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种田-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刘睿并不太了解为什么在家里吃的鸡肉比在外面吃到的更有嚼劲、更为余香,不过经过这段时间查询资料后,刘睿总算是明白的其中的道理。

人工圈养的肉鸡个头挺大,但是大多是因为饲料中蕴含的生长激素催化,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出栏。但是这些肉鸡因为活动空间狭小,得不到锻炼,肉质松软,吃上去口感一般。而且缺少青草、昆虫等等富含蛋白质、纤维的食物补充,它们本身所含的营养物质就极少,比不上散养鸡。

像刘家散养在后院的三黄鸡,每天可以徜徉在大自然之中,逐渐地恢复了一些野性,在品级上也向野鸡靠近。

这段时间,马昌全从刘家大院中收了几十只的鸡,送到‘俏江南’之后,深受厨师们和食客的欢迎。原本郑大海和马昌全都希望刘睿能够大规模地饲养三黄鸡,专门给‘俏江南’提供,但是刘睿还是婉言谢绝了。

刘睿很明白,自己的核心产业应该是酒坊和来年开春之后饲养的虎斑蛙,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带的。果树种植下去之后,就不需要太费劲,日常的管理可以雇请村民来临时帮忙,毕竟技术和空间泉水都掌握在刘睿的手中,这一切都不成问题。

家里散养的三黄鸡和土鸭,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家里自身的需求,如有剩余才会考虑到对外出售,一旦大规模饲养,那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

看着地上金黄色的玉米粒都消失一空,刘睿这才拍拍手把水桶和葫芦瓢都收进仓库,算是完成早上的一项工作。

除了早晚喂食一次,家里这些散养鸡根本就不需要刘睿太费精力和时间进行管理,以后就静等收获了。

站在院坝上,刘睿发现山下的雾气比前几天浓了许多,稍微远一点就看不清楚雾气中的景色。村子里昏黄的灯光隐隐约约,似乎一不留神就会熄灭,重归迷茫之中。

往常呼啸而过的山风似乎都消失不见了,整个梁村都笼罩在浓雾之中,若非偶尔从山下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简直会让人怀疑这里是一片死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光越来越亮,原本寂静的山林和山下的小村落也都从沉睡中苏醒,开始了日复一日地平淡生活。虽然浓白色的雾气恋恋不舍,不愿意就此结束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旅程,但是红彤彤的阳光很快就打消了它们的念头。

如同滚汤泼雪,原本笼罩着整个世界的雾气很快地消散,露出这个世界虽然平淡却很真实的面貌。

或许,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笼罩在雾气底下,需要一个契机,才能一窥庐山真面目!

第155章 牛犊训练

梁村的浓雾依旧弥漫,但是对村民们的生活依旧,大家还是会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做好今天下地干活的准备。

别看浓雾看上去遮天蔽日的,看不清眼前的一切,但是等到太阳出来,它们就都会逐渐消散的。和那些工业化城市因为大量粉尘颗粒形成的浓雾相比,山林之中出现的雾气很容易就会消失,对于村民们的劳作没有丝毫的影响。

时间进入初冬,虽说是农闲时节,但还是有很多农活等着村民们,勤劳的农民们其实一年到头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有操不完的心思,做不完的农活,还有看不到头的未来。

几乎在每个农家小院里,婆娘就在厨房里忙活,给准备上学的娃娃和即将出门干活的丈夫准备早饭,饭菜的香味随着袅袅炊烟逐渐飘散开来。和城里人可以随处买到早餐的情况相比,农村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煮,虽说有点省钱,但也是相当麻烦。

一边听着婆娘催促孩子起床的话语,汉子们从工具房里取出已经尘封了好几个月的铁犁,小心地安装好,然后在院子里调试。现在天气逐渐转凉,已经到了犁地翻土的时间。

这个时候把田地犁过一遍,可以让土壤翻起来,让生存在其中的霉菌、害虫以及虫卵在阳光以及寒气的双重作用下,失去活性。这样的话,使得来年种植庄稼的时候,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高产量和减少管理成本。

