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雪芹作《红楼梦》,开篇提到姑苏阊门外有这么一条街,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街内有一座葫芦庙。这葫芦庙究竟何在?小说家言当然不必深究,且书中的葫芦庙已毁于一场大火。可是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苏州阊门外繁华的山塘街上,真的出现了这么一座“葫芦庙”。

时间已经是公元2012年夏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苏州市,七里山塘街已成旅游风景名胜。此街临河而建、水道纵横,踏着石板路走过有很多座古桥,其中相邻的两座桥,一座叫青山桥,另一座叫绿水桥。在这青山桥与绿水桥之间,有一座新修的寺院名叫普福禅寺。

据普福禅寺的旅游景点介绍,这座小小的寺庙就是曹雪芹所写葫芦庙的原型。对于这一点“考证”,有很多人提出质疑甚至在网上谩骂,认为是当地政府组织“砖家”忽悠游客的噱头。

但要注意一点,文学创作中的“原型”与历史考证中的“原址”完全是两个概念。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人能否认他的身上带着曹雪芹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的人物原型之一,但是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山塘街上的普福禅寺当然也不是《红楼梦》中的葫芦庙。可创作并不凭空,风土人情刻画必然与作者的阅历见闻相关,曹雪芹提到了姑苏城阊门外的这条街、街边的这座庙,书中不经意间带着世上山水人烟的倒影。

普福禅寺始建于宋,寺院窄狭只有前后两进,中间是一个天井,整个格局呈葫芦形,虽不大却一度香火极盛。此庙曾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期间,到了2008年,当地政府于原址重建,它在被损毁的五十年后再度落成,成了山塘街上的一处景点。它是葫芦庙也好,不是葫芦庙也罢,它就出现在那里。

很多第一次来到山塘街的游客,看见庙门前的景点介绍时,通常都会露出疑惑之色,皱眉琢磨道:“哦,这里就是红楼梦里面说的葫芦庙?扯淡的吧,一定是忽悠人的!红楼梦是小说,哪会真有这座庙?”

还有一些对《红楼梦》原作印象较深者,可能会面带得色当场向同伴解说,以貌似义愤或嘲讽的语气道:“《红楼梦》我读过多少遍,那十里街,是势利的谐音;仁清巷,是人情的谐音,曹雪芹分明写的是势利街、人情巷,怎么能扯到这苏州山塘街呢?”

往往又会有同伴附和道:“是的,就是的,扯淡的‘砖家’,无聊的政客!弄出来这种东西忽悠人……可悲呀!”摇头感叹之余,神情间却有几分自觉见知优越的满足感。

这一幕在普福禅寺门前经常上演,比如今天,又有一群人在此地做此议论。此时有一个小伙从青山桥方向走来,他挽着一位挺漂亮的姑娘,后面还跟着一位背旅行包的年轻男子,在普福禅寺门前停下脚步看着旅游景点介绍。此人也听见了旁人的议论,只是傻乎乎地一笑,自言自语道:“原来曹雪芹也来过这里,只是这座庙不是那座庙了,呵呵呵,真有意思!”

这小伙子二十多岁,留着小平头,五官模样长得还不错,可脸上总是带着傻乎乎的笑容,看见什么都笑呵呵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他的皮肤呈微棕色,显然是晒的,因为敞开的领口下露出的肤色明显浅的多。

这人的样子和他的名字倒是挺般配的,他叫成天乐。

……

序章(下)、葫芦古寺,成无心之乐

成天乐不是他的学名,他的身份证上写的名字叫成于乐,但是这个学名除了申办各类证件,平时几乎就没有用过,甚至连他自己都忘了。每当别人问他叫什么的时候,他都会笑呵呵地回答:“我叫成天乐。”

成天乐的名字,说起来还颇有故事。他的大名“成于乐”,据老爹说是在他出生后不久请一位很有身份、很有学问、精通玄学的“大师”给起的,来自圣人的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后来成天乐翻过《论语》,发现孔子真的说过这句话,看来他老爹所言也不尽虚。

上学之前,孩子在家里或幼儿园一般都用小名,他的小名叫乐乐,读音是欢乐的乐,与大名的念法不一样。到了他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点名,也不知是看花了眼还是太随意,开口就叫道“成天乐!”

