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张丞相乃是捡了一个丞相和君侯的位子……’

    甚至,更加刺耳的说法也有。

    譬如,刘彻就听说过,有些彻侯私底下议论说‘时无英雄,徒使庶子称雄!’。

    当时,刘彻听听也就过去了。

    毕竟,硬要把张欧拿来跟萧何、曹参、灌婴、王陵、陈平、张苍这些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踩着千万尸骨成就功名的英雄人物相比,对张欧来说,很不公平——别说张欧了,就是前丞相申屠嘉,当年不也被人议论说‘一代不如一代’。

    可在这时,张欧的表现,却是让刘彻非常失望。

    在天子遭遇这样的突发事件时。

    作为丞相,上策必然是秘而不宣,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的样子,安抚群臣,再私下觐见天子,探视,查明情况后,再决定是调兵戒严还是歌舞升平。

    中策的话,可能会多种选择。譬如说,先屏退左右,再询问刘彻情况。

    可张欧偏偏选择了最下策。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当着群臣的面,问起了天子的情况!

    这不啻是宣布,天子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吗?

    不然,丞相何以着急?

    “真是猪队友!”刘彻叹了口气,环视群臣,淡淡的道:“丞相要去探视,孤自然不无不可。只是,父皇不过偶感风寒而已,丞相郑而重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刘彻心中对张欧的评价已经是急速下跌,直接跌破了及格线,向着零分狂奔。

    刘彻心里面也明白,张欧这是官僚当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该怎么当官。

    丞相是什么?

    世人的印象是——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百姓,使卿大夫各司其职。这是当年陈平曾亲口说过的话。

    可能这样的话,比较笼统。

    那么,宣帝说的就比较直接了——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阴。使狱无冤刑,邑无百姓。丞相之职也!

    成帝都知道——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缭,协和万国,为职任重莫焉也!

    简而言之,做为一个丞相,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能承担起责任,扛起国家的重任。

    而张欧,这时候的表现为零分!

    刘彻当然清楚,张欧不是不懂该怎么做,而是,他怕承担责任,怕被人指责,怕背黑锅。

    所以,张欧选择了逃避他丞相的责任。

    这是政客的行为,不是一位政治家的行为!

    对政客来说,那当然是政绩我要,黑锅你来。

    而政治家,则为着远全局,统筹全国,不会局限一时一刻,而是放眼十年,甚至百年!

    刘彻摇了摇头。

    他真的希望,此时的丞相还是申屠嘉就好了!

    不过,这个丞相是皇帝老爹选的,刘彻也无权置喙。

    他向前一步,看着晁错,看着袁盎,看着岑迈等三公九卿,长揖道:“父皇偶感风寒,龙体略有不适,今日天气又有些冷,因此,太医建议,今日休息,不要操劳,父皇命孤来主持本次的‘逐除’大礼,孤年少德薄,倘有不到之处,请诸卿提点,辅佐!”

    说着,刘彻就长揖在地,深深的一拜。

    作为太子,刘彻很清楚,在这个时候,他需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告诉大臣,皇帝无恙,只是小病而已。

    作为穿越者,刘彻知道,危机公关,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众臣们听完,纷纷恭身长拜:“臣等谨奉诏!”

    袁盎更是立刻就凑过来,道:“家上,逐除大礼,已经准备就绪,请家上移驾宣室殿,召见彻侯外戚,诸在京诸侯王子,赐予赏赐,臣已经与宗正安排好了!”

    晁错也上前道:“家上,臣也已经与少府商议好了逐除大礼的细节,诸般卫士与禁军,也都安排妥当,巫师们也准备好了!”

    中郎将郅都也道:“家上,臣也已经调集了南军五千人,在武库戒严,随时听候家上调遣!”

    其他司曹与各个负责宫廷安全与宫门禁卫的司马、卫尉也各上前表明了态度。

    刘彻听完,非常欣慰。

    丞相虽然不咋样,但这下面的大臣,却还是很称职的。

    自发的就完成了封锁消息和戒严的准备。

    比起张欧那个只会推卸责任的货,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要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封锁消息,防止皇帝在逐除日昏厥的消息进一步向宫外蔓延。

    只要民间不知道,就没什么事情——虽然他们迟早会知道,宫里面的大嘴巴是出了名的!

