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就一个物种的归宿而言,猫头鹰辩论是可以到此结束了;但是,就这个物种的归
宿而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来看,这场辩论却难以收场。环境保护主义者能否取得
这场辩论的最后胜利?大概,此时此刻,也是环境保护主义者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望断天涯路
  作为 20 世纪 60…70 年代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环境保护主义有其独特的时代色彩。那
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危机的时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学生运动、反主流文化……
激烈地冲击着这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且涤荡着传统的价值观念;要求变革,是这些社会运
动的共同呼声。就在这时,1962 年,一本名叫《寂静的春天》的书出版了,它给这个本来
就处在社会动荡的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社会中坚中产阶级,增添了新的不安。
  如果说,黑人民权运动的愤怒烈火还烧不到白人中产阶级的郊区住宅,美国的炸弹和落
叶剂只是降落在距纽约 2 万公里的越南丛林的话,这本书却让他们发现,死亡正发生在他们
的后院啄食了被杀虫剂污染了的昆虫和植物的鸟正在死去!作者雷切尔·卡森通过对
DDT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在食物链中的凝聚作用和最终对人体的遗传所造成的危害,
揭示了一个令人惊骇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人们用以对付被认为有害的昆虫的技术竟然对准
了自己。
  卡森言辞犀利,却又不失恳切。她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生命这种力量”,并谨慎地
运用人地智慧和力量克服“征服自然”的妄尊自大的思想。她尖锐地指出,人们目前所面临
地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灾难是完全由“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发展起来之后,由我们自己
导入人类世界的”。
  卡森的警示划破了白人中产阶级郊区生活的静谧和安逸,并在人们的头脑中注入了一种
新的意识: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追求一种比较纯朴的和较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按照著名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的说法,人们是在向与资产阶级文明兴起相联系的一
整套价值观念
       “生机勃勃的中产阶级的世界观”发出挑战;因为正是这个阶级创造了技术、
追求生产效率和消费,追逐物质利益,并且“形成了个人主义和征服了自然。”
  这种强烈的要求把人类和地球从贪欲、从技术的陷阱中拯救出来的愿望,和对一种更文
明但是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迅速地变成了一种信念,成为在 70 年代为美国社会主体
的中产阶级普遍所肯定的社会思潮环境保护主义。在 60…70 年代的批判和反省的气氛中,
这种对工业文明社会和富裕所带来的种种弊病的批评很容易便得到了社会其他群体,尤其那
些争取社会变革的群体如女权主义者、反战者、反主流文化者等的响应和认同。终于,这
些要求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和环境保护主义汇合起来,并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浩浩荡荡的
社会运动环境保护运动。1970 年 4 月 22 日的“地球日”是这一运动的开端。
  也许是由于对变革的急切心情,也可能是对环境危害的深深忧虑,环境保护主义几乎是
不受任何阻碍地和毫无怨言地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了。“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平
                              、     、
衡”不仅成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的词汇,甚至也成了普通人的口头语。人们与自然交好的迫切
愿望促使他们急于去更多地了解那个曾被视为人类征服对象的自然。他们不仅要亲身投入到
大自然去领略它的美,而且也希望理解它所蕴藏的内涵。于是,大卫·梭罗一个 19 世纪
前半期的自然作家的已被尘封了几乎一个世纪的书又重新被摆上了书架;美国的国家公园之
父,20 世纪初曾为保护约塞来特国家公园地整体性而战斗的自然保护主义者约翰·缪尔,
成了自然爱好者崇拜的偶像;奥尔多·利奥波德,一位提倡“人是大自然共同体的一员”的
科学家,被奉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知和精神领袖,而他的那本融哲理和文学为一体的散
文集《沙乡年鉴》更被奉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圣经”。
  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规也顺利出台了。至今美国所有的几百项环
境法规,大部分都是在 70 年代制订的,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法律,如国家环境法、空气污染
法、水污染法以及濒危物种法都是在这个时期推出的。这真是令环境保护主义者兴高采烈的
10 年,也是令人怀念的环境保护运动的黄金时代。因此,有人称 70 年代是“绿色的十年”
或“生态学的十年”。
  20 年过去了,在 60…70 年代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开始被淡忘了,但是,惟有环境保护运
动似乎长盛不衰。到了 1992 年,全美国已经有大约一万多个民间环境组织(或称非政府环
境保护组织)
     ,其中最大的 10 个组织的成员已由 1965 年的 50 万人增加到 720 万人。1995
年,根据民意测验,有 73%的人都确信自己是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80%的人则把环境看作
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在 70 年代,持这一观点的则仅有 7%。完全有理由认为,人们的环
境意识要比 70 年代浓厚多了。但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环境保护主义所承受的压力反
而越加沉重了?
     也许,对环境保护主义与生俱来的某些特点做一点分析,会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又它的困
窘甚至尴尬。
     首先,是它浓厚的道德色彩。如前所述,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
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种愿望,按照利奥波德的说法,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
意识,“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一员和公民。它暗含
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
                         ”
人们才可能在运用他在这个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他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种
认识,不仅依赖于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同时也依赖于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自然的
感情。
     因此,这一信念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它与那种从经济学角度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对后者来说,自然只是一种资源,是人类为追求幸福和创造财富的资
本;在和自然的关系上,人只需行使权利,而无需任何义务;从而,任何限制经济增长的行
为都将是一种对这种特权的侵犯。这是西方 500 年近代文明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而环
境保护,从本质上说,既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制约,也是对其个人物质欲望的克制。这一点,
则正是环境保护主义受到那些要保护工业发展和私人财产的既得利益阶层猛烈攻击的根本
原因。
  (这里,顺便说一句,当前流行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也是纯经济学的。
在笔者看来,因为它缺乏一个道德上的基础,其结果,恐怕将只能是有“发展”而没有“持
续”)进而言之,就整个社会来说,
  。            “发展是硬道理”,因此,任何环境保护在与经济发展的
较量中所取得的胜利,大概也只能是局部的和零星的。这是环境保护主义难以克服的一个矛
盾。
     第二,是环境保护主义的中产阶级偏见。前面说过,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中产阶级世界
观,这个阶级中的大部分人的经济地位和文化教养可以让他们去亲近和热爱那些与经济无关
的自然事物,但是也很容易使他们忽视与经济有关的社会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中产阶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
们应是 19 世纪拓荒者的后代;因此,他们与那曾为这个国家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大自然
有着先天的联系。城市拥挤、喧嚣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勾起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回想,并促使他
们设法为自己营造某种可以回归自然的条件和气氛。因此,登山、打猎、钓鱼、滑雪、野营
等一直是美国中产阶级上层的传统户外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空
前富裕则给大部分中产阶级提供了旅游休假和野外休闲的物质条件,以致“到大自然中去”
成了一种流行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是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