的一样。一个人一旦进入了此种中阴境地,便可看到佛光和魔光。假如他曾学过此种方法并读过此书的话,他就会知道如何抉择了。佛光明于魔光,故而你就晓得弃暗投明了。

密续中写到,只有使意识从头顶上面的一个孔道离去,才是最高的境界。行者可以设计种种修法,遮盖意识离开肉身的各种孔道,让其由头顶离去。一个人只要有所准备,只要加以研究,接受灌顶,并着手修习,死亡的时刻一旦来到,他就可以利用此种知识以资自助。一般人不知道有这回事,只是被无明所蔽,以至遇到某种声音时,便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我们只要在有生之年,改善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为死亡作准备,便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在临终之时,知道如何死法。

此外,还有一种如何契入法身的修法。法身地我、无相、无有、无欲。如你欲如此法,可修大手印,修空。首先,将整个宇宙以及其中的万象观而为空,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屋不是屋,墙不是墙,身不是身。宇宙间的一切,悉皆化而为光,此光进入自己心中,复由心中进入莲花,又由莲花进入种子字(一种密教字母,例如□(吽)字,先由种子□(吽)字的底部第一部分向上溶化,直到第五部分,最后化入一根毛发之中(即□),复由此根毛发完全化而为空,这是法身。你既已在生时修习多次,死时这个修法就会继续进行。一般人既不修习此法,也就不知如何善用这个时刻了,他就失去证入法身的机会了。假如你已接受此种密宗教义,已经接受灌顶,已曾精勤修习此法,并已修习此种“化”的法门,那么,一切的一切就向内化入身中,由身化入心中,而心与识同化。只要你在生时修习此法,死时不但会见法身光明,而且可以实实在在证入法身之中。如此,你便可以运用死亡,作为成佛的资具了。此法虽不易修,但它却为你打开了一道可行的门路。


二、无死瑜伽
无死瑜伽的建立,是依据大手印。若要了解大手印,必须明白佛教哲理,心物不二。

在佛教的密典中,有一种名为“能心奈米”的修法。“能”指精神或气(智慧气),“心”指心灵或意识。无死瑜伽属于“古心奈米”,“古”指身体,“心”指心识。此处身心完全合一,无二无别,所有的边见,皆被抛弃了。

从涅槃的果位来看,其间没有生死可得。由此可得三种无二:因位主张物心不二。行位修习“能心奈米”和“古心奈米”。“能心奈米”属于第一、第三灌范围的修法,在此心气合一而得身心不二的觉受,此即“古心奈米”。因此,“古心奈米”的高等阶段即是果位。无死瑜伽是属于果位的一种修法,可使行者是圆证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涅槃一词,依照中国学者的解释,涅指不生,槃指不死。因此,涅槃即是无死,即是大彻大悟,即是无生无死。

无死瑜伽是以大手印或大圆满这种不二的最高成就为基建立的基础。下面,我将加鲁仁波切教授的无死瑜伽原文译出贡献读者。

学者须先得上师灌顶,完成基本的修法。无死瑜伽译文如下:

学者须将自己观作本尊,须是忿怒尊,必然配合亥母。学者首先尝试分别:忿怒尊和亥母与心是同是异?如其为异,心生虚妄时,虚妄从何而来?去向何所?如有所住,住于何处?

身与本尊是一?与口是一?还是与心是一?设使与亥母和心为一,除了此心之外,还有别个心否?设使本尊和亥母完全与心不一,那么,单是其中之一与心是一?还是两者不与心为一?

假使两者皆不与心为一,那么,当我们观想本尊及心之时,此观在心之内抑在其外?还是在本尊与心之间?

上述观修,不止是知识的概念推求而已,学者必须体会其中境致。如果我们有心,自可观想本尊;如果无心,谁可观想本尊?

