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海与许仙-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下那事,我是不饶的。”法海只是念阿弥陀佛。

许仙道,“待老和尚圆寂,你做了主持时,我便是要回来的。”法海只得唯诺。

却还不够,又说,“你若放下时,我便叫老天爷淹了你的寺庙,叫你做不得和尚。”

这才依依不舍上路,再看法海臂上,已掐了一道深深的红印。

许仙走后,法海却并未收下心来,反若有所失,不能禅定了。纵然是终日担柴挑水,体力耗尽也不能泯灭心中的思念。这一切无德都看在眼里。

但禅门讲的是心法,心上通不过,纵然是打骂说教都无济于事。无德只得旁敲侧击,引他上路。不觉又是一个春秋。

无德年世已高,自知大限将至。这日法事毕,便对座下弟子说道,“大家修行多年,不知参悟如何,且说来我听。今日不比往日,有甚么都可说来我听。”其实是有意效法五祖当日麟选衣钵传人之法。众人也领会其中意思。

其中有大胆说的,也无外乎是当日神秀与慧能的说法。无德也不作可否,只一一评点。见大弟子法清没有说话,便来问他。

法清将手上戒棍恭敬放在地上,双手合什,方道,“弟子向来不及师弟们聪敏,未有所悟,不敢胡言,只是谨身修持罢了。”

无德点点头,微微笑道,“能谨身修持,身体力行,此等行为若还有尘埃,其谁又能免?”便又来问法海。

法海想了想说,“我与众师兄弟的不同,只未知可否。”

无德道,“说来我听。”

法海合什道,“我有一偈——菩提本是树,明镜不是台。心上只一人,何处容尘埃?”

无德闭目沉默许久,众人见师父没有评语,都面面相觑,也不知可否。有几个便来问无德,法海如此的修行如何?那意思是想知道无德有意将衣钵传与谁,便好与他相近。

有个与法海相善的师兄说,“妙,心中只佛陀一人,还能容下什么邪念妄想?”

也有说不好的。

良久,无德方开口,也不睁眼,“禅门有三种境界,第一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其心有分别,所以万法诸相都不相同——山是山,水是水。等到第二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其心无分别,山水皆是诸法空相,无甚分别。这种境界虽好,但还是在分别,是不分别之分别。等到第三层,仍旧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其知道万法归一,万相空无的道理,所以无心去分别山水,山仍旧是山,水仍旧是水。”

便有弟子问,法海到了那种境界?

无德不回答,只道,“不过在第二层上,放下这一人,便可达到第三层。”

也有问法清师兄在第几层上的。无德喝道,“何来层?”

有个胆大的便说,适才师父说过禅门有三种境界。

无德笑笑,“方才是方才,现在是现在。修行之人若执着于境界,又是一误。修行不过是随心随意,岂能随境而动?水在江中,遇滩则静,遇弯则汹,水还是那个水,不过处时局地方不同罢了。”

众弟子又问了些佛法心得。无德或解或喝,一一答过。

无德终于说,“今日之会,乃我在凡世最后一会,他日升坛讲法,便是我亲传衣钵之时。”

有个师兄便问,衣体传与何人?

无德笑笑,“衣钵传与后人。”便挥手示意大家退去。

大家都是聪明人,出去时,便分作了两派,一边簇拥着法清,一边紧跟着法海。

无德接过随身小沙弥的茶碗,淡淡地说,“禅门中若有功利,清者亦不能清,有容者也未必大。”

无德便吩咐沙弥出去,自己要为圆寂净身,不待叫时,谁也不许进来。大凡高僧知道大限来时,便要禅定,不吃不喝。一是为了心静如一,一是为了排空身上秽物,得一洁净之身。

'第三章'第三节

 '回目名:'法明误吐分离事,无能智护劈柴僧

众人见无德如此,知道寺庙将易主,便根据那法会中的言语猜度谁是未来的主持,便好与谁相近。其中不免有荒废了修行的,也有那些好事的,未脱俗气的,便相互暗中攻陷。

这日,法海正在劈柴,便有那法清的支持者法明过来讽道,“你心中那一人是谁?敢不是哪个相好吧!”

