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话。假如刘彻在礼字上做文章,那下面的人。肯定是事事都要讲一个礼字了。

    而当今之世,礼是什么?

    礼就是秩序啊,极端一点的话,那就是农民永远是农民,商人永远是商人,官永远是官,贵族永远是贵族。

    刘彻相信他假如提出以礼为治国方略,那毫无疑问,地主、贵族以及权贵们肯定是高高兴兴的三呼万岁,圣天子最高。

    但……

    狂欢过后,留下的是一个一潭死水的国家。

    这样的事情,刘彻不想干!

    除了忠孝仁义礼外,传统的普世价值还有廉信等等。

    但,廉与信是道德操守,拿来作为治国理念,有些夸张了,而且,效果也不会大。

    更何况,刘彻从来就不相信,官员们会有廉洁与信誉这种东西!——可能少部分人具备这样的品质,但大多数,就只能呵呵了。

    一个连皇帝都不相信的东西,拿出去当治国基本理念,试问,下面的人相信的有多少?

    一念至此,刘彻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开口,道:“朕近日尝读史书,见三代王治,煌煌如日,璀璨如星,惜乎子孙不孝,致有宗庙倾覆,社稷崩塌,朕常言:以史为鉴,乃知兴替,以人为镜,方知得失,朕观夏后、殷商、姬周之亡,虽各有其由,然根本一致!”

    “夏桀暴虐,是有汤武革命,商纣无道,于是文王伐之,幽王昏聩,乃至于有烽火戏诸侯,至于秦之亡,以朕看来,李斯赵高当负其责!”刘彻说到此处,语速故意提高,这是因为主流舆论认为,秦的灭亡,是因为它的残暴,秦这个政权,就是原罪,正因为此,所以汉室才会有到底是继承秦的法统还是周的法统的争论。

    但作为穿越者,刘彻知道,秦的灭亡,其实就是赵高李斯破坏了秦的统治基础,李斯与赵高,搞的连秦本土的核心——关中人都抛弃了秦,这样,秦朝不灭,就没有天理了!

    刘彻不想在现在就挑起一场思想大讨论,所以,他飞快的接着道:“朕以为,各朝之亡,归根结底,乃在于没有得力贤臣辅佐,倘若当商纣之时,有伊尹在朝,周幽之时,周公秉政,岂有宗庙倾覆之变?”这就是后世典型的论坛灌水试的说辞了,但,当此之时还没有人遇到过从这样的角度去阐述历史的人,所以,刘彻的说辞收到了奇效,至少,周亚夫与晁错都觉得,刘彻没有说错什么。

    若商纣的时候,伊尹当政,纣王还没开始胡闹就得被伊尹关进宫里读书了。

    至于周公,那可是流放厉王,开创了共和执政的主!

    刘彻见到效果不错。于是,就悲天悯人的长叹一声。道:“是以,朕以为。治国之道,首在得人!如何保证贤才尽为汉室所用。如何保证贤才,能脱颖而出,朕以为,此乃关乎社稷长治久安,宗庙稳固的大事,卿等为丞相、御史大夫,列为三公,国家肱骨。社稷栋梁,请就朕此议,召集百官共商,文武百官皆贤达良士,明于古今王事,必有能解朕惑者!”

    其实,刘彻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了。

    但,作为皇帝,很多事情。他不能亲自说出来,得借别人的口来达到这个目标,刘彻相信,这个世界聪明人还是有很多的。一定有人能猜到他的想法!

    周亚夫与晁错闻言后都是顿首脱帽致敬,拜道:“臣亚夫(错)谨奉诏!”

    他们两个是不会参与到这场汉室传统的猜猜皇帝想干嘛的游戏中去的。

    因为他们是三公,猜对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万一猜错了……呵呵……

    周亚夫与晁错正欲拜别。回去准备一下,传达天子指示的事情。就听得刘彻又道:“考举将至,请丞相与御史大夫统治文武百官,公卿贵族,明日,宣室殿议事,讨论考举安排,以及各有司衙门的准备工作!”

