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劣根性的方法之争,变成了权力之争,利益之争。人的劣根性又在这些权力和利益之争中
得到淋漓尽致的表演,造就了一幕又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
  这些不同的抑制人的劣根性的方法其所以发展为冲突,信息闭塞是一个重要原因。假如
孔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经常互相对话,
几位先哲思想会不会发生碰撞和融合呢?这种设想近于荒谬。但是在今天可能成为现实。信
息高速公路有可能使全球不同信仰、不同思想相互融合。当然,融合过程也是伴随着摩擦和
碰撞的。
  21 世纪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形成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这是和现代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价值体系;这是兼容了人类所有精神财富的价值体系。它既不是亚洲价值,也不是欧
洲价值,也不是伊斯兰价值,而是全球价值。
  正是这种价值体系制约着人的劣根性,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我同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朱厚泽先生讨论过 21 世纪的中国。他同意我上述“三大
矛盾”的看法。他认为,这三大矛盾最后都化解在“五个一般”之中。这“五个一般”是:
  市场经济一般。市场经济本身没有社会属性。不能把市场经济分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现在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注意,在社会主义后面没
有“的”字)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里的“社会主义”不是形容词,而是条
件状语。当然,这里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般是经过 20 世纪反复
较量之后得出的结论。它是人类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有效形式。迄今为止,还没有另外
一种形式比它能更好地组织社会经济生活。
  现代民主政治一般。也就是民主法制国家一般。权力高度集中,没有权力制衡,非腐败
不可。
  现代公民社会一般。也就是现代民间生活一般。国家主义思潮泛滥是 20 世纪突出的问
题,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民族国家没有建立起来以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有它一定的进
步意义。民族国家建立以后,在殖民主义瓦解以后,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就成为有害的东西。
希特勒把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联在一起,称为“国家社会主义”。而这个“国家社会主义”
却成为 20 世纪的一大灾难。21 世纪要实现从国家回归社会,即从 20 世纪所发生的国家主
义的危害中走出来,恢复社会生活的生机和活力。现在让国家消亡是不可能的。但国家要从
不必要的领域中退出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就是让国家退出
若干领域,让社会自身来解决问题。通过社会之间的协商、对话,用契约来联结相互利益。
  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当代科学技术一般。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技术浪潮会波及经济、
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城,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也逃
避不了信息化的浪潮。
  以人为本的多元开放的现代人文精神一般。20 世纪是现代迷信的世纪,是造神运动的
世纪。在这个世纪,一元独断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在一些国家大泛滥。这种思维方式和政治
权力相结合就会造成大灾大难。必须弘扬当代人文精神,这就是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人文
精神。
  这“五个一般”是全球现代化的一般。这是历史的趋势,谁也避免不了。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当然,实现这“五个一般”,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还会有种种摩擦和冲突。
  朱先生这“五个一般”具有历史的深刻。我认为这“五个一般”就是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不过,在其每一个方面都将和中国的民族基因相对接,都会带有中国特色。中国要实现现代
化不能过急,不要迷信突变。而是要根据中国国情,稳妥地一步一步地前进。只要按照邓小
平以后的趋势,稳步走下去,不再搞大折腾,中国是有希望的。


             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抉择
                    ·喻希来·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语言出现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但是,由于缺乏对于新旧词汇
的厘清与阐释,其潜在的涵义尚未被世人包括中国本国的知识精英所领会。例如世界秩序这
样时人十分耳熟的言词,倒退几十年或者十几年,就绝不会出现在中国外交界人士的谈吐中。
那时高唱入云的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秩
                     ,                ,
序”二字何从谈起。秩序意味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态势,以及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家
间关系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作为“世界革命中心”的新中国与“帝修反”的旧秩序是没有共
同语言的。翻开《周恩来外交文选》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
                         “今天开辟外交战线,首先要认
清敌友。“在国际战场上,有朋友,也有敌人。
    ”                ”对于敌友显然不能采用相同的关系准则与
行为规范。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承认世界
秩序的前提是承认世界整体的存在,即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性世界。这一点认识看似简
单,实际上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路程,才最终接近了它。几十年来,先是“两个阵营”─
─“我们的阵营是和平的大本营,统帅是苏联”(周恩来语);然后是“三个世界”(毛泽东
语);再后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语)。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的外交文献中才首次出现“实现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安全和
均衡的世界”的提法(见江泽民和希拉克 1997 年 5 月 16 日签署的《中法联合声明》,我们
                                             )
把它简称为“一个世界”。在此前后,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重申了“现在的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则首次提及“全球化趋
势”,表示“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发展开放型经济”。了解了从“动荡”到“秩序”,从“两个阵营”──“三个世界”──“东
西南北(方)四个字”到“一个世界”的大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世界秩序”这个概念的重
要性,进而探讨什么是“世界新秩序”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与世界新秩序的种种复杂
关系。(以上删除)
                 世界秩序的三种结构
                          喻希来
(1951… )中国当代学者。本文选自喻希来《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选择》原载《战
略与管理》,1998(2)。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世界一词,源出佛家语,与宇宙同义。世指时间,界指空间。
                            《楞严经》曰:
                                  “世为迁流,
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
来、现在为世。”后来,世界也被用来指世间、人间。直到近代以前,汉语中的世界并不具
有国际体系的意思。当代国际政治学中世界体系的概念,则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国家间关系体系,简称国际体系。根据罗伯特。蒙代尔、亚历山大。斯
沃博达、罗伯特。吉尔平等人的说法,一种国际体系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要有“多种
多样的实体”,它们可能是进程、结构和行为者,甚至也可能是行为者的属性;第二,这个
体系具有“有规则的互动”的特征,也即可以在共同特征始终不变的连续性基础上,发生从
偶尔的接触到国家间深深的相互依赖的变化;第三,要有某种调整行为的“控制的形式”,
它可以是这个体系的非正式规则,也可以是正式的规章制度。再者,它还有一个含义,即这
个体系必须有一些将其与其他体系以及其所处的巨大环境区别开来的界限。直到现代史开始
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国际体系,而是存在着好几个国际体系,并且相互间很少有
甚或没有任何接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