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他毫不犹豫的将小猪时期的几个重点工程拿出来用了。

    他指着地图,道:“孤以为,可以从征县,凿开一条渠道,穿过商颜山,到达临晋,将洛水与渭水联系起来,灌溉周围数县!”

    这个工程就是小猪朝最有名的龙首渠工程,也是后世历史上汉室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和经典案例,开创了诸多的工程史上的第一。

    譬如,龙首渠,是中国第一条地下水渠。

    传说,龙首渠开通后,临晋地区的土地甚至放出了亩产十石的卫星……

    这当然是某些人伪造的产量。

    事实上,亩产能达到平均五石,刘彻就能乐半天了。

    “张汤,你带人去临晋和征县,勘察和调研,走访乡邻,遍访长者,询问意见,回来后再告诉孤!”刘彻吩咐着,龙首渠当然也不是马上就修,刘彻与此事大部分政治人物不同的是,他喜欢先调查,作出详细预案,列出计划,然后再动手。

    像那种自以为是,一拍脑袋就要怎样怎样的人,刘彻向来不屑。

    是以,长久以来,他脑子虽然常常冒出很多想法,但每一个想法,他都想先试验一下,调查一下,考察一下,看看反应,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还有这里!”刘彻吩咐完以后,将手指指向径水。这里也是郑国渠的起源地。

    “引径水向东,至铄阳,注入渭河,然后,再将这条新渠道与郑国渠打通,将整个泾渭河系连通起来!”刘彻指着地图道:“这样的话,就能灌溉大半个关中的土地,汲黯,这事情,你去负责调研,因为此事所需要的时间太多,颜异,你在旁辅佐!”这个工程就是有名的郑白渠工程,在后世名声极大,算是西汉时期关中最大的水利工程。

    “诺!”汲黯与颜异连忙出列。

    刘彻挥挥手道:“暂时就先这样了……”

    这两个工程,加上褒斜道,几乎就能将整个关中的水系联系在一起,还能与洛水产生联系。

    工程量极为浩大,即使是有着土豪金主支持,刘彻也不觉得,能很快的搞定,最起码,单单是这三个工程,没有个五年以上,休想完成。

    “杨毅,卿留下来,其他卿家,各自去忙吧!”刘彻吩咐着。(未完待续……)

    PS:注:嗯,这是查了很久的资料才查到的。

    一脸泪啊~嗯,好在以前看书的时候看过类似的东西,有些印象,而且感谢竺可桢先生所写的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史,感谢文焕然先生所写的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气候变迁考,感谢度娘文库收录了这些冷门资料,不然我想查都没地方查。

    另外,书里引用的灾荒记载和数据,全部是有史可查的,记载在汉书。五行志和资治通鉴中

第三百一十八节 吩咐

    众人皆散以后,刘彻再一挥手,屏退殿中侍女宦官,独留下王道伺候。

    “卿这些日子,可已经熟悉了思贤苑的作坊和工匠,想来应该有些见解了,说来与孤听听……”刘彻轻声问道。

    杨毅终究是有些拘谨,还放不太开,低头对刘彻说了几个意见。

    刘彻让王道将这些意见全部记下来,吩咐道:“将这些记录下来的意见,拿去给张汤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诺!”王道点点头。

    杨毅听了,心中也颇为意动,只觉得这位太子与门中所传说的刘家人的作风确实有些不同。

    最起码,很尊重人。

    这些日子的相处也表明,这位太子对墨家并无偏见。

    甚至颇为尊重墨家的信仰和习惯。

    譬如,他就被许可,可以赤脚行走宫中。

    这么说来的话,或许,自己门中的老师与师兄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来辅佐这位了。

    只是……

    杨毅低着头想了一会,最终还是问道:“启禀家上,家上可能有所不知,我墨家有制度,出仕者需推行和弘扬我墨家思想与理念……”

    “孤知!”他话只说到一半,就被刘彻挥手打断,只听刘彻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孤向来颇为推许……只是……”

    刘彻站起来看着他,郑重的道:“理念的分歧,不可以带到工作中来。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凡有逾越者。孤绝不轻纵,卿明白了吗?”