    这是肯定要讨论的事情。

    考举的具体事务,这个好说,早就交给内史和少府去安排了。

    但问题是,这次录取的士子怎么分配,怎么安排,这才是需要扯皮和讨论的关键所在。

    在这件事情上面,肯定会有衙门的利益受损。

    与其等考举以后,各衙门扯皮,还不如在考举开始前,就把问题搞定,任务分配下去。

    只要经过朝议后定下的事情,各衙门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克服困难去执行!

    “诺!”周亚夫与晁错深深一拜。

    刘彻于是站起身来,道:“时间不早了,两位爱卿回去准备吧!”

    “臣等告退!”周亚夫与晁错深深一拜。

    ………………………………………………

    当天晚上,刘彻又下了一道训令,用印之后,由少府发往全国各地的郡守衙门。

    这道训令是刘彻白天明发的那道诏令的补充,但,它并不会出现在大众眼前,只会出现在县令以上官员的办公文案上。

    这道训令的内容是这样的: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今两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诗》不云乎‘民不失德,干糇以愆。’勿行苛政。

    这道训令的下达,算是结束了自秦以来,老百姓结婚都要偷偷摸摸的办酒的历史。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汉室解除禁止民间婚嫁酒宴的命令,还要等到几十年以后的宣帝刘询上台。

    第二天,朝会上,刘彻又通过联合丞相周亚夫与军方,完成了对官僚阶级的碾压。

    确定了考举后士子的分配方案。

    在这个分配方案中,少府将会分到五百人,补充进包括军械督造、工程建设、园林管理等各个部门。

    军队方面分走了五百人,作为各部曲的文职军官。

    内史衙门分走了一千人,作为关中各县以及长安各闾里的基层佐吏、官员。

    剩下的,其他衙门平均分配。

    同时,在朝议上,还确定了士子分配的原则。

    刘彻学习后世高考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志愿方案。

    即考举开始后,所有士子必须在试卷上写明自己最向往的衙门名称。

    而各衙门则会在考举之后得到通过考举且填写了该衙门的士子名单。

    换句话说,假如某个衙门太过热门,而该衙门分配的名额太少的话,那么,该衙门有权力在这些士子中进行择优选择,简单的说,就是这个衙门再组织一次考试。

    至于那些在这个衙门的考试中被淘汰掉的人。

    那就只能明年再来了!

    至于某些不太热门的衙门,就不好意思了,也别挑挑拣拣了。

    这也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吧。

    对刘彻来说,能通过这样一个方案。就是巨大的胜利!

    当然,胜利的背后。是数不清的妥协与利益交换。

    譬如,刘彻为了让军队同意接受五百人的文职官员。刘彻与军队的将军们分别促膝长谈,或以笼络,或以说服,以天子之尊,亲自下场,才说服了那帮只看军功的将军们同意尝试一下。

    而少府方面,刘彻则是承诺了绝不裁员,也不淘汰任何在任官员,才让少府安心下来。

    这两个部门。还都是向来最忠诚的刘氏的系统。

    将这个事情搞定,考举,就可以按时举行了。

    在考举举行的前一天,刘彻再次下诏:朕闻王者治政,以便民为要,今世所行历法,以天干地支而行,百姓多有不便,其令:除诏书策文公函以外。俱以某年某月初一至三十而记,以便民记事!

    这个事情,刘彻一直想干。

    什么四月庚寅、甲子、辛卯一类的天干地支计日法,别说农民了。

    刘彻这个皇帝要不是有王道专门提醒。他都会有弄混的时候。

    而时节变化对于农业,至关重要。

    像后来小猪让司马迁儿宽等人搞出来的太初历,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出现了二十四节气,从此农民有了简单通俗的播种收获指导。

    而当今之世盛行的天干地支纪日。对老百姓来说,就有些太过于高大上了!

    你想想看。大部分百姓连简单的算术都未必具备。

    想要让他们每六十天轮一次时间,太过勉强了!

    还是初一至三十,简单易懂。

    同时,在另一方面,刘彻借着这个诏令的机会,宣布废止西周以来国家档案与文档用竹简记录和保存的历史,从今以后所有诏书和法令,都以白纸为载体,进行保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