    但,现在马上就知道和一个月后知道,那是两码事情。而且,封锁消息和戒严,同时也是为皇帝万一真的出事做准备。

    而且,在皇帝出事的当口,这些人还能依旧把逐除仪式的准备工作完成,这就更难得了!

    刘彻很清楚,现在,不管怎样,逐除仪式都必须照例进行。

    必须要表现出信心,传达出皇帝安然无恙的信号——想想看,要是连逐除仪式都不举行或者说举行了,但错漏百出,那给人看了,指不定会出现些什么说法呢?

    历朝历代,将皇帝的健康和安危,视为国家机密,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郎将!”刘彻转头看向郅都,道:“让武库的士兵回营吧,解除武库的戒严令!”

    现在,皇帝老爹既然没什么大问题,武库的戒严,就不再需要了。

    这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告诉别人,皇帝确实无恙的姿态。

    不然,百姓看到武库戒严,肯定会联想翩翩,这时候,解除戒严令,将士兵调回军营,那百姓就会以为是照常的轮换或者调动,毕竟,这样的情况常常发生。

    “诺!”郅都领命而去。

    刘彻看向诸臣,道:“卿等随孤一同去宣室殿,准备逐除大礼罢!”

    “诺!”众臣也纷纷恭身拜道。(未完待续……)

    PS:这两天年底了,忙着准备回家,要把店里的机器都收好,所以,嗯,更新会有点慢~

    我12号回家,大概13号到家,然后,12;13两天大概是定时更新,我会写点存稿~恩,就是这样,抱歉了~

第三百四十节 丞相的人选

    在群臣的簇拥下,刘彻来到宣室殿。

    首先由御史大夫晁错宣读了天子交给刘彻的诏书,大意就是朕偶感风寒,身体略有不适,因此,今日逐除仪式由太子代表主持。

    官员们在经过起初的惊诧后,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说法,纷纷跪下来拜道:“臣等谨奉诏!”

    然后,又非常熟练的对刘彻跪下来,拜道:“恭请家上!”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就像演练过无数次一样。

    事实上,确实是演练过无数次了。

    先帝最后两年的日子,实际上,大部分的非重要朝会与礼仪的主持工作,已经由当时的太子现在的天子接手主持。

    众臣之中,只有丞相张欧满腹苦涩。

    虽然站在群臣之首,但张欧却感觉如坐针毡。

    原因嘛……

    自然是……

    宣读天子诏书的人,居然是晁错……

    虽然说,御史大夫作为亚相,确实有宣读天子诏命的资格。

    但那通常都是特殊情况或者丞相出缺。

    现在,他这个丞相还好端端的站在这里,可向群臣宣读天子诏命的人,却变成了御史大夫。

    这毫无疑问是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通常,在汉室,这样的特殊情况,几乎都代表着一个相同的意思——皇帝对丞相已经不满了。

    这个时候,一般的丞相,都会主动请辞。免得碍了皇帝的眼,还伤了自己的自尊。

    譬如,先帝时。北平侯张苍,就差不多是这样辞官的。(注)

    但张欧认真的想了想以后,却终究没法下定决心辞官。

    这一来,张欧脸皮比前任的丞相们都厚了一点。

    二来,张欧觉得,这大概是太子的意思,而非天子的意思。

    毕竟。谁都清楚,晁错的脑袋,谁保下来的!

    再者。丞相食禄一万石,金印紫绶,旁的不说,就是这待遇与地位。就比一般的诸侯王还要高了。

    是以。但凡只要能继续坐在丞相的位子上,张欧就会继续赖着不走。

    这样的心态,其实早在他当廷尉时,就流露无疑了。

    当时,有人曾认为,张廷尉是汉室有史以来,最没有作为的廷尉。

    部下呈报上来的案件,他但凡只要能推脱的。就肯定推脱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