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坊间有传闻,九卿中的某位巨头,私底下放话说:宁舍九卿,必为阁令。

    舆论居然还很赞同这样的论调……

    让刘彻都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话又说回来,兰亭阁的阁令,确实可能有着堪比九卿的影响力。

    旁的不说,守在兰亭阁,就意味着,能跟来自诸子百家各派的头面人物以及朝野上下的巨头,平等交流的地位。还能跟各派的未来新星,拉上关系。

    未来,不管谁上台了,都要给兰亭阁的阁令一个面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谁当了兰亭阁的阁令,就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大贤!

    这对于那些埋首故纸堆,研究了一辈子学问的老人们,尤其有诱惑。

    而那些喜欢装逼,想要给自己脑袋上按一个‘当世大贤’名头的列侯,更是对此欲罢不能。

    只是……

    刘彻早就有了兰亭阁阁令的人选。

    太史令司马谈!

    原因很简单,司马谈为人低调内敛,没有野心,也没有任何政治企图,生平唯一的愿望就是完成祖辈的希望,编出一部史记。

    这样的人,是兰亭阁阁令的最佳人选。

    巡视了一下兰亭阁的工程进度,询问了一下少府负责这个工程的官员几个问题后,刘彻就来到了凌烟阁所在地。

    前少府令岑迈早早的就在那里等候刘彻了。

    岑迈在上个月正式卸任了少府一职,专心将精力投入到了凌烟阁工程之中。

    在岑迈看来,他年纪大了,能不能更进一步,甚至青史留名,就全看凌烟阁这一战了。

    所以,这个前九卿,现在干脆是吃住都呆在了凌烟阁工地上。

    一则是表明决心。

    二则,却是逃避那些络绎前来当说客的家伙。

    自从凌烟阁的消息传出去后,天下列侯和燕楚齐等诸侯王,就都开始围攻岑迈起来。

    谁都想给自己的祖宗脸上多贴几个金。

    特别是那些还活着的太宗功臣,更是丢掉节操,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直接堵门了。

    岑迈不胜其烦,也不好拒绝,所以干脆就躲到凌烟阁的工地里来了。

    但即使如此,也还是常常被人直接找到了工地。

    让岑迈真是幸福且快乐着。

    但实际上,岑迈也知道,其实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他只是一个具体的实施者。

    那位功臣,应该有怎样的评价和描述,只能由天子决定。

    甚至,某些人的地位和评价,还要上朔望朝讨论,才能定下来。

    跟武苑与太学一样,凌烟阁,也才刚刚开始动工。

    刘彻也就没有进去看,只在御撵上问了岑迈几个问题,然后就离开了。

    他也不需要进去看。

    这些事情,自然有专业的的专家操办。

    身为皇帝,只要知道工程进度,表示一下关心,做做样子就可以了。

    在返回甘泉宫的路上,刘彻接到了一个噩耗。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汉室政坛上最重要的角色,主持了汉律的全方位修订以及制定了汉室官员考核制度和上计制度的前丞相,北平侯张苍,在三天前撒手人寰。