    杨毅闻言,恭身道:“臣知道了!”

    太子只要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对墨家来说,就是最大的利好。

    若论竞争,正面交锋,不管是文辩还是武论。墨家从来都没怕过其他诸子百家。

    刘彻走到杨毅面前,看着他,沉思片刻。终于道:“卿在思贤苑也了解了百工的工作,接下来,孤有几个任务交给卿!”

    “请家上吩咐,臣必鞠躬尽瘁。为家上效死!”杨毅低头郑重的道。

    “第一件事情。卿替孤将此物尽快研究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比例,才能达到孤的要求,不拘方法,时间嘛,越快越好!”刘彻说着将一张写满了字的白纸递给杨毅。

    杨毅接过来一看,顿时愣了一下。

    只见纸上开篇就写到:欲合一物,以水合之。旬日自干,固若岩石。名曰水泥,配料曰:炉灰渣若干或搪瓷碎片碾成粉若干、生石灰若干、石膏若干。

    这是一种后世天朝在嗡嗡嗡的时候,土法上马的水泥制品。

    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容易制备和制造的水泥版本了。

    可能质量和用途方面受到许多局限。

    但,这土水泥还是水泥!

    刘彻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很小的时候,曾见过自己的长辈,用点石灰石跟粘土磨成面,然后煅烧之后加入炉渣什么的,三下五除二就弄出了这种土水泥,拿来做自家的台阶。

    可谓突出一个简单粗暴,算的上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时候,用自我智慧发明和创造的一种办法。

    只是,后来社会慢慢的富裕起来,水泥也不再奢侈,于是,刘彻上学以后,这种土法水泥就已经消逝了。

    因此,刘彻本身是不记得这土法水泥的配方和制造过程的。

    但没有关系。

    前世,杨毅就是靠着刘彻给出的那一点线索,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西汉制备出了土水泥,因此,具体的配方其实刘彻已经知道了。

    只是比例什么的忘记了。

    “今生有了配方,即使杨毅并无前世那么厉害,也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弄出土水泥吧?”刘彻心里想道。

    这土法水泥,固然不如现代工业水泥。

    但对于刘彻接下来的大兴水利,可谓是神器了。

    唯一的坏处,就可能是这土水泥耗能极大,而且对环境和工人的伤害很大。

    只是,发展工业,哪里没有污染?

    杨毅略一沉思,心想:既然太子都给出了配方了,我也就姑且试试看吧……

    于是点点头道:“请家上继续吩咐!”

    这个事情,在杨毅看来也就是一个练手的活而已,量也不大,只需要督促和监管就够了。

    远远达不到杨毅心中所想的那种依靠双手创造出一种改变世界的器械。

    毕竟,杨毅还年轻,见识也有限,他不可能估计到水泥对世界将会起到何种改变。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前世,杨毅在看到了土法上马的水泥的威力后,那合不拢的嘴巴。

    所以,他也就懒得多说,继续道:“其二,先前孤曾与卿说过,欲造一物,自江河取水,灌溉田亩,此事,卿可以着手去研究了!”

    这水车其实与水利锻压机在许多原理上是通用的,基本上搞出了水车,也就能搞出基本的水力锻压设施。

    刘彻在穿越前就曾看过一些水力舂米机械,因此,知道两者原理是相通的,唯一的难度就是输出功率的问题了。

    想要锻造板甲,水力锻压机的输出功率最起码也得达到能挥动数十斤的铁锤日夜不休的地步。

    而这个研发工作,没有几年,刘彻暂时还是看不到曙光的。

    倒不如先搞出水车和水力舂米等机械,用这些相对简单的基础技术积累经验和培养工匠,然后,再去推动更大输出功率的水力锻压机,这样是比较妥当的,而且,还能利国利民。

    “其三,孤打算给天下矿石分类命名,卿可以将此消息,转告墨门诸贤,若有意者,可以来长安参与此事!”刘彻浅浅的道。

    这算是他抛出来的一个诱饵。

    用以来吸引某些墨家技术宅,同时,也算是给未来的西汉版本的百科全书的编篡做一个铺垫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