法海只不理。

法明又道,“好好的公府不呆,却跑到这来抢我们的饭碗,也是师父看你父亲面上,才收留的你。”

法海仍劈他的柴。

法明却不罢休,“你只做得正人君子一般,你和许仙搞的那些丑事只当我不知道,师父也早是知道的了。你还是趁早走了得好,若法清师兄掌了寺院,是必不容你的。到时叫你好看!”

法海愣在那里,半晌才念了个佛号。

那边一个老头陀本在一旁搬柴火,见法海停了手,便说,“谁做主持,不一样要劈柴搬柴的,相国寺里唯一不缺的倒是闲人。”却把法明推了一把,去拾他脚下的柴。

法明骂道,“你个老东西!”

老头陀回道,“东西总有老的时候,若是不老,就成妖精了。”

“无能。”法明叫着老头陀的法号,“倚老卖老,你不曾记得你是个犯戒的僧人了?要不,师父会罚你在这?”

无能边拾柴边说,“若心上放不下功利,戒又有何用?若心上不知有罚,罚下十八层地狱又能怎样?”

法明只气得“你你你”的乱叫。

这个无能因不平时政,出家在此,与无德是同门师兄弟。因好酒,当日喝醉打伤了山下的村民,被无德罚在柴房做工。一做便是四十几年。

'第三章'第四节

 '回目名:'智比丘传达身后事,痴和尚难舍前生缘

是日,小沙弥正在方丈门前打盹,却听得门吱地开了。无德走了出来,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拿着铁钵,对小沙弥说,“拿我袈裟、毗卢冠到大殿来。”

不多时,寺中集会钟声起。众僧都放下手中的事往大殿跑。只有无能和几个火工头陀在殿外广场上堆放柴火。

无德端坐大殿上,小沙弥捧袈裟、毗卢冠立在一旁。法清诸师兄弟站立殿中。

无德振铎而语,“吾今即往西天朝见佛祖。留下尔等自当严加修行,苦练心志。”众僧听得,齐齐跪倒在地,也有那伏地失声的,也有那泪如泉涌的。

“他日到西边来见我,我必要考问尔等功课。若是尔等怠惰,必不轻饶。”

法清等众人应道,“谨受教诲。”

无德又道,“我有袈裟一领,毗卢冠一顶,是先时祖师所传。法清过来——”法清忙把戒棍交与身边的师弟法明,过去跪下。

“法清执法严明,能守戒如一,今传与你。”法清合什拜受,无德为他整冠,授衣。法清披戴好侍立一旁。

“法海——”法海应声出列合什跪下。

“‘菩提本是树,明镜不是台。心上只一人,何处容尘埃?’菩提、明镜本是先圣们打的比方,是指向明月的那根手指,而不是明月本身。时时拂拭也好,心上无一物也好,都是叫人心无一念。若真无一念,便会有万念俱生,还不如心存一念,以叫诸念皆息,这便是精诚。禅门无方便之门,百人有百样法门,千人有千种路径。只要心中有佛,无路不通,无法不能。”又道,“法海心性聪敏,有此一偈,他日座下必有五百僧众,受五千人供养。我这有锡杖、铁钵留与你云游江湖——南方禅寺丛林有六祖传承的无上妙禅,当谦虚受教,不可自持自纵——他日必有你的结果。”

法海再拜合什。无德拂摸着锡杖,“杖分四股,为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之故;股中十二环,为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之意。不得以不净手持杖,不得担於肩上、见佛像不得使锡作声、不得以杖指人、不得用杖於地面写字。化缘至人家门首摇锡三下。若无人应,再摇五下。又无人应,更摇七下。终无人应,则应往别家。”说完方将锡杖授与法海。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此去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要虚心参学。须知野老黄童有真意,禅心得来本自然。一花一草皆是禅心佛意,不可小觑。”又将铁钵托与法海。

“我业法清可守,我道法海可传。”说着深情地看了二人一眼,“座下弟子可有异议?”众人只是再拜称善。

“我去矣。”无德说着闭上了眼。

立时大殿上法音齐响,梵声四起。法海想起以往无德对自己的教诲:那初开禅心时的“何不拜贩书印字者为师”之喻;那消他傲气的“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之语;那祗园精舍与柴房伙舍之比。一心想侍奉师父百年,却不料无常早到。而今既离人世,又将杖钵相传,虽是法清守寺为主持,其实真正衣钵是传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