老师一下就把三个字叫错了两个字,“于”看成了“天”,音乐的“乐”读成了欢乐的“乐”。这个名字太逗乐了,全班小朋友都笑了,连班主任老师自己也笑了。孩子们在学校里往往都有绰号,于是“成天乐”毫无悬念地成了成于乐同学的外号,平时几乎没有人再叫他的学名。

别人的外号只是外号而已,而成于乐同学的外号成了他的名字,再配上他一天到晚呵呵傻笑的神情,绝对是名如其人。老师点名叫错的情况,从小学到大学不止一次地发生,甚至有几次,成于乐同学自己一迷糊,在考卷上也把名字写成了“成天乐”,而老师居然没发现!

然而成于乐同学并不是完全迷糊,至少在高考的时候没把自己的名字写错,虽然他的高考成绩非常差,但试卷上的名字与身份证和准考证是一致的。除此之外,他平时就叫成天乐,这并不是笔名、化名或者单纯的绰号,而是久而久之习惯了。有一个不算夸张的例子,曾经与他合租一起住了两年的哥们,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学名原来不叫成天乐。

成天乐在辽宁大连参加的高考,只考了三百分出头,成绩那是相当的凄惨。但可不能小看了他的“求学经历”,在成天乐参加高考之前,曾补习一年;而在上补习班之前,还有两年多在欧洲的留学经历。如此说来,他也算是一位海归人才啊。

成天乐的学习成绩非常不好,他在考卷上写的答案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错误已经习惯成自然。初中毕业后,父母找人托关系花赞助费才把他弄到一家还算不错的高中,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父母也清楚别指望这个宝贝儿子高考能有什么出息。

如今的报纸上经常有大版面、多篇幅的出国留学介绍,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也是五花八门,还经常在高档酒店租会场举行出国留学讲座。经一位熟人的介绍,他父母联系到一家中介机构,一咬牙就将宝贝儿子送到德国留学了。那时候他父亲还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国有房开企业领导岗位上,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错。

按照中介机构的安排,成天乐的留学计划是先读一年语言学校,再按照当地德国大学的入学要求读一年预科,然后考入大学继续深造,等学成归来也算镀金成才了。假如能留在欧洲当地就业,不仅为家庭,也算是为国家解决了负担。

可惜设想描绘的虽好,事实却完全是两回事。成天乐在德国一个叫奥克斯堡的地方读了两年的语言学校,连大学预科都没进去,到了第三年,这个语言学校被地方当局不知查出了什么问题,竟然被取缔关闭了,成天乐于是收拾行李回国。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很多经历类似的孩子,包括他的表哥李小龙。

他的表哥真叫李小龙,与那位国际功夫巨星同名,这哥俩的名字都挺有意思的。

回想起留学欧洲两年多的经历,就像是国内中介机构与国外利益方做了一个套,白白让成天乐花了一大笔钱。但另一方面,也怪成天乐自己不争气,他在国内读高中尚且是那种成绩,到了国外离开了父母与老师的管束,还能指望他莫名其妙自发地脱胎换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父母倒是这么希望的,但这种希望未免太天真。

在德国上语言学校的时候,他成天乐呵呵的,上课也不知道在想啥。他与国内来的同学合租房子住,房东也是华人,平时一起交往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两年多的留学经历,连德语都没学利索,回国后更是忘的差不多了。

与成天乐同一批到德国的高中刚毕业的孩子,也有人顺利过了语言关、读完预科进了大学,不过这样的孩子比例非常少,一百个里面能有五六个就不错了,其他的人大多相当于花家里的钱到欧洲来旅游一趟。

成天乐的留学生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至少他用很“节约”的方式过日子,去了欧洲很多地方。父母给他的生活费每月大约六百欧元,他付房租、吃饭,还和来自中国的孩子们一起厮混、结伴出去旅游,也到过巴黎。

很不巧,他到巴黎那几天赶上了当地环卫部门的又一次罢工。每当有人问起成天乐,他对巴黎这座传说中的艺术与鲜花之都的印象时,成天乐感慨最深的一句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