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的来说,现在,蔷夫和游徼这样的有编制的有秩官员,是通过考举产生,由中央委派。

    而蔷夫和游徼之下的乡吏以及亭长,则必须优先从退伍士卒,尤其是伤残士卒中选拔。

    必须要等到当地确实没有退伍士卒之时,其缺才能由其他人充任。

    这第一条,在地方还有着强大的阻力。

    但第二条,却已经成为了铁律了。

    天下郡国的郡尉、军司马还有各地的列侯勋贵大臣,都将这一条看得非常重。

    而地方百姓对此也表示服从。

    毕竟,退伍的士卒,多多少少,都是乡亲。

    事情不会做的太过,也不会太过苛责。

    甚至有人还会传授乡亲们使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器械。

    譬如,东葛村现在的水车,就是前年退伍的亭长带着大家伙安装起来的。

    除了主要零件是从盐铁衙门哪里买的之外,剩下的东西,都是那位亭长,组织村里的木匠以及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然后组装起来的。

    自从有了那个水车,大家伙的土地灌溉用水,就几乎不用发愁了。

    更别提,那个亭长还带着大家伙修路、挖渠。

    以至于有人很好奇。

    于是就去问:“阁下是在那一支军队服役啊?”

    答曰:“灞上军!”

    “那您怎么会这些啊?”

    “因为在军中的时候,我所在的部曲奉命前往龙首渠,监督建造……”

    好吧……

    能把军队当工人使用的。

    当今天子也是独一份了。

    但他带来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在他的带领下,东葛村基本淘汰了那些过去过时的木制、石质农具。

    那位亭长,不知道通过什么门路,从外面用非常廉价的价格,弄来了一批在关中被淘汰的青铜农具以及一些旧的铁农具。

    虽然这些东西,关中人已经看不上了。

    但在邯郸的这个东葛亭,却是神兵利器啊!

    去年,东葛亭的粟米亩产,因此超过了三石。

    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所以,这个亭长顿时就获得了全亭的拥戴。

    但,并不包括老王。

    跟往常一样,当老王下地干活时,那位亭长又凑了过来,唠叨了起来:“王伯啊,您看,俺上次与您说的事情,您是不是可以给个答复了啊?”

    “王伯,如今,关中地主,地租都已经降到了三成,您却依然收着六成的高地租……这样可不好,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您说是不是?”

    老王却固执的不肯接话。

    但他心里知道,他抵抗不了多久了。

    最近,邯郸城里空降来了一个长安的大官。

    这个大官据说曾经是当今天子身边的尚书郎。

    颇受天子重视,在干满了三年的尚书郎后,被外放到邯郸郡来,而且一来就是出任主管民生的主薄。

    这位主薄姓蛊,名镍柔。

    据说其伯父还是一位千户候!

    关系硬扎,背景可怕!

    这位蛊主薄一到任,就烧起了第一把火。

    这把火就是减租!

    他将整个邯郸的蔷夫、游徼以及督邮,全部召集到一起,下达了命令。

    所有地主的田租全部要下降。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个长安来的主薄大概脑子烧掉了,坏掉了。

    居然敢降田租!?

    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然而,谁都想不到,人家根本就不给别人看笑话的机会。

    这位蛊主薄,先从基层开始,一个乡一个乡的走访,对那些大地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虽然这样做然并卵。

    大家表面答应的好好的,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

    反正,主薄什么的,又不能杀人,也不能抄家!

    谁怕谁啊!

