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若把长期破坏的精神,留几分用在建设上,成就总比长期破坏多。
    (3)发破坏的议论,自然免不了攻击别人:但是必须照着“哀矜勿喜”的心理。现
  在思想沉沦的人,到处皆是,固然可恶的很,可也一半是社会造就出的:他们不便自负
  责任。我们对于不同调的,总要给他个“逃杨归儒”的机会,并且用“归斯受之”的待
  遇。若果不然,一味的快意而谈,可以接近的,也弄得上了千里之外,还能有什么功效?
  还能化得甚人?须知立异的目的,在乎求人同我,不可以立异为高。现在中国的思想文
  艺界,实在可怜了:总要存大慈大悲的心境,超脱一个是一个哪!

这一面是这样讲。也还有不得不菲薄别人的时候,我们断断乎不可从乡愿态度;我在本志的
发刊词上,已经说过了。




                文化的变化与进步
                   蒋梦麟
                   (1886…1964);中国现代学者,教育家。本文选自
                   关鸿、魏平编《现代世界中的中国…蒋梦麟社会文
                   谈》,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化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会生长,会发展;也会衰老,会死亡。文化,如果能够不
断吸收新的养分,经常保持新陈代谢的作用,则古旧的文化,可以更新,即使衰老了,也还
可以复兴。
  历史上多少灿烂的文化,如巴比伦文化、迦太基文化、古埃及文化,在人类文化历史上,
都像昙花般一现就销歇了,但也有若干文化,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其间盈虚消长,是值得
我们深长思索的。
  大凡文化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内在的,基于生活的需要,人类有种种生
活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不得不想种种方法来创造,来发明,这是促进文化发展的一
个动力。另一个是外来的,基于环境的变迁,环境变迁多半是受外来的影响,这是因为四周
环境改变了,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就不得不采取新的适应方法,人类如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就不能在这环境里生存。我们从历史上看,这两个因素总是交互影响的。
  中国文化是少数古文化现在还巍然屹立的一枝。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能不断吸
收新的文化与适应新的环境。历史上较早的较显著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战国。
  战国时候的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生存,不管王公大臣和国内人民的反对,毅然采取了匈
奴的服装(胡服)和他们的骑射之术(骑在马上射箭)。胡服和骑射都是外国的东西。他的叔叔
公子成对此大表反对。他说:“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则效
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赵武灵王听了这
席话,便自己亲自去向他叔叔说明。他说: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
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略吾地,系累吾民,
引水围高阝,微社稷之神灵,则高阝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
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高阝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上面这段话,把公子成说服了。于是下令变服,习骑射。
  胡服骑射的结果,中原出现了两种东西,一种是裤子,一种是骑射。中国人向来不穿裤
子,裤子是从胡人那里学来的。我们推想大概在打仗的时候,要骑在马上射箭,没有裤子不
大便当。骑射在战术上更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以前我们的箭是徒步的兵卒从地面发射的,也
有站在战车上发射的。自从胡人那儿学得了骑射以后,战车便少用了,甚至于不用了。这是
因为战车太笨重,在中原平地,没有山的地方,可以横行,可以打仗,但赵国(现在的山西)
境内多山,战车在山里无法使用,所以非采取骑射不能抵抗敌人。从此以后,战争的方法起
了革命性的改变,也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生存。
  骑射引进以后,马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所以有“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之句。
汉武帝在宫外好几千亩地里种苜蓿。天马是指西域来的马,阿拉伯古称天方,从那边来的马
称天马。马要用苜蓿来饲养,所以要引进马,同时还要引进苜蓿。这时战车不用了,原来徒
步的兵卒,现在已成了马上的骑士,从此军队的活动范围变得既广且远,运用也迅速了,因
此战术便整个变了。
  虽然胡服骑射是外面来的,但进来以后,就慢慢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了。我们内部
长期发展和适应的结果,到汉武帝时,中国已经繁殖了不少的马,战术也变得高明了,所以
能把匈奴逐出去。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他一面发展中国的文化,同时发展军略,改进战术,文
治武功,都极一时之盛。凭了新发展的战术,引军西向,把匈奴赶得远远的。历史上说:
                                      “匈
奴远行,不知去向。”现在我们知道他们跑到欧洲去了,他们骚扰欧洲四百多年,结果把罗
马帝国毁了。
  所以外来的文化,如果能够采取适当,并适应本国的环境,是能够帮助解决本国问题的。
进来之后,便成了我们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再经过相当时期的发展,便可以产生一种更高的
新的文化。胡服骑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外来的文化,固然可以刺激本国文化的发展,而本国的文化,受了外来的影响,也可以
更适应环境。如果食而不化,便不会产生像汉代一样灿烂的文化。所以最危险的事情是只以
为我们自己的文化好,对外国来的瞧不上眼,这是很危险的事情。知识不够识见近,往往患
这种毛病。譬如义和团的事情,西太后以至于北方一班老先生,恨外国的文化,用中国义和
团的符咒、刀枪想打外国人,结果一败涂地。我们不是说外国来的都是好的。外国来的东西,
如果不能适应中国的需要,当然不会采取。外国来的东西对于中国有好处的,是拒绝不了的。
  譬如我们的音乐,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国乐,大都是从西域外国来的,如琵琶。胡琴、
羌笛,好多乐器,都是外国来的。中国原来的音乐,只能在孔庙里听见。许多人都不知我们
现在所称的国乐,是受外国影响很大的。唐代的各种宫廷音乐,大都是西域来的。现在日本
宫廷里还代我们保存了一部分。我们中国人并不都是守旧的,我们一向很愿意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我们这个民族能够这样长久存在,原因就是愿意向外国学习。
  又譬如佛教,是从东汉时起慢慢地进来的,到唐朝大盛。从东汉到宋朝(从 2 世纪到 11
世纪)经过八九百年的工夫,佛教变成了中国自己的思想,与中国原有的儒道两家思想一直
共存到现在。等到北宋的时候,宋儒起来了。宋儒是我们原有的儒家思想受佛教影响而产生
的一种新思想,它把中国自己原有的思想改变了。所以近人把宋儒叫新儒学。
  现在我们讲新儒学。我们现在称宋儒明儒之学为新儒学。新儒学有两派:一派以我国原
有思想为主,所受佛教思想影响较轻,这派叫做程朱学派,程指程颢、程颐兄弟,朱即朱熹;
另一派以宋之陆象山、明之王阳明为领袖,所以称为陆王派,这派受佛教思想较重,所含我
国原来的思想较轻。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说,陆王派对外来的佛教思想与中国本来的儒家思想
是并重的。两派比较,则程朱一派较为侧重儒家思想一些,这是两派的分别。陆王一派到了
明朝,佛教思想格外浓厚,这是受了禅宗思想的影响、陆王、程朱两派彼此互相诋毁,互相
倾轧。陆象山曾作诗讥讽朱熹,他说: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其实陆王与程
朱两派,都同受佛教影响,不过轻重之分而已。
  明朝末期,西洋耶稣会传教士来了,他们一面传布耶稣的教义,同时把西洋的科学也传
了进来。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传人,影响了清代的学风。有清一代,因为受科学的影响,
考据之学,便成了清代学术的中心。
  近代西洋文化的输入,初期是由日本转译而来,稍后才直接从西洋输入。自西洋文化直
接从欧洲输入,中国文化就开始发生大变动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