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势群体,既苦无制约国际强权的可能方式,又缺乏由此到达梦想彼岸的必要手段'12'。即
使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也不过是传统欧洲社会主义者对新科技发展的一种回应,其实质
是与当今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相容的。“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者仅仅是想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而在实践上它往往仍是资本主义的,欧洲人自己也认为并
不存在真正的“第三条道路”。这是落后国家的不幸,我们不能不承认,作为发展中大国,
中国只可能是“被全球化”,而不是“全球化”。'13'但这并不构成反全球化的理由,因为反
全球化的鼓吹者恐怕没有意识到,如果全球化仅仅是“少数人的全球化”,只是给强权国家
或者阶层带来好处,那么不用反全球化,这样的损害大多数国家和阶层的全球化,最终会无
疾而终。对强权秩序的抱怨,实际上反映出在“双赢”背后,全球化的参与者在瓜分全球化
创造的“馅饼”时,少数强势者和弱势多数者的所得差异甚大,参与者总是对自己那一份额
进行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
  面对生死,我们没有不生不死的选择,除非灵魂出窍;面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我们同
样非此即彼,不存在侥幸的回避。现实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为迎合奉承西方而全球化,如何
增强自身的砝码和争得自身的利益?所谓“第三条道路”,其实质乃是黄鼠狼式修辞,即象
黄鼠狼可以吸空鸡蛋而不留任何痕迹一样;人们可以籍口“对面全球化我们可以另有选择”,
以所言非所指来行反全球化之实,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只不过是怯弱的无能。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
  有趣的是,反全球化热潮恰恰是全球化的产物,无论它自身如何声称,都折射出全球化
是自发演进的人类历史阶段。反全球化的到底是什么人?是无政府主义者、反贸易主义者、
环保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人权组织、行业工会,甚至土著人组织、性别平等主义者等等的
混杂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打着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组织(NGO),其本身恰恰似乎也
是“全球化”的组织,他们依靠着自身的全球化,为了共同的反全球化目标而走到一起。近
年来在国际会议之外反全球化的喧嚣者,并非乌合之众,而是由跨国的 NGOs 通过它们激
烈反对的互联网来操控的!例如西雅图会议外近 2 万的示威者,是“主动反对经济全球化联
盟”的杰作。反全球化的实质,不过是另一变种了的全球化。
  不仅如此,反全球化者所宣称的“全球化带来的戕害问题”,例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庞大的穷困阶层、边缘化不断扩展的第三世界化问题(Third Worldization)、对人权的尊重以
及无序的资本流动等,可能恰恰需要通过全球化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其根源却
在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政府臃肿腐败问题,闭关锁国和全球化哪一个更对症是不言自明的。而
穷国的债务负担,资本流动监管等,正需要全球化的“帮凶”乃至 OECD 这样的“富人俱
乐部”,通过全球性或区域性协调,达成更广泛的豁免共识或监管框架。如果我们认为,整
体上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较之发达国家是颇为有限的,那么最庸俗的关于“全
球化是要素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就是对后进国家有利的事情;如果我们认为全球化不仅仅
是要素资源的全球配置,更是社会经济政策,尤其是大国的社会经济政策在全球的优化配置,
那么发达国家垄断国际“话语权利”因全球化而不能不考虑发展中大国针锋相对的政策。反
全球化戏剧性地说明,解铃还需系铃人,即解决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要倚靠全球化,尤其要
倚靠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强调要素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向流动(包括劳动
力);强调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以分享全球化利益,而不是廉价卖土地、卖劳力、卖资源。


'以下删除'

              反全球化热潮在中国正潜流暗涌?
  反全球在中国也正以悲天悯人的曲调在奏响,中国的反全球化者宣称,全球化正在催生
“新帝国主义体制”,即不是以军事强制为先导,而是以市场和资本为杠杆的、没有鲜血和
暴力的侵略与霸占。目前的互连网是信息帝国主义,WTO 是市场帝国主义,IMF 是金融帝国
主义,联合国则是政治外交帝国主义,全体发展中国家再度成为帝国主义的“臣民”的日子
已经不远了。这样的潜流正以“社会良心”式的诏喻悄然涌起。
  我们不妨思量如果我们不愿意作为“新帝国主义体制”的臣民,我们需要抛弃什么,反
全球化者的潜台词显然是在说,要抛弃市场经济而选择极权经济,要抛弃现代金融体系而重
新复归荒谬的金本位,要抛弃互联网而退回电报电传阶段,要抛弃联合国而回到分崩离析的
孤立的民族国家时代。似乎我们为了反全球化必须告别我们已经生活的年代。当血缘的疆界
淡化时,我们从母系时代迈进到父权时代;当氏族的疆界淡化时,我们从部落杀戮过渡到民
族国家时代,当经济疆界淡化时,我们从分立国家时代向全球化时代。而每一次,我们都心
存疑虑。但经济疆界在目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仅仅是淡化而已,并未消失,在政治、国防等
其它领域,全球化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反“新帝国主义体制”对全球化的理解显然失之
肤浅。我们的问题是往往在经济全球化还在推进时,已经过分地迈进到“后经济全球化”时
代,以为民族国家间的种种冲突就消失乃至弱化了,以致于忘记全球化秩序是分立的民族国
家因为存在严重冲突而协调的结果,却采取“头手倒立”的方式,以为回避和不敢正视国家
间冲突和威胁就是参与全球化了!在欧亚会议的歌舞升平中,反欧亚会议也许多少有一点警
示的意义'15',即民族国家的分立仍然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格调,民族国家融合尽
管值得期待但显得遥远。
  我们也不妨思量全球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实际上中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折射
出“全球化”的色彩,孩子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前卫少年带着 MP3 哼唱摇滚、蓝调,商
务人士手不离爱立信手机、IBM 笔记本。我们已分不清生活中的哪些场景是“土特产”,而
哪些又是“舶来品” 洋人的乒乓球成了国球;
         ,           而中国餐馆则让洋人领略了什么叫“食文化”,
并不是要穿着长袍马褂,唱着京剧才算保存了民粹,穿着牛仔裤喝着可乐写“中国人可以说
不”的难道不是满溢着民族激情和以更合理的方式迎接全球化?
'以上删除'
              全球化正在催生怎样的未来?
  全球化的浪潮会将我们带到何种彼岸?难以预言却值得反思。目前的全球化带有明显的
强权主导性,甚至“不过是重性恢复资本主义那种既是国际的、更是跨国的原始使命,把疆
界和国家、传统和民族统统踩在脚下,迫使一切都更家服从唯一的价值规律”的洪流'16',
但资本主义不是未来必然的,社会主义不是历史给定的,而都是实践创造的。社会主义已不
是一种固定的计划蓝图。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治理”,对社会主义来说,有助于实现人类
的和平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全球治理”将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体系。社会主义者在全
球化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期望新自由主义的“新思维”和“新鼓吹”,而转
向实际层面,要求各国在经济上的平等发展、社会福利的保证和社会安全等。20 世纪的两
位伟人对此作了也许不纯是巧合的诠释,列宁预言,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
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
义已经成熟,正在向社会主义转变。而熊彼特则隐喻,如果资本主义的进化趋向于自己成为
多余的东西,一种非常清晰而稳重的社会主义将几乎自动地出现'17'。
  我们不妨以马丁。路德。金的一段旧演讲结束心灵的冥思,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
么人类需要“全球化”:

  一个著名的小说家去世了,在他的文稿中发现一张未来小说的创作构思单,其中突出强
  调的是这样一个主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