如果我们得一决定,人皆有心,如果心有死亡,死亡之方式为何?我们既然未见未闻心有死亡方式,则可得一决定:心无死亡。

心无死亡,身还死么?心既将身观本成尊,而心无死,则身如何会死?如果肉身死亡,则在中阴境中之心,使可观想身为空性之光的本尊而复起。此种空性之身如何会死?所以,我们由此得一结论:因心无死,身亦无死。由此得一决定:心身无二。

又,我们观想本尊及其所现种种姿式,所着种种衣饰,看来似乎确有其物,然而此等物事如梦如幻,无有实体可得。我们或可梦见一屋,有人居住其中,有的人游戏,有的吵架,有的生病,种种不一,但当我们梦醒之时,便会发现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本尊即以此处如梦的方式观想而成。

若要明白身为无死或观身无死,我们须得决定:心即本尊,身即是心,所以,身心二者悉皆无死。这不仅是概念思维而已,学者必须以其禅定之力,使得此种伟大秘密事实得予以实现。

又,设使心即是空,则无生、无住、无坏可得。如此则心无死;心既无死,则身无死。此心无生、无死、无住。本尊行、住、坐、卧,种种施为作用,与心无二,互不相离。此心既然无死,则本尊之身自亦无死。

以上译文自此告一段落,下面将原文做一节要,分为九个步骤:
  (一)观想本尊与亥母。
  (二)尝试抉择:本尊身心是同是异?
  (三)尝试求一决定:本尊之心在内、在外、抑在中间?
  (四)尝试求一决定:此心有死?无死?
  (五)尝试求一决定:本尊之身有死?无死?
  (六)令心保持于空性之光中,本尊即由此出现,这个本尊之身既然来自空性之光,如何会死?
  (七)观想此一本尊之身,其性如梦,无二无别。思维此梦幻之身无生无死。
  (八)得一决定:本尊身心无二无别。
  (九)得一决定:心无生死,故本尊身亦无生死。

下面是修习此种无死瑜伽的一些修正和补充意见,完全出于我本身修习此法的实际经验。修习无死瑜伽时,不应想到死亡。原文中述及:内身死亡,则本尊之身便在空性之光中生起。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所有一切未脱轮回的有情众生,莫不皆有此种经验。这是一种转生之说而已,应该于修习无死瑜伽时除去。我们决不可有肉身死亡这种想法,而要强调的却是:身即是心,心即是身。因此,心既不死,身即不亡。


补充的观法当与时间相关。

死亡与时间具有一种相当的关系。我们必须使时间连续不断,不分过去、现在、未来。身与心既然不二,过去与未来,亦不能有二。今日既是昨日的明日,也是明日的昨日。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三时全是一个,过去无死,未来无生。我们不可说,日出是生,日落是死,事实上并无二致。太阳的本身并未改变,只是人类总是以日出为一天的开始,而以日落为一天的结束而已。实际上,我们不应该说过去已死。有时候,我感到我自己跟古圣先贤一般地快乐,因为我既不认为他们已死,亦不以为那个时代已死,更为以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未来无生。我在印度加林邦的茅棚中过了二十五年的岁月,但感到好像才只几分钟的时间而已。这个三时总是一体。假如我的禅定可以使我安住于这个三时一体上面,此身如何会死?此心无死,时间无死,昨日亦无死。明日无生。未来无生,过去无死。现在不能独存,有谁能说哪一刹那是现在?它与过去和未来相续不断,刹那不分。同样的,过去与未来亦不可分离。有谁能说何者是生?何者是死?何者是住?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人类的虚妄分别而已。

此外,尚有一些补弃修法,都是我曾实际应用过的。

有时我如此观想:我身广大如法身,而此法身之观出于我心。如此,则此身如何会死?设使法身会死,如此广大的尸体埋于何处?有时我观我的本尊之身细如一粒微尘或微如一截毫毛。假如这么细小的身体会死,它又如何死法?

又,当我用心观出佛的法身时,则他的法身便与我的心灵无二无别了。我的肉身既然处于法身的当中且被观成一盏智灯,则我的肉身与我观成的心亦无二无别了。我的肉身既然处于法身的当中且被观成一盏智灯,则我的肉身与我观成的心亦无二无别了。因此,身心虽有内外两重,但无论哪一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