    享年一百零四岁。

    刘彻问询,身子都颤抖了一下。

    张苍的离世,代表着战国时代,彻底落幕了。

    他是最后一位在世的荀子门徒,也是最后的一位见过秦始皇的人物。

    他的离世,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精彩,同时也是最辉煌的一个年代,永不再见。

    战国,在今天,终于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再也没有了见证者和描述者了。

    同时,张苍还是汉室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功臣之一。

    在刘彻看来,他的功劳,完全能与萧何、曹参比肩。

    他奠定了汉室的政治基础,完善了汉室的律法系统,建立了汉室的官员考核制度。

    他秉政十五年。

    他上台之时,汉室千疮百孔,经济疲惫,民生艰难,府库一贫如洗,官场弊政丛生。

    他去职之时,汉室社会稳定,人口恢复到了秦末战乱之前的水平,府库堆满了铜钱和粮食,长城的防线,基本稳固。

    除了政治功劳外,张苍在数学、音乐、文化和天文方面的建树也非常多。

    他几乎就是一个全才。

    刘彻闭上眼睛,对左右近侍道:“北平侯薨,朕甚哀之,其令,天下郡国致哀,汉军各部军旗降半旗,命燕王刘定国,登门代朕致哀,发骑兵一千五百人,自未央至北阙,分列而陈,以像北平侯秉政十五年,赐金缕玉衣、黄肠题凑各一具,以诸侯王礼下葬,命有司商议北平侯之谥号,以美其功!”

    这就是要国葬的架势。

    而北平侯张苍的功劳,绝对当得起这样的哀荣!

    甚至,可以说,再怎么追崇,张苍都配得上!

    刘彻不想,后世史书上,这位真真正正,埋首干实事的大臣,再次得到与他的功绩不相匹配的评价甚至是侮辱了。(未完待续……)

    PS:这两天腰疼的厉害,抱歉了~

第五百八十一节 为难

    降旗致哀,始自张丞相——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苍的去世,其实早就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毕竟,张苍已经一百零四岁了。

    在十年前,他的牙齿全部掉光了,只能靠喝人奶续命。

    他能撑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但,张苍死后的哀荣之盛,却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他得到了堪比萧何、曹参,甚至超越萧何、曹参的礼遇。

    军营降半旗致哀,天下郡国衙门裹素半日,一千五百名骑兵,披麻戴孝,自未央宫陈列至北阙张苍故居之前。

    至于赐黄肠题凑,金缕玉衣,特许以诸侯王的规格下葬。

    更是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在理论上,只有天子才能享有这样的待遇。

    诸侯王想要获得这样的优待,还需要天子特旨恩赏。

    过去,许多诸侯王,下葬,都没有得到这样的恩宠。

    如今,张苍这个臣子,却能获得这样的待遇。

    很多人心里都有些不舒服。

    但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两日后,御史大夫晁错上奏刘彻:臣等奉诏谨议北平侯苍之功,皆以为,北平侯臣苍,追随太祖,平定天下,恭迎太宗入继大统,功为上。辅佐太宗,秉政十五载,推五德之运,定社稷之本朔,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谥法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曰文。臣错等以为,当谥之曰文,称之谓:北平文候。

    刘彻回复奏疏曰可。

    于是,张苍就成为了汉室为数不多,称为文候的大臣。

    这也算是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随之张苍离世。

    汉室就只剩下了不过十位大臣,曾追随过刘邦。

    而这十人之中,只有田叔和魏尚,还在发挥余热。

    其他人。统统已经致仕。

    可以预见,未来三到五年,这些老一辈的开国大臣,也都将陆续离世。

    这是自然规律注定的事情。

    要知道,即使是最年轻的石奋,也已经七十几岁了。

    而最年长的申屠嘉,也马上要迎来自己的九十大寿。

    不可避免的,刘彻只能寻找田叔和魏尚的继任者。

    但遗憾的是,找了半年多。现在,刘彻都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不是说,就没有比田叔和魏尚更有能力的人。

    天下英雄如此多,能力远超田叔和魏尚的。一抓一大把。

    但问题在于:这些家伙未必能跟田叔和魏尚一样,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田叔所在的内史衙门,负责管理整个关中。

    相当于后世天朝的北京市委书记兼任天津市委书记中央**。

    想坐稳这样的位置。能力倒是其次。

    主要是,这个人得能领会刘彻的意图。同时还能铁面无私的以公正客观的立场,来面对关中各个富强家族以及朝臣家属。

    性子软一点。私心多一点的人,要是坐上这个位置。

    用不了半年,长安的纨绔子弟就要无法无天了。

    而性子太强硬的人,却也可能激化矛盾。

    也只有田叔这样经验老辣的政治家,能有条不紊的调和这些方方面面的矛盾,让关中各县,都规规矩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