    大家的想法很好。

    但可惜,人家是天子派下来的,关系硬扎,背景大。

    居然请来了邯郸郡的监郡御史……

    监郡御史虽然管不了邯郸的民政。

    但人家管的了邯郸去长安的士子啊。

    现在,蛊主薄已经下令:不降田租者,其子弟禁考举。

    人家还真把邯郸的土地超过千亩的地主的子弟名单给罗列了出来。

    谁不降田租,谁家名下的所有子弟皆不得科举。

    没有办法,大地主们只能捏着鼻子降租。

    当然,只是象征性的降一点。

    大概也就是从五成、六成的田租降到五成半,四成半的样子。

    大家私底下都说,是给天子面子,也是给乡亲父老们减轻负担。

    然而,地主们没有想到。

    这位蛊主薄根本不满意这样的降幅。

    他希望将田租降到四成。

    所以,他使出了绝招——他派人去联络汉军的各个野战军团的将主,然后,将邯郸籍的队率以上军官给劝回家里。

    让这些军官去做自己父母的工作。

    反正借口是伟光正的——当今天子爱民如子,公等皆地方名宿,长者,安可不奉天子诏谕?且夫,与民便利,自己便利。

    这吓坏了那些大地主。

    他们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子侄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

    于是,那些有人在军队任职的大地主纷纷降租——大家操劳一生,不就为了给子孙后代更好的前途吗?

    更别提,连他们的子侄也背叛了他们,主动加入了劝说行列,摆事实讲道理,宣传这样做的好处。

    这些大地主当然不傻,也知道名声也重要。

    不能学齐鲁那些家伙,只顾着压榨百姓,最后把小命给搭进去。

    更何况,降租还能刷声望,得个好名声,有利于后代的前程,还能积阴德,受乡邻尊崇。

    这些人降租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得不跟着降。

    你不降租,佃户就可能要跑了。

    而且,那位蛊主薄,还拿着自己的关系,上报到了长安,将原先属于赵王的那十几万亩王田,变成了官田,然后用三成左右的租税,租给百姓耕种。

    这进一步导致了地主们不得不降租。

    老王算是现在邯郸郡里最后一批在顽抗的地主了。

    老王不是不知道,降租是大势所趋。

    他实在是心疼。

    一下子降两成田租,一年下来可是几十石粟米!

    他实在不乐意!

    “唉,要是当初张家那两小子我能稍微对他们好些就好了……”每每想及此事,老王就揪心一样的疼。

    老王有个妹夫,姓张,是邻村人。

    妹夫死的早,留下的两个孩子,就寄居在他家。

    本着别人家的孩子,就算累死也关我毛事的理念。

    当初老王对那两个孩子可以说是视若狗彘,呼来喝去,是常有的事情。

    结果,那两个小子一长大。

    老大立刻就报名去参军了。

    那个时候当兵不像现在,没有关系的小民去当兵,十之**是给其他人当杂役的。

    在军队里,要受尽折辱,除非运气特别好,不然最终,只能是带着一身的伤病,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孤苦终生。

    但,哪成想,老大刚刚参军,当今天子就即位了。

    当今天子即位不久,朝鲜的卫家调皮,被天子按着一顿猛揍。

    然后,那个老大就被从邯郸郡的郡兵抽调去了新化城,成为了护濊军的成员。

    在那个时候,张家大郎无疑是倒霉催了的。

    大家都在说,恐怕过两年,就要埋骨那蛮荒之地。

    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可谁成想,张大郎非但没有饿死,冻死。

    反而,混的很好。

    前两年,来了书信,寄来了路费,将在邯郸城里厮混的二郎也招去了新化。

    这几年,老王就不断听说,新化的护濊军待遇怎么怎么好,哪怕是个卒子,也比他还富。

    也偶尔听说了,自己那两个外甥的消息。

    据说,都娶上细君,生下了孩子。

    而且,都不止娶一个细君,也不止一个孩子!

    这让老王常常长吁短叹。

    既后悔当年对他们太苛刻,不然现在就能抱大粗腿,又痛恨当年自己的态度有问题,不然此刻,恐怕张氏的那两个小子,也会安心的给自己种地,自己也不用这么辛苦,更不用头疼降租的问题了——假如那两个小子还在,就不需要租佃土地给别人了,两餐管饱,那两小子就得自己干活!

    正这样叹着气,犹豫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