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世,窦婴就是死于一封没有经过备案的诏书……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刘家用没有备案的诏书来忽悠臣子甚至捅臣子刀子这样的事情,做的很熟练。

    譬如枳候薄昭……

    谁又能证明,薄昭当初到底是矫诏呢?还是真有其诏?

    反正他人都死了,死无对证!

    尚书们录诏的速度比较慢,毕竟,用刀笔在竹简上以隶书刻录,有些困难。

    刘彻等了一会,等他们写完,才继续接着道:“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更赐帛人两锭,絮三斤!赐物及当禀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廧夫、令吏致!两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刘彻的这道诏书,在汉室,是政治正确再不过的命令了!

    以孝治天下,从皇帝到黎庶,人人都要以身作则,尊老养老。

    尤其是刘彻最后的那一段诏令,他这个皇帝亲自下令部署,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达任务和命令。

    向所有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八十岁以上老人送温暖。

    这个温暖礼包的重量,可不轻!

    每人每月都是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若九十岁老人,额外增加帛布两匹,絮三斤,作为御寒衣物的原料。

    这样的赏赐不可谓不大手笔!

    就是后世天朝BOSS下基层送温暖也不过如此了!

    千万不要怀疑汉室官僚系统的效率和他们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力。

    不要忘了,汉室是在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整个汉室的民间行政机构和单位,基本就是照抄的秦代制度。

    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秦政权,将他的触角前所未有的深入到了民间村一级的行政单位,甚至直接具体到了户主本人。

    汉室也差不多,编户齐民的政策之下,没有人能逃脱官府的管控。

    因而,汉室政府实际上,已经能直接与地方最基层的村一级进行对话。

    譬如刘邦、太宗孝文皇帝,都曾经亲自召见民间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三老。

    一个基本的数据就能说明,汉室的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强了!

    刘彻手上有一册丞相府统计的天下人口数据,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天下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七百人,年七十以上受杖者两千八百二十三人’

    精确到个位数的受杖人,足以保证,汉室的行政控制能力,能超越除秦以为的所有中国封建王朝。

    因为,这些所谓的‘受杖人’,就是史书上的三老群体。

    这些人相当于汉室的人大代表,他们见官不拜,可以出入官衙,行走驰道不需忌讳,列市贾肆,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在汉室,唯一能与这帮人比特权的除了列侯阶级就是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定居关中的山东老兄弟了。

    到今天,列侯们半死不活,当初跟随刘邦入关从龙的山东老兄弟也死的死,病的病。

    在政治上,这些三老,就成了汉室政权的中坚力量。

    因为,这些受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按照刘邦定下的律法,想当三老,享受朝廷特权,得满足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

    在封建社会,这个条件其实就是限定了三老人选必须是地方宗族的族长或者比族长还牛逼的地方名望之士。

    这样的人基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熟知社会现实,不是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的军官,就是当过官,任过至少八百石以上实职的致仕官员。

    他们不是官员,但却属于官僚系统的一员!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汉室,其实,在骨子里依然是秦代的那个军国主义政体,只是温和了一些,隐晦了一些。

    但换汤不换药。

    历史上,一直要等昭宣之后,汉室才慢慢的变成了那个儒法为核心的政权,元成以后又堕落成官僚与地主的共同体。

    清楚了这些,就能明白,刘彻这道诏书的用意了。

    正如贾山当年所言:天子之尊,四海之内,其义莫不为臣。然养三老于大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饐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故以天子之尊,尊养三老,视孝也!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要统治稳固,就要收买这些三老,使得他们为刘家的利益而战,要褒奖他们,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而刘家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当然,三老制度也不是没有缺陷。

    最少刘彻知道,昭宣之后的世家门阀制度的温床就是三老制度。

    但是,在目前来看,暂时,没有其他任何政治势力或者人能取代三老制度。

    而且,刘彻不觉得,在有了考举后,还会出现什么门阀世家!

    只要考举不废,底层的上升通道一直存在。

    门阀世家?

    呵呵,估计要被文人给打成狗!

    宋明的文人阶级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每个读过历史的人,都不会记错!

    这帮家伙,可是连皇帝都照样喷,宰相骂着玩的嘴炮无敌群体啊!(未完待续……)

    PS:身体好多了~~~~明天应该可以履行前几天的承诺了~妈蛋啊~~~~~~~~

第四百零七节 考举开始

    诏书录完,尚书们就将之恭敬的呈递给刘彻御览。

    刘彻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就命令道:“请丞相、御史大夫过目!”

    于是,一位尚书又奉着诏书,拿给周亚夫与晁错过目,等这两人也点头,刘彻就在其上加盖天子印玺。

    丞相周亚夫与御史大夫晁错又分别用印。

    这样这道诏书就具备了法律效力,可以颁布全国了。

    当然,在汉室皇帝也可以不鸟丞相与御史大夫,直接下诏让人去办事。

    只是,这样一来,就破坏规则了。

    更会严重的打击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声望。

    通常,假如皇帝绕过丞相或御史大夫,直接下令全国执行某个政策。

    那么,以汉人的刚烈,丞相与御史大夫除了自杀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是以,整个汉室历史至今为止,鲜有皇帝绕过丞相,直接下诏,在全国范围推行某个命令的事情。

    刘彻看着一个尚书捧着其中一份诏书的原稿,前往石渠阁备案。

    然后,刘彻就继续看向周亚夫与晁错,他这么大张旗鼓的将周亚夫与晁错叫来宫中,自然不是只为了一道大酺令了。

    在传统上来说,刘氏每一代天子,在即位半年后,都会提出一个属于他自己原创的政治理念。

    太宗孝文皇帝,提倡的是施恩于天下。

    所以,除关梁,许民铸钱。废除肉刑,减轻农民负担。

    刘彻的老爹。提倡的是德。

    就连晁错削藩,也是打着诸侯失德的旗号进行的。

    假如他还活着的话。那么,依照前世的经历来看,他大概还会继续坚持这条理念。

    现在,就轮到刘彻来选择自己的政治理念,来加以贯彻和深入了。

    这种历代天子必然会做的政治表态,周亚夫与晁错都早有准备。

    此刻,看到刘彻一脸郑重的模样,两人也连忙临襟正坐,低头洗耳恭听皇帝发话。

    刘彻在心中微微思虑一阵。

    想后世天朝。从黑猫白猫到三个代表,再到八荣八耻,进而中国梦。

    整个最高层的执政思想,即与时俱进,又是一脉相承。

    参考天朝的经验,刘彻知道,不能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还要与他的祖辈们的政治观念有所继承。

    中国自古以来,最崇尚的道德价值观。就是忠孝仁义礼。

    忠孝这个概念已经被刘邦用掉了,仁义道德,刘彻的祖父和老爹也毫不客气的用了。

    剩下的礼,刘彻并不想用。

    因为提倡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固化阶级!

    千万不要低估了官僚们因循守旧,一切唯上的思维!

    以刘彻在天朝的见闻来看,上面发话了。下面就绝对不会做出任何破坏上峰精神的事情。

    许多官僚都是宁肯被千万人唾骂,也一定不会去碰任何有可能与上层政治观念相悖的事情。

    这样的话。假如刘彻在礼字上做文章,那下面的人。肯定是事事都要讲一个礼字了。

    而当今之世,礼是什么?

    礼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