每当这个季节,几乎家家户户当家的都要把自家的田地给犁过一遍,这可是每个冬天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有时候,你看一个庄户人家到底勤劳还是懒惰,到了冬天去他家田里一看就清楚了。

吃过早饭,汉子们就背起铁犁,赶着牛儿出了门,和他一起出门的是背着书包的娃娃。大人往着村子外面走去,小孩砰砰跳跳地和周围的同伴打着招呼,一起欢笑着跑向学校。一大一小的背影在迷雾中渐渐走远,他们表现如此截然不同,一个沉静一个活泼,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通往原野的路上,不时能够看见一两位农人赶着牛儿的声音,他们或是低沉、或是高亢的训斥声划破寂静的空间,似乎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村民们面带微笑和相熟的人打招呼,顺便讨论一些农事的情况,这已经成为了一些很常见的场面。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但是对于农民,新年的收获往往都是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打下了,从地里刨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快的,雾气之中就开始传来了农人们指挥牛儿犁地的声音,虽然看不到,但是听着声音,就足以让人们清楚在雾气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青云地区,指挥牛儿干活有些一些简洁明快的短语、单字,农人们都是吆喝着这种话语,硬生生地把不通人性的牛儿变成可以听从指挥的好帮手。

在很多历史书里面,利用牲畜巨大的力量帮助人们犁地耕田的事情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当然了,受限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农人们使用的犁头并不像现在这样坚固锋利,劳动效率极为低下。

时间过去了几千年,虽然各种农业机械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但是牛耕田犁地的传统也仍然未能消失。在中国的农村,仍旧有大量的村民饲养牲畜,训练成为自己有力的帮手。

但是,如何训练牛儿,让它们可以在人们的指挥下,听话地从事各项艰辛的劳动,这可是一项颇为复杂的课题?

当牛儿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给牛儿进行相应的训练了。这个时间要选得恰到好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太小的牛犊气力不够,训练容易导致它们太过劳累,影响发育。

半大的牛犊最适合,这个时候牛犊们的性格还没有定型,有着相当的可塑性。若是再大一点,牛犊们自然形成了自己的脾性,要想改过来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牛犊适合训练是因为它们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套上轭木之后就可以拉着身后的原木满地转悠,学习拉犁的感觉。在农村,三不五时就能看见村民们赶着半大的牛犊,身后拉着一截原木,做着训练。村民手持鞭子,嘴里一直在喊着一些简单的词句,提醒牛犊向左向右,前进还是停止。

在调教牲畜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约定俗称的短语来规定牛犊的行动,这样的话可以让牛犊慢慢地形成条件反射。

大概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原本因为进入发育期而变得有点躁动不安的牛犊就开始变得安静起来了。每天拉着沉重的原木在路上走着,它们的体力和精力都被压榨了出来,根本就再没有调皮的余地。另外,在鞭子的指挥下,它们牢牢地记住了主人口中的一些短语,动作也是逐渐规范了起来。

正所谓无规则不立,这个道理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是适用的。

经过可以用严苛来形容的训练之后,牛犊开始从什么都不懂慢慢成长,开始适应了拉重物的感觉,为将来犁地耕田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了,在路上拉着原木还并不能算是训练合格,还得经过多次的试验之后才能检验出训练的成果。在农村,有些村民很擅长调教、训练牛犊,常常会有亲朋好友把自家半大的牛犊交到他们的手上,利用他们的经验,训练出可以胜任各种复杂任务的好帮手。

在清晨的薄雾中,农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偶尔还间杂着耕牛的哞叫声,倒是让原本寂静的原野变得充满了生机。

随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边的群山中慢慢升起,缭绕在旷野中不愿意散去的雾气很快就消散了。原本如同蒙着一层薄纱的景物变得清晰了许多,红色的阳光照上去,给大地万物平添了一种温暖的色调,让有点萧瑟的初冬清晨不再那么冷清。

收割之后的稻田,除了一些东倒西歪的稻茬,只有一些丛生的杂草,看上去确实是有点破败。但是,随着村民们开始犁地,一种叫做希望的情绪开始在北风萧瑟的旷野上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